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华能 《农药》2012,51(3):190-192
[目的]研制多菌灵农药标准物质。[方法]用重结晶方法对多菌灵原药进行纯化,得到的纯品用UV、I R、N M R、M S进行结构鉴定,并进行了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最后以8家实验室合作定值方式确定量值。[结果]研制的多菌灵农药标准物质量值为99.0%,扩展不确定度为0.6%。[结论]用归一化法验证该量值准确。  相似文献   

2.
李菲  李增和  李歌 《农药》2013,(6):420-422,426
[目的]直接合成的噻菌灵未达到标准物质的要求,纯化后的样品为农药标准物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方法]通过重结晶方法对原药进行纯化,探索了纯化过程中各个条件,确定了简易的纯化方法。[结果]纯化后的噻菌灵的纯度为99.7%,经过专业机构的测定和实验室的定值验证了该量值的准确性。[结论]用无水乙醇重结晶所得到的纯品纯度为99.7%,用IR、GC-MS定性,用气相色谱仪定量,达到了农药标准物质纯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多菌灵·环唑醇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元复合农药制剂200 g/L嘧菌酯+200 g/L多菌灵+100 g/L环唑醇悬浮剂,用紫外检测器在235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嘧菌酯、多菌灵和环唑醇3种组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嘧菌酯、多菌灵和环唑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9.6%和99.7%;变异系数分别为0.51%、1.00%和1.62%。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性分析、定值分析、杂质分析、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和不确定度评定,研制了国家标准物质羟苯丙酯纯度标准物质(编号GBW(E)09059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对羟苯丙酯纯度标准物质进行了定值分析。定值结果为99.8%,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性分析、定值分析、杂质分析、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和不确定度评定,研制了国家标准物质羟苯丙酯纯度标准物质(编号GBW(E)09059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对羟苯丙酯纯度标准物质进行了定值分析。定值结果为99.8%,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  相似文献   

6.
徐鹏  范洁  鲁炳闻  杨刚  张庆合  刘菲 《农药》2013,(9):660-663
[目的]以市售绿麦隆农药为原料,经纯化和混匀后,研制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对绿麦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质量平衡法(MB)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绿麦隆进行纯度定值,并分别评价2种定值方法的不确定度。[结果]研制的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时间至少20个月,纯度保证值为99.7%,扩展不确定度为0.3%(k=2)。[结论]为环境中绿麦隆的分析检测提供量值溯源保证。  相似文献   

7.
单一的甲醇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有机流动相检测嘧菌酯标样时不会出现拖尾情况。单是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试验时,发现该标准检测某嘧菌酯样品时色谱峰出现拖尾,故我们引入了甲醇-乙腈混合有机流动相,修正了流动相后成功解决了该标准色谱峰拖尾鼓峰的情况,准确的测定了该可湿性粉剂农药中嘧菌酯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建立丙体六六六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成功研制了丙体六六六纯度标准物质。原料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红外光谱法(IR)和核磁共振法(1H和13CNMR)进行准确定性。通过均匀性及稳定性考察并检验合格后,采用两种不同原理和精度的方法,即质量平衡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有机纯度定值。原料中的水分和灰分杂质分别用卡尔费休法、马弗炉灰化燃烧法进行测定。研制的丙体六六六纯度标准物质纯度为99.5%。对定值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得到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0.4%(k=2)。通过比对分析和第三方实验室量值核验,进一步确保定值结果的准确、可靠。该纯度标准物质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二级有证标准物质[编号GBW(E)061724],可作为测量和量值溯源标准,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我国的登记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9,(12)
旨在分析我国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登记推荐用量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农药的减量提供建议。对目前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登记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氟嘧菌酯、唑菌酯等11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分别从登记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这11 种杀菌剂的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挑选用量范围最大的2 种有效成分、8 种登记作物和8 个不同防治靶标进行组合,并对可能的9 种组合进行了数据分析。11 种杀菌剂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最大为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草坪褐斑病(637.50 g/hm~2);推荐有效成分用药范围较大的是嘧菌酯防治草坪褐斑病(198.75~637.50 g/hm~2) 和水稻纹枯病(52.50~499.88g/hm~2),最高和最低有效成分用量分别相差3 倍和9 倍;相比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和醚菌酯2 种药剂在防治其他病害上的用量更大。未来农药的减施,应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推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药用量,建议优先选用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类型(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并联合病害综合防治等手段,从而实现我国农药的合理减施。  相似文献   

10.
韩丹  丁永良 《广东化工》2013,(9):172-17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法检测嘧菌酯生产废水中的水杨腈及嘧菌酯。嘧菌酯在1~2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94),回收率为97.3%~102.5%;水杨腈在5~1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99)回收率为96.5%~106.3%。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嘧菌酯生产废水中嘧菌酯和水杨腈含量监测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江苏和河南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的敏感性,并研究了部分抗性菌株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的EC50值分别在0.004 5~90.5、0.057 6~36.8、0.016 9~2.64μg/mL,并分别出现了 ...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对35%嘧菌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单十二烷基磷酸钾与NP-10间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单十二烷基磷酸钾与NP-10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35%嘧菌酯悬浮剂,热贮后在标准硬水中悬浮率达到96.5%,在3倍硬水中悬浮率达到90.1%,未出现析水分层现象,分解率仅为0.72%。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的35%嘧菌酯悬浮剂,产品性能有明显提高。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高35%嘧菌酯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稻中粉唑醇和嘧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糙米、植株、谷壳或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活性炭(50∶1,m/m)柱层析净化,采用基质标标准曲线,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结果表明,在0.02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粉唑醇、嘧菌酯在不同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8.2%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粉唑醇、嘧菌酯在不同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8.2%106.4%和82.4%106.4%和82.4%106.7%,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mg/kg。该方法采用基质标准工作曲线校正,能快速、准确检测水稻种植环境中粉唑醇、嘧菌酯残留量。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湖南、河北、江苏3地水稻植株及其土壤中粉唑醇和嘧菌酯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趋势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苯甲.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质量分数,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9;变异系数分别为:0.50%、0.4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8.8%。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没食子酸标准样品的制备、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及其定值方法。用五倍子单宁酸水解得到的没食子酸为原料,经精制得到高纯度的没食子酸标准样品。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证实该标准样品的化学结构式。标准样品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并通过了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15个月)。经6个实验室的联合定值,没食子酸标准样品的含量值为99.96%±0.10%。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和优化嘧菌酯的合成路线。以邻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酯化、甲氧甲烯化、酯交换,再依次与4,6-二氯嘧啶、邻羟基苯甲腈经2步乌尔曼缩合得到目标产物嘧菌酯。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总收率可达59%。该路线工艺操作简单安全,产生的“三废”少,原料易得,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色谱柱InertsilODS-SP(250 mm×4.6 mm,5μm)和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色谱仪,在220 nm波长下对嘧菌酯·戊菌唑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嘧菌酯、戊菌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06;变异系数分别为0.22%和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5%和9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6。  相似文献   

18.
丁香菌酯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室内离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丁香菌酯(SYP-3375)对苹果树腐烂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EC50值为1.83 mg/L,防效高于嘧菌酯和生产常规药剂福美胂.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和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表明在500~1500mg/L使用剂量下,丁香菌酯能有效地抑制苹果树腐烂病病疤的复发,对病疤的愈合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和代森铵.在试验剂量下对苹果树安全,对非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妙金 《世界农药》2014,(1):49-50,55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嘧菌酯和霜脲氰含量的方法。采用200 mm×4.60 mm(i.d.)SinoChrom ODS-BP柱分离,以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在225 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嘧菌酯与霜脲氰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和1.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0.39%和O.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和99.68%。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