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发酵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作为前体,进行前体的种类选择、加入量及加入时间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是比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正丙醇、正丁醇更佳的金褐霉素合成前体,正丙醇、正丁醇对金褐霉素生物合成无明显促进作用.在发酵24 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体积分数0.2%的乙醇, 金褐霉素产量与不添加前体相比,抑菌直径增加26 mm,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找到金褐链霉菌较适合的发酵培养基:玉米淀粉和葡萄糖为主要碳源,黄豆粉和酵母粉为混合氮源.较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体积分数为10%、pH 7.5、装液体积分数为20%、种龄为40 h、转速为220 r/min、发酵时间为66 h,其产素单位达到2 897.41 μg/mL.金褐链霉菌原始菌株经紫外诱变,照射时间30 s的金褐霉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金褐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新基因aurT(Genbank登录号:MH247109.1),并利用高效表达、基因敲除、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aurT基因功能及其对金褐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提高金褐霉素发酵产量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AurT属于RhtB家族调节因子,是...  相似文献   

4.
以金褐链霉菌SYAU0709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PimM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方法从金褐链霉菌中扩增出约579bp的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9-T Vector中,通过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发现,金褐链霉菌SYAU0709来源的AURJ3M基因和纳塔尔链霉菌PimM基因的序列具有95%的相似性。通过摇瓶发酵显示AURJ3M基因能促进金褐霉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金褐霉素对果蔬采后品质的贮藏保鲜效果,开发金褐霉素作为抗真菌的食品防腐剂。将冬枣分别用金褐霉素和纳他霉素(1.0 g/L)浸泡后,在4℃下贮藏并检测冬枣的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结果表明,同纳他霉素相比较,金褐霉素能更好地保持冬枣果实硬度,减少转红率和失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提高,抑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冬枣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研究表明,金褐霉素在不损害果实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控制冬枣采后腐烂,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八种大孔树脂对金褐霉素发酵液的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金褐霉素分离纯化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5树脂最适合金褐霉素的纯化,洗脱剂甲醇的体积分数为80%,上样液pH5.0,洗脱液pH7.0,吸附流速为1.0BV/h,洗脱流速为1mL/min,此方法所得金褐霉素纯度较高,且有明显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纳他霉素(natamycin)高产菌株诱变后的筛选效率,建立一种24孔深孔板/酶标仪发酵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高通量筛选检测方法,得到在24孔深孔板发酵结果与摇瓶发酵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酶标仪检测可以替代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于突变菌株的快速高通量筛选。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TUST0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多轮的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以及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孔板初筛与摇瓶复筛,从887株突变株中筛选出遗传性稳定的高产菌株S. gilvosporeus Y-4-75,其摇瓶纳他霉素产量(5.95 g/L)与生物量(29.19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1.93%和15.19%。  相似文献   

8.
大孔树脂纯化金褐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八种大孔树脂对金褐霉素发酵液的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金褐霉素分离纯化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5树脂最适合金褐霉素的纯化,洗脱剂甲醇的体积分数为80%,上样液pH5.0,洗脱液pH7.0,吸附流速为1.0BV/h,洗脱流速为1mL/min,此方法所得金褐霉素纯度较高,且有明显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的方法.方法:发酵液样品取1mL,加入9mL甲醇,充分震荡后离心除去茵丝体的不溶物,取1mL上清液用甲醇进行10倍的稀释后,高速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待测液.色谱柱为BONDAPAKT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32:1,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2.5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金褐霉素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8×107X-381894,相关系数R=0.9998,线性范围为1-10001u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mL.结论:通过加入甲醇,建立了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浓度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有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生物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的方法。方法:发酵液样品取1mL,加入9mL甲醇,充分震荡后离心除去菌丝体的不溶物,取1mL上清液用甲醇进行10倍的稀释后,高速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待测液。色谱柱为BONDAPAKT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32∶1,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2.5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金褐霉素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8×107X-381894,相关系数R=0.9998,线性范围为1~1000μ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mL。结论:通过加入甲醇,建立了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浓度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有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生物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棒状链霉菌中lat基因的突变及其对克拉维酸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NRRL3585的染色体为模板扩增得到1条1.77kb的lat基因片段,并将其用于构建重组质粒pKCLES。将pKCLES由E.coli ET12567接合转移至S.clavuligerus中。重组质粒pKCLES与S.clavuligerus染色体中野生型lat基因发生同源交换,从而获得了带有阿泊拉抗性的突变菌株。对S.clavuligerus NRRL3585以及lat突变菌株的基因组进行PCR验证,且测定了这2种菌株的产头酶素C的能力。结果均表明,突变菌株中的lat基因中插入了含有阿泊拉抗性的pKC1139片段而遭到了破坏。另外,以HPLC法测定了这2种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72h和96h)下的克拉维酸的产量,结果显示,lat突变菌株的克拉维酸产量最高能达到其原始菌株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梁金钟  李雯  王风青 《食品科学》2014,34(23):228-232
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酸菜汁中分离菌株。经过初筛、复筛后得到的菌株Lp-Lw-131有较好的产γ-氨基丁酸(GABA)能力。对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实验确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编号为Lp-Lw-131。利用菌株体内的谷氨酸脱羧酶(GAD)将L-谷氨酸钠脱羧转化成GABA,用比色法测定GABA的产量为0.917g/L。以Lp-Lw-13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率为标准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90s;DES体积分数为25%醇溶液,处理时间20min,诱变后获得一株突变株Lp-Lw-131-34。连续传代10次后遗传性状稳定,平均GABA产量为1.815g/L,是出发菌株的1.979倍。  相似文献   

14.
15.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菌株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建立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茂原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技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筛选高产菌株。方法:以溶菌酶处理茂原链霉菌获得原生质体,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通过96 孔板高通量初筛、试管复筛、摇瓶验证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茂原链霉菌形成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的菌落直径比较小,而菌丝生成的菌落直径比较大,两种形态的菌落96 孔板发酵后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茂原链霉菌株制备原生质体,酶解程度、原生质体纯度、再生率有很大的差异,再生率最高可达1 804.25%,最低仅为12.76%。原生质融合后的高产菌株,选取96 孔板初筛酶活力前3%的菌株进行试管发酵,得到高产菌株比例为32.2%,酶活力比亲本高22.4%,经摇瓶验证产酶比对照提高16.28%。结论: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可以初步对茂原链霉菌进行高产菌株选育。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链霉菌G-HD-4 的黑色素产生量,以L- 酪氨酸为底物,对该菌种产黑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得到最佳产黑色素的发酵条件为:马铃薯15g/100mL、乳糖2.5g/100mL、干酪素2.07g/100mL、MgSO4 0.11g/100mL、KH2PO4 0.25g/100mL、L- 酪氨酸 0.25g/100mL、以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培养基起始pH 值为6.0,装液量为25mL,28℃,150r/min 振荡培养5d,黑色素产量可达(13.4 ± 0.05)g/L,比在基础培养基中的黑色素产量(5.78g/L)提高约2.3 倍。  相似文献   

17.
左勇  刘利平  鞠帅  谢晖  祁峰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293-1296
本文主要筛选适合无花果果酒发酵的酵母。从无花果果皮和无花果果酒酒渣中初步分离得到41株酵母菌,经过一级筛选得到12株产酒产香较好的菌株,经过杜氏管法筛选得到6株起酵快的优势菌株,再经过无花果浆汁发酵法筛选得到1株起酵快、产酒产香较好的酵母。再对这株菌进行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酵母菌Z20对糖度、酸度、SO2以及乙醇的耐受性较好,可作为无花果酒发酵的专用酵母。  相似文献   

18.
胡忠  吴奕瑞  林键  庄东红 《食品科学》2006,27(12):473-478
从市售的纳豆制品中分离并纯化出一株具有高效纤溶活性的菌株ND2,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株ND2的发酵条件,得到ND2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氮源-大豆蛋白胨,碳源-淀粉,碳氮比3:1,37℃,pH6.0。经PCR扩增得到825bp的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采用pET32a(+)表达载体和BL21(DE3)为宿主菌,在温度为37℃、1‰IPTG浓度下可诱导获得较高表达量的重组纳豆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