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CO_2提取虎杖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黄素为指标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最优萃取条件。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动态流量、温度、压力、时间;确定了大黄素的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动态流量8 kg/h,萃取时间30 m in。超临界流体萃取大黄素的提取率达0.36%。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烟末为原料,优化了超临界CO_2萃取烟草致香物质的工艺条件。以超临界萃取物(超提物)收率、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质量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夹带剂种类及用量、萃取温度及压力、CO_2流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夹带剂所得超提物分别进行了卷烟加香感官评吸实验。结果显示,与乙醇和乙酸乙酯相比,1,2-丙二醇为夹带剂时,加香口感最好,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有所增加,烟气细腻、刺激性减少。单因素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2-丙二醇做夹带剂[质量分数为10%(以原料计)]、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CO_2流量2.0 L/min,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超提物收率为18.74%,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质量分数为5.56%。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_2萃取柞蚕蛹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景州  王杰 《化学工程》1992,20(4):59-65
为了充分利用柞蚕蛹资源,本文提出了用CO_2作萃取剂,在超临界条件下,用间歇采样称重及降压分离法从柞蚕蛹中萃取蚕蛹油的方法,探索了超临界CO_2萃取柞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等4种成分,分别探讨了萃取时间、虎杖粉末粒径、萃取剂对白藜芦醇等成分含量、提取率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在温度低于50℃、压力低于1.0 MPa条件下,对大于粒径0.300 mm的虎杖粉末用二甲醚作为萃取剂,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为125~130 min时,所得...  相似文献   

5.
酶解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纤维素酶对虎杖进行了酶解,提高了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提取率,同时提取出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酶用量对目标物提取率的影响,得出较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mg/g虎杖,pH=3.0,在40℃酶解1h。酶解后用m(虎杖):m[φ(乙醇)=60%]=1:20,50℃提取2h。w(白藜芦醇)=1.50%,w(白藜芦醇苷)=0.38%,w(大黄素)=0.78%。酶解法较直接提取法更有利于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大黄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料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特性、萃取方式及其工程开发的特点,举出实例。对于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精香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木香挥发油。探讨了压力、温度、CO_2密度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萃取的最适宜条件。对水蒸汽蒸馏法与超临界萃取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CO_2萃取β-胡萝卜素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压力(10~32MPa)、温度(0~60℃)、空塔气速(0.25~1.00m/s)和颗粒直径(0.0005~0.01m)等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萃取得率和过程经济性的影响,得出了超临界CO_2萃取β-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出了一种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新思路: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萃取过程的工艺条件以减小操作条件的探索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超临界CO_2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浓度对白芍总苷萃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白芍总苷的萃取影响最大,夹带剂浓度影响最小。因此,超临界CO_2萃取白芍总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0min,夹带剂浓度是85%。  相似文献   

10.
从超临界CO_2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和国内外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展望了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在超临界CO2脱除绿茶中咖啡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的茶叶预处理方式,并在不同的萃取条件下,用超临界CO2对茶叶进行脱除咖啡因试验,以考察茶叶含水量与咖啡因萃取率的关系。指出了水对咖啡因萃取的3方面影响,即脱附茶叶基质上的咖啡因、使茶叶膨胀而改善咖啡因的传质状况及抑制咖啡因从水相进入超临界流体相。同时说明了此3者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材有效成分的萃取,尤其是在挥发油提取方面应用较多。选取三味中药材作为代表,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考察来筛选最佳的提取条件。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取条件,寻找共性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共性条件包括:萃取压力20~30 MPa,萃取温度35~50℃,萃取时间2~3 h。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甲基咪唑母液的盐析-萃取法分离工艺.考察了NaOH、NaCl的浓度、萃取温度3个因素对2-甲基咪唑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NaOH浓度为2.5mol·L-1(NaOH的摩尔数:母液浓缩后体积,下同),NaCl浓度为2.6mol·L-1,萃取温度为70℃,此时,萃取率为83.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溶剂对葛根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野葛根中的葛根素,以葛根素的提取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热水提取法的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10、提取时间2.0 h、提取次数2次;醇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为30%,提取3次。结论优选的两种溶剂提取工艺条件都合理可行,相比之下,水提取的综合指标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色质联用法分析了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MPa、CO2循环量0 6kg/g、w(携带剂)=5%。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24个组分。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_2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甙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取黄姜皂甙元的传统工艺是以120#汽油作溶剂,存在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隐患及溶剂残留等问题;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是解决上述弊病的有效途径,但工艺条件及对皂甙元产品的影响还未知。该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夹带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解析温度对黄姜皂素得率的影响,并以正交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2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甙元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夹带剂,提取时间3 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60℃、解析温度50℃;各工艺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排序为:提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解析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下皂素得率可达19.35%,同传统工艺(得率为15.6%)相比增加了24%,且产品溶剂残留少,熔点高。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钾长石与磷矿、硝酸脲反应的提钾新工艺, 验证了钾长石-磷矿-硝酸脲体系分解钾长石提取有效钾的可行性。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各因素对钾溶出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硝酸用量>反应时间>尿素与硝酸物质的量比。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尿素和硝酸物质的量比为1:1;5.5 mol/L的硝酸用量为4 mL;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有效钾的溶出率可达96.23%,水溶性钾溶出率可达29.65%。通过单因素寻优实验得出钾长石与磷矿、硝酸脲反应提取有效钾的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5~115 ℃,硝酸用量约为4.7 mL,反应时间约为2 h。  相似文献   

18.
双频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彩梅  丘泰球  陆海勤 《化学工程》2005,33(6):67-70,7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对双频超声交替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萃取得率的各因素强烈程度顺序是:夹带剂用量>超声频率>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超声功率;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萃取实验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夹带剂用量2 mL/g,超声频率20 KHz,超声功率150 W。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影响因素,应用 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对白色念珠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作为响应值,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采用响应面(RSA)法选取黄芩中抗菌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1 ℃,提取时间2 h,液料比13:1(mL:g),经3次验证实验得黄芩水提物质量浓度为0.5 g/mL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2.637 mm,与预测值12.665 mm接近,阳性对照枯草杆菌肽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1.85 mm,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黄岑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藁本挥发油,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两种数学模型对挥发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12倍,浸泡6 h,提取5 h,氯化钠5 g。新疆藁本动模方程为:V=2.04×[1-exp(-0.01018t)](R2=0.99817)和ln(2.1-V)=-0.00944t+0.72895(R2=0.9979)。优选提取工艺可行,结果稳定。数学模型回归效果很好,可适用于新疆藁本挥发油提取过程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