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资料。结果二者诊断结果一致为684段。以血管数字减影结果为金标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共高估狭窄程度18段、低估18段,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97.7%,经Kappa检验,K值为0.9316。两种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顾爱霞 《山东医药》2011,51(41):27-2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是一种重要的诊断血管疾病影像学技术,具有成像清晰、准确、造影剂用量少、同时可进一步进行腔内治疗以及评价的优势,近年来该技术应用逐渐广泛、成熟。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sti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  相似文献   

4.
正确应用影像学资料诊断神经疾病胡振序当前用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最有临床价值的影像学技术当属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血管数字减影(DSA)和磁共振成像(MRI)。如今的影像学资料是通过电脑处理的各种信息所显示的神经结构及其周围组织,以及相互之...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造影术是在注射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影,可显示脑内的动脉循环与静脉循环。通过数字减影处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注射少量造影剂就能获得高分辨度的成像。脑血管造影术对CT与MRI能起的补充作用是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其血液供应情况,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脑血管造影术仍被认为是“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我院自2004年来共开展脑血管造影术164例,均由临床护士全程陪伴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与肾脏疾病的CT检查和诊断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刘振春肾脏疾病的检查在传统X线方面已有不少方法,其中包括X线平片、断层片、肾孟静脉造影、肾孟输尿管逆行造影等,这些检查对肾形态及功能都能有所显示,而CT检查对影像及功能显示得更清楚更全面,...  相似文献   

7.
应用标准角度投照评价经验法则测量基底动脉导致的偏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椎-基底动脉长度的正确显示对于其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作者通过应用量角器测量椎-基动脉侧位影像基底动脉长轴与人体长轴线之间的夹角,作为选择瓦氏位显示基底动脉长度的最佳角度,并与经验法则(操作医师凭借经验选择瓦氏位的角度)显示椎-基底动脉长度进行比较,探讨DSA检查时椎-基底动脉长度得到最佳显示的投照技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影象诊断技术。此法由电子计算机将透射的X线影象转换成数字值,能大大提高经静脉或动脉注入低浓度造影剂(分别称为IVDSA和IADSA)的探测能力,并能迅速地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和各种影象的后处理,提高影象的质量。采用此法比常规血管造影侵袭性小、安全、费用低和快速便利,可在门诊施行。在肺血管的影象诊断中已有一些应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分段采集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评价Bolus chase技术(造影剂智能跟踪血管摄影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双下肢血管造影,加例采用Bolus chase技术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29例行分段采集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的图像质量、造影剂用...  相似文献   

10.
李桂杰  李彩霞 《山东医药》2007,47(13):40-40
一直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动脉硬化血管病变的金标准。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及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DSA和MSCTA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DWI及DSA是诊断TIA患者超早期脑梗死和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手段;TCD对中、重度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0例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所见,着重讨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及其诊断价值,动脉(ⅠA)和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ⅣDSA)方法对主动脉夹层主要征象的显示和诊断效果:显示内膜破口和主动脉分支病变,ⅠA法优于Ⅳ法,显示假腔全貌和内膜片负影,Ⅳ法略优于ⅠA法。对Ⅰ或Ⅱ型夹层的诊断ⅠA法明显优于Ⅳ法,Ⅲ型夹层一般Ⅳ法可满足诊断,按手术适应证和治疗的需要可选择应用ⅠA法。结合本组DSA和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用,本文简要讨论了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综合诊断及优选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诊断技术的进展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郭继鸿心血管病诊断检查技术进展十分迅速,现简介如下。1X线方面除原来的X线透视、摄片、造影、断层等外,近年来两大进展为DSA及CT。DSA又称为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术,这是造影术与计算机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破裂、穿孔和此后的心脏压塞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PTCA约为0.1%,在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如斑块旋切、旋磨、激光成形等)约为1%。若不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穿孔分3型:Ⅰ型穿孔一般仅局限于动脉中层及外膜,形成蘑菇状向管腔外突出,造影显示造影剂渗漏,可无症状;Ⅱ型穿孔指心肌和脏层心包下形成血肿,造影显示片状造影剂渗漏;Ⅲ型穿孔为冠状动脉破入临近心腔、静脉或心包腔,引起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15.
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脊髓血管畸形、室管膜瘤的区别对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31例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行MRI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其中26例患者作了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均存在运动障碍、感觉异常,17例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显示T。像为等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像为高信号,可见脊髓水肿,24例伴脊髓空洞,13例出现血管流空影。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前后动脉供血,静脉引流,肿瘤染色,造影剂滞留。结论 掌握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典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就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并能与其他脊髓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动静脉瘘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例确诊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灶的超声造影资料及经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资料,对比观察动静脉瘘的影像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剂快速增强,消退的病灶存在明显动静脉瘘。结论超声造影可提示肿瘤病灶动静脉瘘存在,对选择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左心室和全身动脉中的浓度很低,不能用常规 X 线技术得到可靠的显象。为了解左心室功能,目前主要依靠动脉穿刺和选择性心脏插管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之可应用静脉注射一剂造影剂后对左心室和主要动脉进行放射学检查。本文目的是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能提供左心室的诊断性图形,以选择有可能经外科纠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与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是一种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血管成像好的影像技术,我们通过总结3DDCEMRA显示门脉高压症的侧支血管,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的形成规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0graphy,DS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影像诊断技术。此法是将x线影像转换成二进制数构成的数字影像,并由计算机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应用这种技术能大大提高对低浓度造影剂的检测能力(可检出2%的碘浓度),并能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信息,为心脏的影像诊断提供了一种侵入性小的方法。其在心血管形态学检查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对心功能的检测在近年也备受重视,本文对此方面的近况作一介绍。 1检查方法按造影剂注入途径不同分三种。①外周静脉法:从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用量40~50ml,注入速度要求10~15ml/秒以上(可同时行双例肘静脉注射,以加快注入速度),延迟3~5秒取像。②中心静脉法:从肘静脉或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其图像质量可与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相比。现对MRA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肾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和上下肢动脉MRA正常所见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MRA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