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中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肠黏膜屏障保护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模型组(A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治疗组(B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并喂清热通下中药治疗;假手术组(C组)仅剖腹后缝合.取血检测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A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IL-2则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血清内毒素和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具有清热通下作用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血清内毒素和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影响.方法 40例AECOP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0例,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1次200 mg,1日3次);常规治疗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AECOPD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71±11.92)%vs(54.32±13.01)%,P<0.01;(20.04±7.05)%vs(54.32±13.01)%,P<0.01],提示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N-乙酰半胱氨酸短期治疗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中性粒细胞凋亡在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健康妊娠晚期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羊水组(n=10),羊水组建立AFE动物模型,监测造模前后动脉血pH值、PaO2及PaCO2变化,1 h后取兔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W/D)值,ELISA测定肺组织TNF-α、IL-1β含量,Annexin-V/PI双染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并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水组造模前后动脉pH、PaO2和PaCO2变化显著(P<0.01),肺组织W/D值,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病理切片见肺组织水肿。结论:TNF-α、IL-1β表达上调及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与羊水栓塞肺损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抽取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 11b/CD18表达。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0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脑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CD 62L平均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在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小儿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的动态变化,探讨CPB前后PMN凋亡及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规律。方法选择于CPB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复温前(T2)、停CPB即刻(T3)、术后24h(T4)及48h(T5)6个时间点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TNF-α水平、IL-8水平及PMN凋亡率在T2与T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5与T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水平在T2、T3、T4与T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5与T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时,血浆TNF-α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8,P<0.05);血浆IL-8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455,P<0.05);血浆IL-10水平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CPB引起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PMN凋亡率下降;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可能抑制PMN的凋亡;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能促进PMN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 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 40 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 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 浓度,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CPB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浓度和中性粒细胞值较CPB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 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 h,TNF-α的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结束后24 h 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血清IL-6水平在 CPB结束后6 h达到高峰,然后下降,CPB结束后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趋势同TNF-α?2组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 < 0.01)?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值与TNF-α?IL-6血清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PB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CPB期间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IL-6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肺内细胞凋亡状况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内细胞凋亡的状况及其在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液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大急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两种模型,测定血浆TNF-α与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内TNF-α的表达,并以TUNEL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组织切片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正常时大鼠肺内偶见淋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发生凋亡,诱导AEP或ANP后凋亡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随着肺损伤的出现,少许浸润的炎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了凋亡。凋亡指数(‰)在ANP组呈一过性下降,在ANP组表现为持续下降,在6h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AEP组相应值(P<0.05)。分析表明,ANP组血中TNF-α、内毒素含量的增加与凋亡指数的变化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ANP时肺内浸润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大量炎细胞出现延迟凋亡,这种现象可能是肺损伤发生的重要前提,同时内毒素血症及TNF-α的过度合成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延迟凋亡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8.
热毒宁注射液对兔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中药热毒宁(RDN)对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兔的肺局部致炎因子及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组健康兔,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RDN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外周血液IL-8、IL-10、TNF-α的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的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BALF内的多核粒细胞(PMN)凋亡、坏死细胞比例及呼吸爆发功能.结果 内毒素诱导的ALI兔血和BALF中的致炎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肺通透指数升高,PC下降,PE增加(均P<0.05).BALF中PMN成活比例增加,凋亡延迟,呼吸爆发明显增强.而RDN的使用均可抑制上述各变化(P<0.05),并明显改善肺病理表现.结论 RDN的预处理可防治内毒素诱导的兔ALI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叙  范士志  李志平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5,34(8):1167-1168,117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与IL-6、TNF-α、IL-10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围手术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组及普胸手术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IL-10水平变化.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升高,与普胸组变化情况不同.结论体外循环可以诱发机体明显的炎症反应,同时诱发机体的抗炎反应.体外循环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体外循环过程所诱发的炎性及抗炎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PMN凋亡的变化 ,探讨细胞因子对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8例 UC病人外周血 PMN凋亡和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 UC患者。缓解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 UC患者外周血中 IL - 8、IL- 6、TNF-α、NO、P- sel、ICAM-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 ,且与 PMN凋亡呈负相关 ,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 IL- 8、IL- 6、TNF- α、NO、P- sel和 ICAM- 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 PMN凋亡延迟 ,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各种免疫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 PMN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适度调控 PMN凋亡 ,有可能会成为治疗 U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