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高精度薄壁管材进行涡流探伤时,由于其壁厚很薄(目前壁厚最薄的产品已经达到了0.2mm),对产品表面的缺陷有了更高的检测要求。而单独使用穿过式探头进行涡流检测的方法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最佳方案是探头式及穿过式组合涡流检测方法。既弥补了穿过式检测线圈对长条形缺陷的漏检,又避免了探头式检测线圈对短缺陷的漏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对带包覆层管道的内部腐蚀进行脉冲涡流检测时,接收线圈的位置变化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探头置于激励线圈下不同位置的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研究。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轴向和周向2个方向都是当检测线圈位于激励线圈边缘正下方时检测效果最好,其灵敏度分别为0.61、0.60。验证试验表明:在轴向和周向2个方向上,最佳检测位置都是位于激励线圈边缘正下方,其灵敏度分别为0.26、0.27。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接收线圈在激励线圈外边缘正下方附近时,检测灵敏度达到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的脉冲涡流检测的传感器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脉冲涡流检测的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对圆柱型探头不同参数的线圈周围磁场和被检试件中感生涡流的分布进行了仿真,得出了扁平型的激励线圈产生的磁通量能够有效地渗透到被检试件的内部,有利于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提高。通过不同激励频率在试件中的涡流密度、渗透深度的分析,能够根据脉冲涡流检测对象,得到探头中所用的最佳工作频率,为脉冲涡流探头的实际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法的涡流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莺  罗飞路  潘孟春  陈棣湘 《无损检测》2008,30(11):804-806
针对某特殊形状输油管的涡流检测需求,提出了弧形线圈涡流探头的设计思路。建立了输油管及探头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单个线圈不同尺寸、不同匝数、不同激励频率下试件有/无裂纹情况下阻抗的仿真计算,给出了阻抗相对变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研究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特殊涡流传感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张敬因  雷银照 《无损检测》2007,29(2):57-60,70
为检测导体内更深处的缺陷,提出用8字形线圈作为涡流检测线圈,得到了8字形线圈在半无限大线性导体上方时涡流问题的解析解。仿真计算表明,与平行于导体表面放置的圆环形线圈相比,8字形线圈所激励的涡流密度峰值更大,能量分布更集中。试验验证了斜置线圈的阻抗表达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涡流检测探头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圆柱型涡流探头在各向异性金属材料检测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而矩形探头对各向异性金属材料的电导率检测优势明显。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矩形探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矩形探头的方向特性,即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检测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方向的检测灵敏度,得出矩形传感器的放置方式体现了它的方向特性的结论,为使用脉冲涡流矩形探头实际检测缺陷或应力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岩 《铸造技术》2014,(12):3035-3038
在震动冲击及加工缺陷共同作用下,钢轨经过长时间的疲劳运行易造成疲劳裂纹,为对其进行有效检测,设计一种用铁基非晶合金作为磁芯的涡流探头,探头由激励线圈、检测线圈组成。通过试验,对线圈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灵敏度,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通过大量试验和实践检测表面,涡流探头可检测出钢轨裂纹。  相似文献   

8.
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埋藏裂纹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脉冲涡流能够对这种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针对这种缺陷检测,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双激励线圈且用隧道磁电阻(TMR)为接收的新型探头。双激励源反向联接,激励电流不至于过大,但磁场却能达到局部聚焦的作用。通过大量试验对该传感器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线圈绕制180匝、两激励线圈间距为20~30 mm、单个线圈水平夹角为60°~90°、且TMR位于裂纹正上方时探头的检测灵敏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裂纹脉冲涡流检测探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在裂纹定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宾峰  罗飞路  曹雄恒  徐小杰 《无损检测》2005,27(6):291-293,296
脉冲涡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涡流不同,脉冲涡流用一个脉冲电流来激励线圈,对检测探头感应的时域瞬态响应信号进行分析,选用信号的峰值、过零时间和峰值时间来对裂纹进行定量检测。对表面和近表面裂纹的长度和深度进行了定量检测,提出了辨别表面和近表面裂纹的公式。试验证实,脉冲涡流只需一次扫描就可对被测试件上不同深度的裂纹实现定量检测,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探头检测小径管周向缺陷时,易出现漏检或耗时长的缺点,设计了一款针对此类缺陷的涡流探头。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探头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磁性材料厚度、宽度,激励线圈线径以及匝数对小径管周向缺陷检测的影响,为优化探头检测性能提供参考。制作新型探头与传统涡流探头对标准缺陷进行检测试验,发现在检测周向缺陷时,制作的探头比常规探头的检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bVIEW的远场涡流管道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管道无损检测的精度,实现管道内外壁缺陷的检测,采用远场涡流的检测方法,依据检测线圈接收到的信号是激励线圈产生磁场两次穿过管壁后的信号,携带了管壁内外缺陷信息的原理,设计了远场涡流传感器、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对检测线圈接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采集;采用LabVIEW编程计算检测信号幅值,互相关算法计算检测信号相位,确定缺陷深度。对内径36mm的有伤管道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仪器能检测出管道上深度为0.5mm及以上缺陷。利用LabVIEW对相位差计算提高了检测精度,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氢裂化在役高压空冷器翅片管束的涡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  张荣仁 《无损检测》2010,(4):289-292
针对炼油加氢高压空冷器翅片管的腐蚀特点,采用远场涡流和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重点介绍了在役空冷器翅片管的涡流检测方法,并将检测结果和解剖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此表明,采用远场涡流和常规涡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可靠地检测出空冷器翅片管的腐蚀情况,为判断空冷器的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types of ferrite core prob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ick-up coil positions for remote field eddy current testing. One probe has a pick-up coil on the beam of the U-type ferrite core, and the other probe has a pick-up coil on the pole of the U-type ferrite core. The two types of prob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capability to create an effective remote field to detect a back-side de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ck-up coil at the pole of the U-type ferrite core can detect an effective remote field phenomenon. In addition a time harmon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flow of the magnetic flux of the direct fiel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with the two probes.The detectability for back-side flaws was confirmed with the proposed probes. Compared to a previous study, the signal measured from back-side flaws with the type II probe was large. However, the signal-to-noise (SN) ratio for the detection of back-side flaws did not improv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signal before and after the back-side flaw.  相似文献   

14.
陈德智  邵可然  王涛 《无损检测》2000,22(10):435-438
应用理想裂纹模型可以把三维的裂纹探伤涡流场问题简化为求解一个二维积分方程,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量。利用该方法对蒸汽发生器管道涡流检测Benchmark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给出了扰动涡流场的分布图象,研究了线圈阻抗增量曲线与裂纹长度变化的关系。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建立扰动涡流场的直观图象,帮助理解缺陷与涡流的作用机理,寻找合适的求解方法以及作为探头优化设计和缺陷识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forward problem of eddy current detection of defects by scanning conductive multi-layered structures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change of the probe coil impedance is model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NSYS software a fast simulating program is developed and then the coil impedance changes due to the existing of defects in different lengths, shapes an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conductive multi-layers are calculated. An experimental eddy current tes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a scanner is established and scanning test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agreement of them shows that the technique studied is promising and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be responses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version model to determine the defect parameters in many important fields ranging from aerospace to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6.
远场涡流技术由于不受集肤效应的限制,其可实现原位检测的优点成为解决大厚度非磁性金属平板的有效途径。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介绍了新型非磁性平板构件脉冲远场涡流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并仿真分析了基于连通磁路传感器对不同走向缺陷及不同厚度平板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将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应用至非磁性金属平板检测时,检测信号所受扰动主要是缺陷对感应涡流的扰动,而非缺陷对磁场的扰动,这与其检测铁磁性材料存在根本的区别,同时,其可检测的板材厚度达到了25 mm,研究结果为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核电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特征与涡流阻抗信号之间的关系。利用内穿式差动Bobbin线圈对传热管缺陷进行了数值模拟检测。研究了缺陷形状结构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检测频率、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缺陷结构、不同缺陷宽度、不同缺陷深度及不同检测频率对涡流阻抗信号影响具有各自明显的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核电站在役管道的涡流无损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水冷壁管泄漏事故将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利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可发现在役水冷壁管的金属缺陷。介绍了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检测工艺等。采用高性能涡流检测系统,配合外置式多通道探头,对电站锅炉在役水冷壁管进行远场涡流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电站锅炉质量监督和安全运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余付平  朱荣新  赵玉丰 《无损检测》2008,30(12):898-902
在脉冲涡流检测中,为了研究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水平和垂直位置变化对感应电压信号及缺陷附近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位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不同检测位置时,前者可通过感应电压得到峰值时的检测位置,实现对缺陷的边缘检测,后者的感应电压信号具有提离交叉点。仿真结果为试验研究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脉冲涡流矩形传感器是近年来涡流无损检测的研究热点。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矩形探头有限元仿真模型,以电导率变化为变化因子,使用单因素轮换法对矩形探头的尺寸比例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矩形探头长宽高比例为2∶1∶1.5时,探头的灵敏度、线性度最佳。本仿真优化结论可为使用脉冲涡流进行矩形探头缺陷或应力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