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腺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位于后腹膜腔,受周围器官的保护,很少单独发生损伤,多为腹部复合伤的一部分,因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准确判断主胰管有无损伤,对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胰腺损伤12例,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胰腺损伤的病例23例的CT表现。结果在23例胰腺损伤中,胰腺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胰腺断裂型14例(不完全断裂8例,完全断裂6例):CT扫描可见胰腺小低密度缺口或垂直于胰腺长轴的低密度裂隙,以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2)胰腺炎型7例(局限水肿型4例,弥漫性急性胰腺炎型3例)。(3)胰腺血肿2例。同时合并胰腺以外损伤15例。结论胰腺损伤的CT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胰腺低密度裂隙,创伤后的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胰腺内高密度影。(2)间接征象:胰腺周围积液是重要的间接征象。(3)增强多期扫描对胰腺损伤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漏诊闭合性腹外伤致输尿管破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9岁.3天前自高处坠落后意识不清,5 h后出现烦躁,明显腹胀,伴腹痛;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破裂,进行剖腹探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出现少尿,给予利尿剂后未见好而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诊断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螺旋CT对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伤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1年7月-2011年3月,3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均为男性,年龄18~53岁,中位年龄36岁,均于受伤后24 h内进行CT扫描;主要症状为腹痛和腹部压痛,部分患者伴多部位伤的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在胰腺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5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结果15例胰腺损伤中,手术探查证实胰腺挫伤6例,裂伤9例;CT检查明确提示胰腺损伤12例,漏诊3例。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闭合性胰腺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钝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顺性分析经手术证实4例胰腺钝伤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2例为胰腺离断CT表现为一条清楚分隔的低密度线,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尾,手术可见胰管断裂;弥漫性胰腺肿大1例,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3例合并胰周积液,4例均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结论CT评价胰腺钝伤是准确可靠的,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对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ATA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对11例胸部钝性创伤患者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结果:11例ATAI,升主动脉破裂1例,假性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EBCT不仅能清晰显示ATAI的各种征象,还能同时显示其他的胸部外伤性征象:皮下气肿、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等。结论:ATAI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明确诊断,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胰腺外伤的CT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的CT诊断与分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外伤患者的CT表现,通过所见征象的分析,初步总结出胰腺外伤的CT分型。结果:CT对6例胰腺外伤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出血水肿型1例,胰腺炎型1例,断裂型1例,假囊肿型2例,混合型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各型胰腺外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在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1例胰腺损伤CT表现及其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C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1例胰腺损伤中,手术探查证实挫伤2例,裂伤8例,网膜囊血肿1例;CT检查明确提示胰腺损伤9例,漏诊2例。结论CT扫描对多数胰腺实质损伤能作出早期诊断,但对胰腺导管损伤的判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眼球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损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对其明确诊断及估计损伤的程度和病变范围能准确指导临床处理,CT的应用给眼球损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在我院经临床和CT证实的38例42只眼球损伤的病例,旨在提高对眼球损伤CT表现的认识,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腺尾部,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所有病例胰管、胆管均未见扩张。增强后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无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胰腺单期最佳扫描时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单期增强扫描在对可疑胰腺癌诊断中合理的延迟时间。方法随机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A、B两组。①A组行胰腺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2.5ml/s,分别测定腹主动脉、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得出时间-密度曲线。②B组行移床式、40s、60s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流率同上,分别评价40s与60s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①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提示,腹主动脉、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时间为50s(50~70s胰腺实质强化基本处于平台期)。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时间为60s(60~80s肝脏实质强化基本处于平台期)。并且有明显的密度差。②对于胰周血管的显示率,40s和60s均为100%。而对于显示程度,60s扫描明显优于40s扫描。结论若对可疑胰腺癌行多层螺旋CT单期增强扫描。以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2.5ml/s,延迟时间定为60s较佳。  相似文献   

1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证实的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囊实性比例相当4例,实性和囊性为主各4例和1例。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2例。MRI上实性结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病灶包膜完整,延迟强化。结论胰腺SP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胰腺出现包膜清晰的囊实性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应考虑胰腺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 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1%~2%[1],以年轻女性多见,通常为良性,也可为低度恶性.本文回顾性分析SPTP的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3月-2010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22例,男2例,女20例,年龄15~47岁,中位年龄27.2岁.  相似文献   

15.
胰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1例胰腺转移瘤,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性质、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及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①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肺癌(10例)、贲门癌(2例)、结肠癌(3例)及肾癌(2例)等。②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7例在原发肿瘤的同时发现有胰腺转移瘤,14例间隔时间为1周~8年(中位间隔时间为15个月)。③CT表现:包括单发结节(13例)、多发结节(7例)及胰腺弥漫性增大(1例)三种形式,肿块大小主要在2~5cm(10例),大部分无强化(15例),大部分没有合并胆管及胰管扩张(17例)。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及病史对胰腺转移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国人儿童正常胰腺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国人儿童胰腺不同部位径线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胰腺形态、大小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无胰腺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儿童200例,按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2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2岁)和青春期(13~16岁),测量每组胰头左右径、胰颈前后径和胰体前后径的最大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胰头左右径、胰颈前后径和胰体前后径最大径线长度在婴儿期分别为(11.50±3.24)mm、(6.60±2.11)mm、(9.52±3.37)mm,幼儿期分别为(15.28±3.38)mm、(9.16±3.01)mm、(14.67±1.61)mm,学龄前期分别为(17.66±4.99)mm、(11.05±3.48)mm、(17.26±1.98)mm,学龄期分别为(18.87±4.06)mm、(12.04±4.25)mm、(19.83±3.91)mm,青春期分别为(21.71±7.60)mm、(15.76±1.82)mm、(22.93±4.37)mm;不同年龄期胰腺各部位的径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期不同胰腺部位间径线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不同年龄段国人儿童胰腺径线的相关正常值,可作为检测儿童胰腺疾病发生、转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91 例非胰腺器质性病变行胰腺供血动脉64 层螺旋CT 造影检查,应用腹部容积扫描程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获得胰腺直接供血动脉图像,并以DSA 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观察分析MIP、VR 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并对其显示真实性、可靠性及收益进行评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间的差异性.结果 MIP 和VR 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不同,MIP对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胰背动脉、胰横动脉、胰大动脉显示率明显优于VR,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P 对胰尾动脉显示率与VR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MIP 方法可提高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的敏感度、正确诊断指数和阳性预测值;但其对显示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V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显示胰腺供血动脉检查手段,能够显示胰腺直接供血动脉,并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MIP 多角度三维重建能比VR 更准确显示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胼胝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胼胝体损伤的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胼胝体损伤的颅脑CT和MRI表现特点:①胼胝体出血性损伤23例和非出血性损伤18例,以膝部与体部多见,压部少见;② 30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③ 31例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损伤.1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中,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仅显示2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3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显示20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后随访,MRI发现胼胝体体积缩小28例、软化灶15例、胶质增生30例,CT仅发现脑软化灶8例.结论 对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和随访复查,MRI较CT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于胼胝体出血性损伤病灶,MRI和CT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1个月前出现呕吐,排便、排气不畅.查体:腹部压痛阴性.外院胃镜示:距门齿约110 cm处十二指肠降部狭窄,狭窄上方明显扩张,于狭窄下方取活检,质硬、无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