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压电材料作为一种良好的机电换能元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工作性能可靠等优势,但如何设计压电振子高效地俘获环境振动能,仍是本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定频式、调频式和宽频式三类典型压电振子为代表的结构共振频率匹配设计能部分解决上述难题,但面向环境低频、超低频振动能俘获,上述振子仍面临输出功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途径之一是通过机械式升频转换技术将低频激励转换成压电振子的高频振荡,同时突破超低频压电元件功率密度低的限制。几类机械式升频转换技术被区分并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一种借助非线性系统内共振现象实现的机械升频转换方法。内共振升频技术具有激励加速度阈值低、升频转化能量损失少等优势,进一步拓宽压电振子领域内的机械式升频转换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气动技术与微电子技术更好地结合,使气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调节性能不断提高。济南华能气动元器件公司设计生产的电-气比例减压阀就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气动系统压力控制的高科技产品。该阀采用了高压驱动和低压脉宽调制(PWM)的双压控制技术,是一种以高速电磁阀为先导、膜片组件为功率级、压力传感器为内部压力反馈的元件。电-气比例减压阀采用了闭路反馈控制方式,实现了计算机的电信号(数字信号)、传感器反馈信号(模拟信号)和气动控制信号(气压)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传统的气动比例阀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阀总是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过流面积大,减少了污染物堵塞的可能性,可靠性高;2)阀始终处于开关工作状态,消除了多种非线性因素,如死区、干摩擦等因素的影响;3)便于计算机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3.
气电传感器     
在机械自动化工作中,为使执行元件能按工作节拍和要求实现自动循环,一般常使用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晶体管无触点开关及有磁感应型干簧管开关等发讯。而在气液增压缸寿命试验中,既要求被测产品和测试系统实现自动工作循环,又不宜设置上述传感器进行发讯。一般多在控制电路中使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时间控制。这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并使工作效率受到较大影响。我们根据气动执行元件运动时两腔的压力会发生明显变化的道理,新设计了一种微  相似文献   

4.
电/气转换装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电/气阀门定位器、转换器核心部件——电/气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一种利用压电复合圆盘为挡板的新结构电/气转换装置,该装置在较低电压下就可以满足输出气压0.02~O.10MPa的工业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5.
二、关于生产工具的理论思考 1.载体与内涵 实现技术功能,不论是完成能量转换,还是进行信息传递,都必须依靠技术元件或技术结构。技术学中每一个技术元都对应一个技术元件,每个有序技术集都对应一种机器或仪器或其部件、组件;同样的道理,每  相似文献   

6.
一、机械工业自动检测技术的概述: 1.发展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自动检测技术随着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于60年代后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传统的检测是两种权本不同的原理。它是利用各种传感器(转换元件)制造  相似文献   

7.
集成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多电化时代已经到来,飞机发动机、发电机、配电系统、用电系统、环控系统、作动系统、起降转弯刹车系统以及其他机载系统都在发生着多电化的变化。该文从多电化趋势阐述集成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国外研发现状,介绍了集成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的组成原理、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薄膜电子式电-气转换机构,其创新在于工作原理和核心模块的薄膜挡板结构;并对其中关键技术--薄膜挡板上下间隙配合关系进行了推算,经过调试证明这一匹配关系适合于实际情况.实验得到的转换机构特性曲线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气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动技术是以气体为介质,实现能量传递、转换、分配及控制的一门技术。由于其介质来源简单、方便及不污染环境、元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系统安全可靠等特点,倍受工业界的欢迎,其发展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气动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更使气  相似文献   

10.
由于TURBOLUB油气分配器自身也具有分配油量的作用,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中分配油量的元件如递进式分配器(活塞)的数量,不仅使一套系统润滑数千个润滑点成为现实,也减少了系统中的运动部件数量,使系统运行更为可靠、故障率更低。在某些场合尤其是润滑点少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弃用递进式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液压振动系统概述液压振动是液压技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的应用技术领域。它是将液压压力能转换为机械动能,通过机械运动以振动和冲击形式进行能量传递的一门新兴技术。液压脉冲发生器则是液压振动系统产生高频振动和冲击的主要液压元件.  相似文献   

12.
CAD和GIS数据双向转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郝平  陆宝济 《机电工程》2001,18(4):9-11
针对CAD和GIS的双向数据转换问题,提出了一种以SuperMap组件式为基础的数据泵转换技术的方法,并探讨了CAD和GIS数据信息的双向转换技术的实现和编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动态应变实现工程中低频振动监测的方法.在对动态应变压电传感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压电传感元件在不同激振频率下(0.1~40.0Hz)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给出了较好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压电传感元件灵敏度高、频响范围宽、响应时间快,符合工程中低频振动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截止式气动双稳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对压缩空气净化要求较低等优点,并能和“与”门、“或”门组合成带逻辑门的双稳元件。本文介绍单功能双稳元件、或-双稳元件、与-或-双稳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某些结构参数的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5.
磁电转换元件系指薄膜型锑化铟(InSb)霍尔元件,将磁信号直接或间接转换为电信号。锑化铟霍尔元件采用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工艺制成,成功地解决了InSb薄膜材料制造技术、高迁移率InSb薄膜的热处理技术、多种材料的选择性腐蚀加工技术及InSb薄膜材料的欧姆接触技术等。锑化铟霍尔元件是单个霍尔元件中灵敏度最高、价格最低、用量最大的一种。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6.
新型电控液驱车辆储能元件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翔晟  常思勤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0):1244-1247
分析了电控液驱车辆储能元件——气囊式液压蓄能器的工作过程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对液压蓄能器的特性参数(有效容积、比能量、比功率以及效率等)和能量转换效率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对蓄能器和蓄电池在比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改善液压储能元件特性以及获得高效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电流变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刚  赵晓鹏 《机械》2001,28(5):1-3
电流变技术是机电控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尤其是它在机电转换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化控制特征 ,更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简略回顾了电流变技术及其发展 ,以几个实际的例子介绍了目前设计的各类电流变元器件 ,展望了电流变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气液制动系统是气压——液压——机械能转换系统,用于对高速大惯量运动物体的快速制动。本系铣由气液增压器、液压制动器和其它辅助元件组成。气液增压器采用弹簧复位单作用缸,可以利用车间气源,通过增压机构将气压能转换为液压能,并能得  相似文献   

19.
液压变压器是液压恒压网络系统中一种压力转换元件,可以实现无节流损失地将液压恒压网路系统压力转换为负载所需的压力。剖析了液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电控斜轴柱塞式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建立了液压变压器的转矩、变压比、流量和平衡角共四个特性参数的数学模型,在液压恒压网络试验台上对所研制的电控斜轴柱塞式液压变压器进行了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液压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自社会需求,即碳中和、无人化、多电化、数字孪生和水液压.从液压技术的主导优势和弱点,以三个维度来分析与判断液压元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液压技术必定按"三能一水"("节能、智能、制能、水液压")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些需求,液压技术在工业4.0下首先要实现液压元件"芯片化",以支持智能技术、多电化技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