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综合管廊电力舱运维数据的利用和分析不足、未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管廊电力舱状态分析判断方法,旨在保护综合管廊电力舱系统,提高安全性,提升运维水平.首先,将来自管廊电力舱的多个分布式数据源采用中间件技术进行数据层融合.其次,将具有相似特性的数据分配到同一子空间,并提出一种新的既能保持数据集...  相似文献   

2.
电力电子电路多源特征层融合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多源信息特征层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在电力电子电路的诊断过程中.选择待测电路的节点电压和重要支路电流作为融合对象,利用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采用间隔交叉的方式将电压特征矢量和电流特征矢量联合形成特征矢量,通过神经网络对联合特征矢量进行推理分类,得到故障诊断结果.以Buck-Boost电路为诊断实例,对比分析了选择不同特征融合对象对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电路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在设备运行维护中,记录了设备运行状态的非结构化数据尚未被挖掘并利用。为此,基于深度学习思想,提取运行检修过程中产生的设备缺陷记录的语义信息,并结合结构化的检测数据信息,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可识别电气专业术语的自定义词典,利用深度语义学习网络构建缺陷记录与缺陷等级间的深层映射关系;继而将基于结构化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了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隶属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结构化信息挖掘方法具有98%~99%的分类准确度,且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价准确度达96.67%,可较准确地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方法没有对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的时间进行配准,导致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时误差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的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构建了数据纠偏机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采集的时间配准,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对时序数据填充,计算数据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相同数据融合到同一个类中,以此实现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数据融合方法不仅能够根据需求一直追踪需求的融合误差,还能够降低节点电压与功率估计的相对误差、提高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效率。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所研究融合方法的有效性,还证明了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数据融合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调度中心各专业独立构建与维护各自模型参数库,缺乏协同机制导致多源电网运行参数一致性差。针对性提出一种多源异构电网运行参数融合方法。提出了对象名称匹配知识库的概念,提炼了交流线路、主变绕组及发电机3种对象名称的特征向量与匹配规则,并将其应用于两级相同专业对象名称匹配和同级不同专业对象名称匹配,实现了不同系统参数名称之间的互相辨识及对应;引入参数差异度指标衡量不同来源电网参数之间差异的大小,通过纵向参数融合与横向参数融合手段实现多源异构参数的有机融合,显著提高了不同来源参数之间的一致性。南方电网220kV及以上大模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不同专业参数的一致性、改善基础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将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笔者介绍了综合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电气试验和运行工况对某110 kV主变导线虚焊故障的诊断过程,探讨了多参量融合诊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基本方法:先以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数据判断故障性质及发展趋势,在设备停电前尝试调节负荷以控制故障发展速度,利用电气试验来缩小故障排查范围并定位故障点。分析表明,多参量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判断故障性质、排查故障回路并定位故障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电网设备监控一体化要求,有必要完善电力变压器态势感知模型,以辅助监控人员在海量且离散的监控信息中及时发现状态有劣化趋势的变压器,并提前作出应对。而目前的变压器状态感知技术具有数据来源单一且实时性较差的普遍性问题,且仍需要监控人员结合遥测信息作出人工分析与预判,无法完全满足电网设备监控要求。本文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关联挖掘变压器告警信息、缺陷管理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离线试验报告和输变电在线监测数据,提取了五个变压器运行态势评估的维度特征。通过构建多层感知机模型,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原理的变压器状态转移模型,可提前2 h对其可能发生的缺陷进行预测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并确定了变压器状态预警指标,为监控人员提前对变压器运维工作的部署提供充分时间。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决多源数据造成的数据管理混乱和电网建模工作复杂繁重的现状,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C#开发了具有多源数据融合能力的一体化仿真平台。该平台能够对PSDB数据、PSD-BPA数据以及PMS数据进行整合,能够根据需求自动形成不同运行方式下的PSASP、PSD-BPA潮流和机电暂态仿真文件,能够根据基于平台具有的电网图形自动形成用于EMTDC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的psc文件。  相似文献   

10.
能源转型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低碳、开放互动为目标不断建设,同时监测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结构更加复杂,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融合需求;接着,介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层级,分析关键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输配协同、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多元负荷、电碳市场交易5个典型场景,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数据需求、数据来源、融合目标、常见方法及研究难点进行归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智能终端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随着中国电网“三型两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智能终端广泛互联、泛在接入,终端易成为攻击电网的主要目标和跳板。在此背景下,围绕电力系统智能终端安全互联和现场移动作业需求,对电力系统智能终端安全防护挑战及防护技术框架进行了阐述。构建了覆盖芯片层、终端层、交互层的电力系统智能终端防护框架,对芯片电路级可证明安全防护和内核故障自修复、融合可信计算和业务安全的异构终端主动免疫、面向不确定攻击特征的终端威胁精确感知与阻断、终端互联计算环境下电力系统智能终端安全接入和业务隔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和新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打造多能互补、双向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对于未来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通信网建设开展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架构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深度剖析新型电力系统对通信网安全及网络性能的需求,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架构;重点聚焦5G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选取分布式能源和“源网荷储”等典型场景,搭建5G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方案;最后,依托自主研制的终端设备对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开展试点应用,验证了该5G终端可降低通信网传输延时,能有效支撑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建设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设备故障诊断中特征量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和非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来获取基本概率测度(BPA)的方法。该方法确定各故障特征量的参考样本,然后根据灰色相关性理论求得待诊断样本的相关系数,所取得的相关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BPA值,经过Dempster多源组合规则进行多证据融合,得到最后的诊断结果。将所提方法用于电机转子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刘曦  朱继红 《浙江电力》2011,30(3):15-18
数字化变电站在逻辑结构上一般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3个层次,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又是过程层的重要设备,是体现智能化水平的主要窗口。通过系统地介绍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应用以及探讨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新型应用模式,以获得节约用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网用户侧感知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用户负荷类型不可知、电网负荷组成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客户服务的优化提升。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技术仅采集用户入口总电流、电压数据,利用高级算法实现户内负荷的精确辨识,是突破电力用户负荷信息获取瓶颈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简述了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分析并展望了该技术面向电网企业和客户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对湖南电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珂  沈沉  梅生伟  王继业 《电网技术》2007,31(22):80-84
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信息中心资源整合方案。该方案首先针对电力企业信息中心的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并定义了面向统一数据模型的数据服务,然后通过网格封装技术实现面向业务的服务开发,从而保证了服务模块的灵活组合,可以快速适应业务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电网企业生产班组在现场作业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作业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建设基于"生产计划+作业表单"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PDA、平板电脑和手提电脑等电子移动终端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高效采集和规范化操作的应用,实现班组管理向精益化的转变,使得一线生产班组规范、高效、减负得以实施,从而完成电网生产业务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8.
汤天浩 《电源学报》2004,2(1):76-81
本文讨论了对于新能源供电系统与电能变换装置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的问题,着重探讨电力电子变换、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论文首先论述了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几种新能源的供电方式,并提出电源变换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是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为此,电能变换装置特别是直流变换器和交流逆变器被广泛地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以组成集成供电系统。论文进一步提出了技术融合的思想,将现代电源技术、功率变换技术、控制方法、安全保护及智能管理等结合成一种综合方法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在混合供电、分布式电力系统和便携式电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电网环保问题研究少、环保规划缺乏方法框架体系指导的现状,首先分析了电网环保规划的特点,初步建立起区域电网环保规划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更加关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以环境规划基本理论为指导,全面识别电网系统的环境影响,并根据影响方式的不同采取分类防治的思路分别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以珠海电网“十三五”环保规划为例,在珠海电网环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土地占用、电磁辐射等应重点应对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环境质量3类环境问题的规划方案和针对重点问题的优先实施项目。根据投资效益评估,预计方案实施后,变电站占地面积、电磁辐射、噪声值等将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电网系统环境影响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