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红松松仁膜衣为原料,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对IDF进行木聚糖酶改性,制备改性可溶性膳食纤维(Modified soluble dietary,MSDF)和改性不溶性膳食纤维(Modified insoluble dietary fiber,MIDF),测定葡萄糖、胆固醇、胆酸钠吸附能力及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结果表明:MS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较SDF显著提高,且M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较IDF极显著提高;模拟胃环境,改性后的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均有提高,且MSDF显著高于SDF;MIDF胆酸钠的吸附能力极显著高于IDF,可达60.73mg/g,是IDF的2.98倍;MIDF的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高于IDF,且120 min时趋于稳定,可达21.69%,较IDF显著提高了7.24%。因此,木聚糖酶可提高松仁膜衣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质,且木聚糖酶改性是一种适合松仁膜衣膳食纤维改性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刺梨果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全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刺梨果渣SDF进行改性处理,初步探索了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及DHPM处理SDF(DHPM-SDF)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淀粉酶活力和葡萄糖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IDF和SDF都能通过吸附葡萄糖、抑制葡萄糖扩散以及改变胰淀粉酶二级结构来减缓葡萄糖的流动进程和淀粉消化速率,其中,IDF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和抑制葡萄糖扩散能力分别是SDF的1.28 倍和1.99 倍,而SDF的胰淀粉酶活力抑制率是IDF的1.73 倍,并且,SDF对胰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改变胰淀粉酶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TDF表现出与IDF相似的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抑制淀粉酶活力的能力。与SDF相比,DHPM-SDF平均粒径增加了2.08 倍,使得其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抑制葡萄糖扩散能力分别提高了28.13%和62.09%,并且DHPM-SDF能显著减少胰淀粉酶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P<0.05),其对淀粉酶活力的抑制能力是SDF的1.44 倍。因此,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尤其是SDF可作为降血糖产品开发的潜在优良资源,并且DHPM是提高刺梨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降血糖活性的有效改性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黑果腺肋花楸果渣(Aronia melanocarpa pomace,AMP)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并分析比较IDF和AMP的微观结构、官能团、单糖组成、持油性、持水性、水膨胀能力和亚硝酸盐、葡萄糖吸附能力;通过单糖组成研究酶对细胞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复杂的微观结构,具有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特征吸收峰。IDF的持油性、持水性和水膨胀能力的测定结果分别为(3.40±0.02)、(3.80±0.02)g/g和(2.23±0.01)mL/g,与 AMP 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IDF 和 AMP 对 NO2-的吸附发生在胃中,即 pH值为2.0时进行吸附,此时IDF对NO2-的吸附量为(51.20±0.12)mg/g。IDF和AMP对葡萄糖的吸附效果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IDF对葡萄糖表现出更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滇橄榄果渣为原料,优化其膳食纤维的碱法提取工艺,同时探讨了滇橄榄果渣、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及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为:NaOH浓度为8 g/L,料液比为1:35(g:mL),70 ℃处理40 min,IDF和SDF的得率分别为61.72%±0.04%、17.57%±0.03%。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均具有较好的水化特性和持油力,TDF的持水力最低但膨胀力最高,与滇橄榄果渣、SDF和ID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DF的持油力、膨胀力和对脂肪的吸附能力均较低,但在模拟胃环境(pH2)的条件下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能力均高于滇橄榄果渣、TDF和IDF,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与pH有关,TDF和SDF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滇橄榄果渣和IDF则相反;四个样品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NO2?的吸附能力均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本文对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能研究,可为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大豆种皮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发酵法和复合酶法提取的大豆种皮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降血脂功能。米曲霉发酵大豆种皮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提取率为9.18%,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的提取率为86.31%;复合酶法的SDF的提取率为12.24%, IDF的提取率为72.18%。两种方法制备的SDF的持水性、溶胀性、持油性均高于IDF;当DF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1 g时,发酵法制备的SDF对胆酸盐的结合率达到最大70.28%;在0~90 min时,各组分的胆固醇吸附量均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发酵法SDF的吸附能力最好;DF在pH=7时的胆固醇结合率高于pH=2时的结合率,两种方法制备的DF整体效果均为SDFIDF。  相似文献   

6.
研究真菌以及真菌结合乳酸菌发酵对豆渣膳食纤维组成、理化特性及总还原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p 0. 05),使碳水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组成分析显示发酵可显著降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含量,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p 0. 05),但总膳食纤维含量保持稳定;显微观察显示发酵可降低膳食纤维粒径,使其内部结构由原来致密的网状结构变得蓬松易碎,粒径大小降低了将近50%,发酵可改进豆渣膳食纤维水合性质,特别是水溶指数高值为对照的4. 01倍;提升吸附脂质的能力、吸附胆固醇的能力高值为对照的2. 01倍;发酵也提升了豆渣膳食纤维吸收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真菌发酵豆渣以黑曲霉改善效果最好,联合发酵豆渣以黑曲霉结合乳酸菌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复酶法对蜜柑皮和蜜柑果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进行提取,解析其理化性质、功能和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膳食纤维单糖组成相同,均含有丰富的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木糖,其中,蜜柑皮的IDF单糖含量最高;理化性质显示,蜜柑皮SDF具有较好的膨胀性,为18.33 mL/g;蜜柑皮IDF的持油性和持水性最好,分别为3.64和14.60 g/g;此外,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明,4个样品结构有差异性,但均具有明显的糖类和纤维素特征吸收峰;吸附实验表明,4种膳食纤维在同一pH环境下均具有较好的胆固醇和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蜜柑果肉和蜜柑皮IDF表面疏松,而SDF表面较为光滑。综上所述,4种膳食纤维都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蜜柑皮提取的IDF性质最优,结果可为蜜柑皮和蜜柑果肉膳食纤维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种不同熟化工艺对燕麦膳食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化工艺对燕麦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及总膳食纤维(TDF)含量都有一定提升。其中,IDF增加最高的为常压蒸制组,上升59.91%;SDF增加最高的为高压蒸制组,上升29.59%;TDF增加最高的为微波熟化组,上升47.94%。熟化工艺提高了燕麦膳食纤维的溶胀性,但降低了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性及脂肪结合能力。通过模拟肠道及胃环境pH值,研究燕麦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及胆酸钠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燕麦膳食纤维在肠道环境下对两者吸收明显高于胃环境下,微波熟化对其吸附能力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豆渣膳食纤维对酥性饼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豆渣中酶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豆渣SDF)、不溶性膳食纤维(豆渣IDF)以及商业菊粉,分别添加到酥性饼干中,研究其对饼干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豆渣IDF的饼干持水性和硬度较高,添加豆渣SDF和菊粉的饼干松密度值和过氧化值较低,且两者的松密度值没有较大差异,而添加豆渣IDF的饼干与之相反,添加4%豆渣SDF的饼干感官评定结果最优,且总膳食纤维、水分和脂肪含量较空白高,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勃氏甜龙竹为研究对象,提取勃氏甜龙竹竹叶膳食纤维(Dendrocalamus brandisii leaves fiber,DBLF),测定其组成、理化特性,借助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市售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BLF 中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10.07±0.01)%,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80.52±0.01)%,总膳食纤维(90.59±0.01)%。DBLF理化性质表明,持水力和水溶性指数分别为(6.06±0.09)g/g和 0.63%,对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吸附量分别为(2.91±0.04)、(1.26± 0.23)g/g、(15.69± 0.38)mmol/g。DBLF在中性条件下胆固醇的吸附量大于酸性条件[pH2,吸附量(5.19±0.22)mg/g;pH7,吸附量(8.45±0.46)mg/g]。葡萄糖延迟指数(glucose lag index,GRI)最大值出现在透析30 min(41.8%),并随透析时间的延长GRI逐渐减小。扫描电镜结果表明,DBLF颗粒表面粗糙,表面分布大小不一的孔洞和空穴,分布无规律。综上,与微晶纤维相比,DBLF具有较平衡的膳食纤维组成,较高的脂肪和葡萄糖吸附能力,较好的葡萄糖延迟指数,电镜结构多孔洞和空穴,呈蜂窝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广西巴马长寿人群饮食中代表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方法选取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膳食中7种代表性果蔬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对其进行膳食纤维的提取,获得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并对其组成成分、吸附能力、抗氧化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7种SDF含量、多糖含量、果胶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最高分别是脐橙、南瓜苗、红薯叶、脐橙,分别为67.28%、63.52%、70.46 mg/g、94.23 mg/g; 7种IDF纯度、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最高的分别是茶树菇、香蕉、茶树菇、空心菜,分别为70.39%、158.86mg/g、51.34mg/g、572.96mg/g。7种SDF和7种IDF中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最大的分别是茶树菇SDF、脐橙SDF、香蕉SDF,依次为14.23 g/g、9.29 mL/g、5.18 g/g;清除DPPH能力最强的是南瓜苗SDF,清除率为73.34%; NO_2~-、胆固醇吸附能力最强的分别是脐橙SDF、茶树菇SDF,依次为17.23、15.99μmol/mg。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膳食中7种SDF及7种IDF的灰分及蛋白等杂质含量较低,具有清除胆固醇、NO_2~-、DP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薯膳食纤维构成及对乙醇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个甘薯品种(系)的膳食纤维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甘薯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差异及其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总膳食纤维(T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05、11.89、4.16 g/100 g干物质,变异系数分别为15.08%、13.79%、23.31%;甘薯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35、37.46、21.10、2.13 g/100 g DF,变异系数分别为7.44%、16.68%、21.52%、16.89%,不同品种甘薯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薯膳食纤维含量、各组成成分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发酵黏度与SDF、SDF/IDF、果胶显著正相关,而乙醇产量、发酵效率与膳食纤维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甘薯果胶等SDF是影响乙醇发酵特性的重要因素。提高甘薯TDF和SDF含量可以作为高膳食纤维专用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3.
琯溪蜜柚柚皮膳食纤维提取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为材料,以NaOH溶液浓度、提取温度和加热时间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总膳食纤维(TDF)提取率、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与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比值接近3∶1为目标,优化柚皮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柚皮膳食纤维(DF)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8%,提取温度75℃,加热时间90 min,其提取率为75.12%,IDF/SDF比值为2.12。柚皮TDF粒径主要分布在<120目的范围,占总比重的30.13%,其次是位于120~140目的DF膳食纤维,占总比重的21.84%;SDF具有良好的膨胀力,达到17.642 0 g/g,IDF持水力较好,为5.711 5 g/g;柚皮DF对亚硝酸盐(NO2-)吸附能力强,且DF对NO2-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240 min时吸附量最高,达到18.01 g/g(pH 2)和15.92 g/g(pH 7),相同时间内,在pH 2的模拟环境下,DF对NO2-吸附能力优于pH 7的;柚皮DF对脂肪酸的吸附效果良好,且相同时间内DF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量(1.026 0 g/g)高于对饱和脂肪酸的(1.124 0 g/g),说明DF吸附动物性油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苦荞麸皮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苦荞麸皮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压力及保压时间对苦荞麸皮膳食纤维改性的影响。方法: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主要指标得到最优蒸汽爆破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苦荞麸皮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蒸汽爆破处理后,苦荞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果胶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及总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最佳蒸汽爆破改性条件为1.2 MPa、90 s,在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12.36 g/100 g)较未蒸汽爆破处理(8.02 g/100 g)提高了54.11%;经最佳条件蒸汽爆破处理后,苦荞麸皮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发生改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葡萄糖吸收能力及热稳定性增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羟基基团暴露增加,并呈现疏松多层蜂窝式网状结构。结论: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助于提高苦荞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改善其理化结构特性,可为苦荞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利用及保健食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大豆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气流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的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 性膳食纤维,分别测定了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持水力、持油力、黏度曲 线、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理化性质,同时分析了处理后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 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体积平均粒径为16.24 μm的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达到2.31、 5.27 g/g,比61.21 μm的提高了1.07、2.53 g/g;黏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也有了显著性改变;超微粉碎改性大豆皮水 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增强,在体积平均粒径为28.27 μm和 40.17 μm时吸附能力较高。超微粉碎对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和吸附特性均有明显改良作用,这为大豆皮 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及突出的应用前景,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生理特性要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为提高油茶粕DF中SDF的得率,以SDF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辅助酶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研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并对得到的DF进行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0.2%、超声时间31 min、超声功率210 W、料液比1:23 g/mL,SDF得率为12.43%,此时IDF得率为68.39 %。油茶粕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re,TDF)的持水力为4.36 g/g、持油力为3.67 g/g、膨胀力为6.83 mL/g,胆固醇吸附率在pH2时为5.79 mg/g,pH7时为8.38 mg/g,葡萄糖吸附率为11.49 mg/g。通过结构表征的分析推测油茶粕TDF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糖类物质,TDF表面疏松多孔、凹凸不平,粒径为50.699 nm。本研究提高了SDF得率,证明油茶粕TDF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为提高油茶粕的附加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梅君  张根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65-168,186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在物化特性及生理功效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别,而食品中两类膳食纤维的大量添加均会对食品的质构口感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水不溶性的大豆膳食纤维与可溶的果胶进行复合,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对食品质构的影响。将大豆膳食纤维与果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均质、喷雾干燥处理后得到复合膳食纤维的持油力与直接混合的膳食纤维相比有明显降低,流变学性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感官评定的结果也证实两类膳食纤维复合后对高膳食纤维曲奇的质构及口感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