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年南皮县报告的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全年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采集病例的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利用肠道病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和CA16核酸。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相关分析。结果:南皮县2011年HFMD发病382例,发病率为104.31/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03.09/10万,比去年发病率增1.18%;死亡无;无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6~9月,共241例(占63.09%);潞灌乡发病数与发病率最高,发病94例,发病率191.84/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373例,占97.64%。检测病例标本60份,EV71阳性34份,Cox16阳性7份,其它肠道病毒阳性4份,阴性15份,月发病数与EV71阳性检出率相关(P=0.089)。结论:南皮县2011年HFMD发病人数是2010年的1.05倍,发病强度增强与EV71在该县流行相关,且该县HFMD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3岁儿童感染EV71病例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手足口病重症及流行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保定市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共12 816例,对发病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1例病原学检测EV71与Cox A16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全市27个县市区报告病例前5位的县占总报告病例的46.66%。发病高峰为4~7月份(占71.91%)。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99.37%);男性较女性患儿多(60.78%vs 39.22%)。发病以EV71型感染为主,EV71与Cox A16两组从低龄儿童发病人数、易惊、呕吐和皮疹等临床表现,以及胸片、血糖等辅助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V71组体温(39.32±0.89)℃高于Cox A16组(38.79±0.68)℃(t=4.273、P=0.000);WBC总数EV71组的(9.43±3.98)×109/L高于Cox A16组的(7.56±4.37)×109/L(t=2.920、P=0.004);EV71组总病程为(10.5±4.4)d,Cox A16组为(8.6±3.3)d(t=2.920、P=0.004),EV71组病程长于Cox A16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3年保定市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男童多于女童。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ox A16,EV71组患儿病情相对较重。对低龄儿童发病高峰到来前做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是预防工作的重点。医疗机构密切观察病情、行病原学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脑脊液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5至8月收治的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71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EV71感染组)114例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并与同期入院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脑脊液检测结果作比较,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EV71感染组呕吐(35.1%)和肢体抖动(50.9%)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肠道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64和19.682,P<0.05);EV71感染组中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的患儿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高于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 100×106/L的患儿(72.3%比35.8%,x2=14.740,P=0.000);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Z=-9.458和-6.591,P=0.000;x2=105.421和10.932,P=0.000和0.001).结论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测的异常值较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严重,且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越高,肢体抖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分析EV71感染手足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分别测定30例EV71阳性和30例EV71阴性的手足口病患儿与同期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SPSS18.0软件用t检验统计分析EV71阳性组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与EV71阴性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手足口病患儿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EV71阳性组患儿血清IgG、IgA、C3、C4水平降低(P〈0.05);IgM明显升高(P〈0.001)。结论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但EV71感染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无显著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3至2014年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3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232例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使用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核酸检测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2013年5~7月手足口病病例数最多,占全年的64.96%(76/117),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则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68.70%(79/115)。2013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1.20%(95/11 7),其中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63.25%(74/117);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79.1 3%(91/11 5),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53.91%(62/11 5)。0~1岁组EV71感染率低于1岁组儿童(χ~2=5.22、P=0.022),而该组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的感染率高于1岁组儿童(χ~2=5.38、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患者病原学构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CoxA16型及非EV71非CoxA16型病原体感染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8、7和7 d,EV71感染者住院天数大于CoxA16感染者(Z=-7.27,P0.001)及非EV71非CoxA16感染者(Z=-7.39,J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3至2014年本院手足口病以夏季高发;2013年本院儿科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为主,2014年发生较大改变,以EV71型为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以1岁组儿童为主,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以0~1岁组儿童为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者平均住院天数大于CoxA16型和非EV71非CoxA16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二科收治的200例HFMD患儿(重症组150例、危重症组5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重症HFMD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发病年龄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占75%和90%),两组均以男孩为主,男女比例分别为2.26∶1和9.00∶1。肠道病毒71型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病原(占94%)。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绝大多数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以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呕吐、抽搐多见,危重症病例除了上述症状外,呼吸、循环系统亦严重受累。单因素分析提示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持续高热、肢体无力、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皮疹不典型、末梢循环不良、C-反应蛋白升高、肺部啰音、EV71阳性为重症HFMD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χ~2=8.615、P0.001)、肺部啰音(χ~2=15.498、P0.001)、末梢循环不良(χ~2=22.153、P0.001)为发生危重症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对重症HFMD患者心率、末梢循环、肺部啰音的密切观察,能够对危重症的发生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病毒71型衣壳蛋白VP1诱导EV71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γ(IFN-γ)应答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共31例,根据临床特征分为3组:急性感染期组(16例)、临床恢复期组(9例)和感染恢复后1个月组(6例);另外,选取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重叠肽技术合成覆盖EV71衣壳蛋白VP1 36条重叠肽段作为抗原,采用IFN-γ酶联免疫斑点分析法(ELISPOT)和磁珠分选法(MACs)体外检测各组患儿EV71 VP1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结果急性感染期组有4例(25%)患儿对VP1蛋白存在T细胞免疫反应,临床恢复期组5例(56%)患儿对VP1蛋白存在T细胞免疫反应,其中EV71感染临床恢复期组患者反应强度最强,显著高于急性感染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2、P=0.041),而感染恢复后1个月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T细胞免疫反应,临床恢复期组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显著高于感染恢复后1个月组(Z=-2.105、P=0.035)和对照组(Z=-2.633、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V71感染患儿VP1蛋白被识别的频率(即例数)随着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而消失。VP1蛋白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以特异性CD4~+T细胞为主导;筛选确定了8个EV71 VP1蛋白区CD4~+T细胞表位。结论 EV71感染患儿在发病期对VP1蛋白存在特异性T细胞反应,且以特异性CD4~+T细胞为主导;筛选确定EV71感染患儿VP1蛋白的CD4~+T细胞表位有助于阐明EV71感染的细胞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例N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针对NICU危重症患者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人工气道如: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方法:对25例NICU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人工气道并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严格掌握插管和拔管的适应症,并精心细致地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结果:25例NICU危重症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加强N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对于预防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至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共84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与2013年和2014年度本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015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6.9%(73/84),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44.05%(37/84),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40.48%(34/84),CoxA16型肠道病毒占2.38%(2/84)。与2013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χ2 = 10.20、P = 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EV71型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28.38、P < 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与2014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15.50、P < 0.001),差异均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9、P = 0.019)。 结论2013至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变化较大,2013年本院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4年以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5年以EV71型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在未来的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在重视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同时,重视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10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437份、咽拭子标本25份,采用实时荧光PCR筛选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标本,分别用CA16和EV71型的特异引物进行分类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2.47%(381/462),其中CA16阳性率为38.31%(177//462),EV71阳性率为19.48%(90/462),CA1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V71.粪便标本的阳性率为84.67%(370/437),显著高于咽拭子的44%(11/25)(χ2 = 27.05,P< 0.01).本研究病例发病年龄多为1~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 2010年度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A16感染为主,粪便标本的阳性率较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