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直接粘合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涂层萃取纤维,并将其应用于水中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4种苯系物的固相微萃取。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介孔碳粉末孔径分布集中,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701.4m~2/g和0.353cm~3/g,制备得到的涂层完整、连续,与基体结合紧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样中的苯系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萃取纤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剂稳定性;在最佳萃取及检测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为1~1 000μg/L,相关系数良好;检出限在0.086~0.088μg/L之间;同一涂层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0%~5.5%;萃取效率远远高于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PDMS,100μm)和商用聚丙烯酸酯涂层(PA,85μm)。将此方法应用于两种实际水样的检测,没有检测到4种苯系物,在两个不同浓度的加标条件下,样品回收率均在81.0%~112.8%之间,满足实际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和提拉法制备了以纯有序介孔碳为涂层的新型固相微萃取装置。利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对涂层材料的性质进行了表征。优化了萃取分析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测定自来水中的甲苯和苯乙烯。与商品化涂层相比较,自制涂层具有萃取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甲苯、苯乙烯含量在0.5~500μ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80 ng/L,RSD均小于12%。方法用于测定自来水中的甲苯与苯乙烯,加标回收率为90.2%和93.5%。  相似文献   

3.
况逸馨  周素馨  胡亚兰  郑娟  欧阳钢锋 《色谱》2022,40(10):882-888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集采样、萃取、富集和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萃取效果与涂层材料密切相关。多孔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结构可控、活性位点多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也是一种热门的用作固相微萃取探针的涂层材料。衍生多孔碳材料因种类丰富、可设计性强被广泛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衍生多孔碳材料的结构优化方面。但是衍生多孔碳材料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还存在如下问题:(1)共价有机框架衍生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将其应用于固相微萃取领域的研究仍较少;(2)有待进一步明确制备出的衍生多孔碳材料用作固相微萃取涂层表现出优异提取能力的机理;(3)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将衍生多孔碳材料用作固相微萃取涂层以实现对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污染物的广谱高灵敏度分析。文章综述了近3年衍生多孔碳材料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未来衍生多孔碳材料在固相微萃取中的研究前景。引用文献共56篇,主要来源于Elsevier。  相似文献   

4.
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为偶联剂,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烷基官能化的介孔分子筛C18-MCM-41,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官能化后材料仍保持介孔材料的结构特性。以该材料为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对水中的多环芳烃(萘、蒽、菲)进行了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250、0.4~300、0.5~400μg/L,检出限分别为5.0、0.10、0.25μg/L,加标回收率在94.3%~104.4%之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说明C18-MCM-41介孔材料可作为涂层材料用于固相微萃取。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三元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热稳定性、粘度、与纤维的结合能力等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自制固相微萃取装置,研究了该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应用性能,对水中小分子烷基苯、氯苯、硝基苯进行了萃取实验,将萃取结果与商品涂层萃取结果进行了比较,令人满意。实验数据表明,苯-丙-硅三元共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挥发自组装结合提拉法,在石墨纤维表面制备有序介孔碳(Ordered mesoporous cabon,OMC)涂层,并开展其对水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固相微萃取(SPME)测定.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制备的OMC涂层完整,与基体结合紧密,厚度约为7μ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氮吸附脱附结果证实,OMC涂层具有规整二维六方特征,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369.7 m2/g和0.28 cm3/g.以氯苯类污染物为分析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氢火焰气相色谱联用法对OMC涂层的萃取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优化萃取时间和温度、解吸时间、搅拌速率、离子强度及顶空体积等萃取条件,并与商品化涂层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50℃,脱附时间2 min,盐浓度0.35 g/mL,顶空体积15 m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检出限在0.05~0.15 μg/L之间;在1~1000 μg/L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7次平行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1% ~6.4%.制备的OMC涂层的峰面积是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PDMS/DVB)涂层的2倍,商用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PA)涂层的18倍.将此涂层应用于两种实际水样中,4种氯苯均未检出,添加浓度为20 μg/L时,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9.4%~114.5%和92.3%~ 97.0%.  相似文献   

7.
通过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银层包裹的不锈钢纤维,得到Si-OH功能化的纤维,氧化石墨烯被层层键合到Si-OH功能化的纤维上,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石墨烯层层键合的固相微萃取纤维。该方法制备的新型石墨烯层层键合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具有制备简单,机械性能强,萃取涂层牢固,萃取能力强等优势。建立具有较宽线性范围(5~200μg/L)、较低检测限(0.007~0.09μg/L)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该方法测定河水和雨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所制备的新型纤维重现性好、稳定性高、萃取能力强,可实现对多环芳烃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简便、快速、绿色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近年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固相微萃取探针的萃取相对其萃取选择性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优秀的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应运而生,被用于制备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以对不同样品基质中的有机小分子进行检测。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新型SPME探针的研制所依托的新型材料,包括聚合物材料、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并重点阐述了相关材料的制备与固定方法、微观结构与萃取性能,以及所制备探针在环境分析、纺织品和皮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对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相微萃取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它的涂层,涂层的种类和厚度是影响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最重要因素。具选择性的涂层可增强固相微萃取的分离能力,扩展它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类型,综述了近年来选择性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胶-凝胶涂层、限进介质涂层、分子印迹涂层等涂层的研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法的纤维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十年中固相微萃取法的纤维涂层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涉及涂层的作用及性质,涂层萃取的原理,选择涂层的原则,纤维涂层制备技术的进展,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等主题。对溶胶法的技术及原理作了重点介绍。还对固相微萃取法的纤维涂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引述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1.
姚桂燕  观文娜  许峰  王华  关亚风 《色谱》2008,26(5):590-594
应用自制的聚醚砜酮(PPESK,30 μm)涂层纤维,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酚类化合物。优化了固相微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值和离子强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041 μg/L,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6%(n=5)。将PPESK涂层纤维与商品化的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对比,结果表明PPESK萃取酚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萃取富集倍数。用所制备的PPESK萃取头分析自来水、海水等实际水样,20 μg/L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111.8%和94.8%~117.3%。  相似文献   

12.
何静  李涛  董美玉  董南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0):1185-119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全羟基取代五元瓜环(Q[5])的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以全羟基取代五元瓜环(Q[5](OH)_(10))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OH-PDMS)为起始原料,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试剂,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制备了PDMS/Q[5](OH)_(10)新型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分别对涂层组织形貌、结构特点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360℃)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将该涂层制备成固相微萃取纤维,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优化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45 min,样品质量0.200 0 g。在此条件下,鉴定出迷迭香中的2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为1,8-桉叶素、樟脑和α-蒎烯。将自制纤维与商用纤维(PDMS/DVB/CAR)的萃取效果进行了对比,从萃取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来看,自制纤维的萃取效果和商用纤维相当,说明自制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可用于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碳纳米管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玲  杜卓  李攻科 《化学通报》2011,74(3):201-208
碳纳米管是一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管状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近年来,碳纳米管在有机小分子、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分离富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及功能化碳纳米管在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中空纤维膜保护固相微萃取和液膜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固相微萃取用石英纤维的表面涂层并制备了萃取头。将此固相微萃取装置的萃取头萃取和分离顶空样瓶水样中的芳香化合物并引入仪器进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用共聚物涂层的石英纤维制成的萃取头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60℃,涂层表面硅元素分布均匀。苯、氯苯、硝基苯的质量浓度均在50.0μg·L~(-1)范围以内与其色谱峰峰高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432,0.756,0.511μg·L~(-1)。  相似文献   

15.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文介绍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发展,并综述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制备、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与聚合、分子印迹技术、树脂固载技术、电化学沉积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复冷冻-解冻和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SiO2有机/无机双交联网络互穿的固相微萃取涂层, 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 热重分析(TGA)、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GC)等方法对该涂层进行了结构及性能表征. 该固相微萃取涂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Td>300 ℃), 通过化学键合作用于玻璃或石英纤维表面, 稳定性好, 不易脱落. 对正丙醇、 正丁醇、 异戊醇和甲苯进行萃取, 结果表明, 该纤维涂层对带有羟基的极性物质有很好的选择性, 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 n=3)小于5.0%.  相似文献   

17.
首次建立了1种用C16-MCM-41介孔复合材料作纤维涂层的固相微萃取(SPME)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葸的方法;对SPME的实验条件,如萃取和解吸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度以及离子强度等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8—71.2μg.L^-^1,检出限为5.9ng.L^-^1(S/N=3),相对标准偏差为0.033%(RSD,n=7);该法体现了SPME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快速、灵敏、简单和无溶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保水性涂料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方法。选择涂层厚度为70μm的聚乙二醇-二乙烯苯(CW-DVB)萃取纤维,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大于72.2%,已成功地测定了11种水性涂料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烷。  相似文献   

19.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 由于它具有富集能力强、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及便于现场分析和仪器联用等优点,成为痕量物质分离检测分析的重要工具.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是固相微萃取纤维. 总结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在稳定性、使用寿命及选择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并综述了近年来在这些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固相微萃取新型涂层的制备和特性(英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敏  王一龙  曾昭睿  周莹 《色谱》2002,20(3):202-206
 以聚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氧烷为主要成分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和自由基引发交联反应的方法首次制备了一种固相微萃取新涂层 ,并与气相联用 ,分析了芳香族化合物 ,考察了它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 :该涂层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 ,可获得高的萃取效率。与相应的商用固相微萃取涂层相比 ,该涂层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且热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