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80年代初大规模开展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增养殖生产以来,每年需从自然海区捕捞大量对虾亲体用于人工育苗生产,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用人工养殖对虾亲虾越冬来解决亲虾来源。至1990年,仅北方三省一市利用越冬虾培育虾苗数量已达1.07×10~(10)尾,占养殖用虾苗总量的30%。预计今后几年内,这个比例还将增加。连  相似文献   

2.
我国特有品种——中国对虾,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万吨。由于自然变动和人为的大量捕获,产量逐年下降,1987年产量为历史上的最低点——不到5000吨。人工增养殖对虾的迅速发展,需要的亲虾仍然依靠天然捕获,更加剧了天然亲虾数量的减少。为了做到既保护对虾的天然资源,同时又要稳步发展对虾增养殖生产,必须实行对虾的全人工养殖技术,解决亲虾的越冬问题。但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在人工养殖虾塘中自然交尾率低,造成越冬亲虾生产成本高,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杨丛海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逐年增大,用于育苗生产的亲虾数量也与日具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在育苗生产中所消耗的对虾数量至少达几百万尾。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海捕春虾。这一现象的出现,业已构成对虾种资源保护的严重威胁。因此,如何转而利用养殖对虾进行人工越冬和苗种繁殖,已经是目前虾类养殖生产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力开展亲虾人工  相似文献   

4.
兰伯隆  孔芳 《海洋与湖沼》1993,24(1):114-120
于1989年11月9日—12月10日,在山东莱州市东方红盐场养殖分场亲虾越冬室内,对35尾异常交配雌对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交配行为能引起对虾各种疾病,导致亲虾群体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提出在人工越冬亲虾交配季节,应及时将已交配的雌虾选出单独培养,同时在越冬的早期水温较高时,不宜在已交配雌虾池内搭配雄虾。  相似文献   

5.
亲虾越冬是对虾全人工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我国沿海对虾资源的首要措施。由于对虾越冬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加上入池前的捕捞、选择和运输等操作,使虾体难免受伤,所以较天然条件下更容易生病。近几年来对虾人工越冬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生产不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以人工越冬的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为材料,以切除亲虾单侧眼柄的方法配合适当的生态条件,给予优质的饵料和精心饲养管理,促进亲虾提前成熟产卵,并培育出虾苗。亲虾越冬的存活率为52.91%。手术后亲虾存活率和促熟率分别为65.74%和59.12%。手术后10天即有一尾亲虾促熟产卵,大批成熟产卵是在手术后第25天。产卵后的亲虾经过4—7天的培育又能恢复成熟多次产卵,最多的产4次。从亲虾初次所产的卵径大小、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成活率都与海区亲虾相接近,唯有产卵量比海区亲虾少,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的越冬亲虾个体小,同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远远不如自然海区的生态条件和营养条件等缘故。越冬期间的水温为13.8—16.5℃,海水比重1.020以上。促进卵巢成熟期间的水温为20.3—27.2℃,海水比重为1.017—1.021。投喂新鲜的贝类、小杂鱼虾,投喂量以第二天略有剩余为度。  相似文献   

7.
邓欢  郭平 《海洋科学》1991,15(4):65-65
1989年辽宁瓦房店横山乡水产养殖公司在人工越冬中国对虾亲虾的眼球内和鳃区发现有大量的线虫存在,其中眼球线虫感染率约达30%,鳃区线虫感染率高达90%。 经调查,亲虾被线虫感染原因与当地沉淀池放养对虾有直接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线虫是鱼类的常见寄生虫病,越冬期间所用水是沉淀池水,镜检发现沉淀池底线虫很多。证实线虫是由沉淀池水带入越冬亲虾培育池水中,然后再进入亲虾体内。 当线虫感染鳃区后,它要从虾体内吸取营养,再加上线虫排泄物在鳃区的逐渐堆积,使虾呼吸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8.
摘除眼柄诱导中国对虾性腺成熟和提前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开始了不同对虾种类的试验性和商业性养殖,但其种苗来源大多依赖天然虾苗或捕捞怀卵亲虾进行人工育苗。因此,养殖事业的发展常受到天然资源或捕捞怀卵亲虾数量的限制。为克服这种困难,保证育苗有足够数量的亲虾,因而蓄养亲虾性腺迅速成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9.
张伟权  鲍鹰 《海洋科学》1989,13(4):63-68
一、提高人工越冬亲虾成活率 (一)越冬期虾病防治 虾病问题是当前对虾越冬生产中出现的颇为棘手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引起对虾得病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水环境条件突然变化;(2)营养不良;(3)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感染。目前我国南北方各地已知的越冬期虾病主要有: 1.褐斑病 我国南北方各地养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草虾是十分值得推广的对虾养殖品种,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由于目前用于种苗生产的亲虾,全部是靠从自然海区采捕的怀卵亲虾,致使天然亲虾资源量大为减少,故亲虾价格节节上涨,国际市场上每尾带性腺的母虾价格高达数百美元,这对于育苗经营者来说,无疑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并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研究如何直接采用虾池养成虾作为产卵亲虾,对于推广和扩大该品种的养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越冬培育研究,在70年代已初步研究成功,但大规模培育对虾亲体的生产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我国北方沿海各省市,由于在对虾交配季节中,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剧烈,池养对虾移入越冬池以前,很多地区的交配率都在10%以下,已构成亲虾越冬生产中的严重障碍。 因此,如何提高亲虾交配率,成为亲虾越冬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  相似文献   

12.
蔡心一 《台湾海峡》1991,10(1):63-68
1987年11月至1988年6月在福建佛昙湾两口换水条件好、砂泥底质的深水养虾池进行长毛对虾室外越冬和性腺促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口池长毛对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75%和84%,性腺促熟率分别达到82%和61.3%,每尾亲虾的育苗量分别为3.5万尾和2.5万尾,切除眼柄促熟率的亲虾每尾育苗量也分别达到3.8万尾和2.5万尾,达到了生产的要求。文中还分析了这两口池促熟率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97年4月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10尾中国对虾,采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虾池中的病虾为毒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两次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感染亲虾的胃、腮、卵巢,以及卵和各期幼体进行跟踪检测,对经人工感染的10尾亲虾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6尾虾的胃样呈阳性,其中4尾为第1次检测出阳性;1尾虾的产呈阳性;2尾虾的卵巢样呈阳性,且其所产的孵子也呈阳性;每尾亲虾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各期纪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利用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建起了15600多亩人工养殖虾池,前几年,因循守旧,水产养殖业始终没能走出单一养殖对虾的圈子,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大起大落起伏不定。近年来,难以控制的虾病增多,受损严重。1993年,该镇遭受全国流行性虾病,对虾生产几乎绝产,1994年又损失1600多万元。二是有虾养虾,无虾池闲。人工养殖对虾一般只需5、6个月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虾亲虾驯养过程蜕壳和死亡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琼武 《海洋科学》2000,24(10):9-11
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 ,对虾养殖业遭受病害 ,损失惨重 ,使这一渔业支柱产业滑到将要崩溃的边缘。人们在选择养殖品种上对原来北方地区主养中国对虾(P.chinensis)、南方主养斑节对虾(P.monodon)和长毛对虾(P.pencillatus)的格局作了相应的调整 ,日本对虾备受青睐 ,其养殖面积及区域不断扩大。目前 ,我国南起海南北至辽宁都已形成大规模生产 ,并日益扩大[1]。国内外关于日本对虾亲虾越冬 ,促熟多有报道 ,对虾人工催熟的技术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中检出杆状病毒。经对病虾鳃、前中肠、卵巢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在这些组织中发现大量有囊膜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67nm×128nm,核衣壳为324nm×92nm。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在核内或在细胞质的发生基质中装配。从病毒的形态特征、感染组织以及典型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认为亲虾感染的病毒与近年广泛报道的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流行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为同一种。卵巢组织也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亲虾卵巢组织的被感染暗示着该病毒有可能通过生殖细胞而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7.
对虾亲虾的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氧的存在是对虾进行呼吸的前提,而呼吸又是对虾生命活动的基础。溶氧量高则促进其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低则成了限制因子。因此,对虾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不仅在对虾的生理和繁殖的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亲虾育苗与越冬过程中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借此计算亲虾运输、暂养、饲养、越冬等的放养密度,也可以为深入研究虾在氧不同分压下的呼吸、代谢以及窒息等情况,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尤其对当前如何强化培育越冬亲虾,如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海捕亲虾,提高产卵率,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资料的报道,所以对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吴仲庆 《海洋科学》1988,12(5):49-53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llatus)是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的重要经济虾类,其增养殖业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亲虾的人工培育,这个问题不解决,该养殖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我们做了人工培育长毛对虾亲虾的实验,以求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虾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种苗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有若干单位正式开始供应虾苗,很多地方也已经做到苗种自给。据统计,目前全国虾苗年产量已经接近4000万尾,然而对于更大规模地开展对虾养殖来说,上述供应数量仍远感不足。原因还是由于幼虫的成活率较低,出苗数量不大。此外,对产卵亲虾的利用也不充分,目前提高对虾出苗率的问题已经成了各地养殖单位日益关切的大事。几年来我们在对虾  相似文献   

20.
影响日本对虾亲虾存活率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对虾养殖遭受到病害困扰的时候,那些对病害抵抗力较弱的种类,如中国对虾和长毛对虾逐步被抗病力较强的种类,如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所取代。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由于肉质鲜美,抗病力较强,适合养殖的温度较广,在南方常作为秋冬季养殖种类,在北方已逐步扩大养殖面积,特别在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在山东作为夏秋季养殖种类。随着日本对虾养殖面积的日益扩大,虾苗需求量不断增加,日本对虾亲虾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亲虾质量和存活率成了突出的问题。笔者据多年日本对虾亲虾培养实践就其亲虾存活率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