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发生风险及该基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24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血小板高反应性分组;冠脉造影术明确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RT-PCR法测定CMTM5基因表达;构建CMTM5基因过表达、敲减及对照组内皮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Brdu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Cs增殖能力,刮伤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Cs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CMTM5基因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HAPR)组表达量为非血小板高反应性(no-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No-HAPR)组表达量的1.72倍(P<0.05)。HAPR组ISR发生率为25.8%(8例), No-HAPR组ISR发生率为 9.7%(9例), HAPR组患者ISR的发生率高于No-HAPR组的发生率(P=0.04,OR=2.95,95%CI:1.16~7.52),表明该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CMTM5基因过表达抑制ECs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该基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调控作用。结论: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风险可能存在相关性,CMTM5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E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 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member 5, CMTM5 )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临床单组观察试验研究设计方法,共入选210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0. 5 g/L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R),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HAPR)定义为PR≥3/4 PR界值. 将入选患者按照PR分为HAPR组和非血小板高反应性组( No-HAPR).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CMTM5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HAPR组和No-HAP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CMTM5基因rs723840多态在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种基因型( CC型、CT型和TT型)分布频率在HAPR组和No-HAPR组分别为48. 4%、51. 6%、0. 0%和73. 7%、22. 9%、0. 034%, 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04),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31,OR=2. 002,95% CI:1. 056~3. 793). Logistic回归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 CMTM5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冠心病患者HAPR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CMTM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23840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尿中阿司匹林的代谢产物血小板血栓素(11-脱氢血栓素 B2,11-dehydrothromboxane B2, 11dhTxB2)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入选169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尿中阿司匹林代谢产物11dhTxB2的水平,阿司匹林低反应性,即阿司匹林作用下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 HAPR)定义为11dhTxB2≥1 500 ng/g. 根据检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HAPR组和非血小板高反应性组(No-HAPR). 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基线尿11dhTxB2水平为(3 687 ± 3 052) ng/g,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后尿11dhTxB2水平显著降低[(1 054 ± 859) ng/g,P<0. 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HAPR的发生率为32. 5%,且HAPR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HAPR组( P<0. 05). 结论:尿11dhTxB2水平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中乙肝相关肝癌数据库,分析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45例乙肝相关HCC患者临床样本中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XCL10CXCR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3.379±2.081 vs. 2.213±2.274,P<0.001;配对样本:3.159±2.267 vs. 2.213±2.274,P=0.018),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25±1.683 vs. 7.287±1.328,P=0.009),TCGA和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CXCL10基因低表达患者(P=0.107,P=0.002)。TCGA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0.906±1.697 vs. -1.978±1.629,P<0.001;配对样本:-1.329±1.732 vs. -1.978±1.629,P=0.037),而LCI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乙肝相关HCC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989±0.339 vs. 4.074±0.309,P=0.003),但两个数据库中HCC组织CXCR3基因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XCR3基因低表达患者(P=0.004,P=0.014)。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与CXCR3基因在HCC和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4,P<0.001;r=0.776,P<0.00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XCL10基因在乙肝相关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9(0.223,1.094)和0.484(0.241,0.8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131(0.106,0.159)(P=0.010,P<0.001), CXCR3基因在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0.006,0.019)和0.016(0.011,0.021),也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002(0.001,0.004)(P=0.004,P<0.001), 但CXCL10CXCR3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374)。结论 CXCL10在不同病因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CXCR3在乙肝相关HCC组织中呈低表达,HCC组织中CXCL10CXCR3的高表达均利于HCC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尾加压素Ⅱ(UⅡ)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UⅡ的水平。结果 (1)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浆UⅡ含量为3.70±1.30 pg/ml,冠心病患者的血浆UⅡ含量为1.61±1.02 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冠心病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者血浆UⅡ含量为2.62±1.20 pg/ml,不稳定心绞痛者UⅡ含量为1.39±0.80 pg/ml,急性心肌梗死者UⅡ含量为1.04±0.45 pg/ml,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2)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血管有闭塞组静脉血浆UⅡ含量为1.29±1.02 pg/ml,单纯狭窄组UⅡ含量为1.76±1.00 pg/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31)。(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再狭窄患者组血浆UⅡ含量为2.28±0.94 pg/ml,而其他病人的血浆UⅡ含量为1.40±0.96 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8)。(4) PTCA治疗前后,股动脉血浆UⅡ的含量分别为1.18±1.14、2.22±1.77 pg/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UⅡ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在PTCA治疗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通过调控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及相关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出生3d Wistar大鼠中分离出原代心室肌细胞(NRVM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RVMs的骨架蛋白α-SMA的表达。将提取的NRVMs分为空白组、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500 nmol/L组,检测不同浓度AngⅡ对NRVMs的作用。将NRVMs分为空白组、AngⅡ组、APN+AngⅡ组、AngⅡ+APN+si-sFRP2组、AngⅡ+APN+LiCl组、APN组、SP600125+AngⅡ组以及SB203580+AngⅡ组检测APN对AngⅡ作用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sFRP2的表达量以及Wnt/β-catenin、p38/JNK通路的激活。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心肌肥厚相关指标以及sFRP2的表达水平。 结果 在NRVMs中加入AngⅡ24 h后,与空白组相比,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500 nmol/L组ANP、BNP的表达升高(FANP=27.30, P=0.002;FBNP=38.18, P=0.002),p-JNK和p-p38表达均升高(Fp-JNK=57.65,P<0.001; Fp-p38 =8.880,P=0.018),sFRP2的表达下调(FAngⅡ=47.53,P<0.001)。加入APN预处理1 h后,与单加AngⅡ组相比,APN+AngⅡ组NRVMs心功能损伤标志物ANP、BNP的表达降低(FANP=101.8,P<0.001;FBNP=51.14,P<0.001),sFRP2的含量上调(F=88.93,P<0.001),同时Wnt/β-catenin(F=41.33,P=0.006)及p38/JNK(Fp38=73.42,P<0.001;FJNK=39.28,P=0.002)通路的激活被抑制。加入p38/JNK通路抑制剂后,能够达到APN预处理的效果(FANP=122.9, P<0.001; FBNP= 202.3, P<0.001)。 结论 APN可能通过上调sFRP2,抑制Wnt/β-catenin、p38/JNK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新抑癌基因甘油-3-磷酸脱氢酶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PD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HCT-8结肠癌细胞系,以siRNA干扰GPD1表达后进行细胞功能实验,分别以MTS实验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生活力与集落形成能力,以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探究GPD1对HCT-8细胞系迁移能力的影响。对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GPD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并明确GPD1低表达与其编码基因甲基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干扰GPD1基因表达后,HCT-8细胞增生活力明显增强,重复实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GPD1干扰后的HCT-8细胞集落数目增多且集落直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GPD1表达的HCT-8细胞迁移能力无显著变化,表明GPD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PD1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总存活率(χ2=4.1,P=0.040)及无病存活率(χ2=13.2,P<0.000 1)均明显低于GPD1高表达患者,且GPD1低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甲基化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PD1低表达与其编码基因高甲基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GPD1在结肠癌中发挥抑制细胞增生与集落形成的作用,且GPD1低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内源性皮肤老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MSFCs)及人ADSCs。将MSFCs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D-半乳糖(D-gal)制备MSFCs衰老模型,ADSCs条件培养基培养。镜下及流式检测ROS、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caspase3、p53、sirt1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ROS水平上升(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增深,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ROS水平降低(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变浅。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升高,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Sirt1表达升高(P=0.006)。 结论 ADSCs可通过Sirt1通路改善D-gal引起的内源性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不同分化程度人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肿瘤细胞中Wnt1、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2株分化程度不同的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高分化)和LoVo(低分化),分别按丙泊酚浓度分为P0(0 μg/mL)、P6.25(6.25 μg/mL)、P25(25 μg/mL)、P100(100 μg/mL)组,CCK-8法检测丙泊酚对Caco-2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丙泊酚对Caco-2和LoVo细胞迁移的影响,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细胞对丙泊酚的敏感性。Real-time PCR检测丙泊酚处理后Caco-2和LoVo细胞中Wnt1和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对于高分化Caco-2细胞,P100组处理24 h与P0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25组处理48 h与P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低分化LoVo细胞,P100组处理24 h与P0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5组处理48 h与P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Caco-2细胞系P6.25、P25、P100组与P0OD570 n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Vo细胞系P25、P100组与P0OD570 n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Caco-2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Wnt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Vo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Wnt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co-2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Vo细胞系P100组与P0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丙泊酚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LoVo的生长增殖及迁移。Caco-2较LoVo对丙泊酚的抑制作用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人类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 CMTM2)在小鼠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CMTM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Northern、RT-PCR及 Western 印迹检测野生型、杂合子及纯合子小鼠的CMTM2表达水平,统计小鼠生育幼崽数量及生育率,采集并分析精子活动度、形态及睾丸组织切片,检验血清睾酮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结果: CMTM2在小鼠生精中呈现准确的调控式高度表达,基因敲除的成年小鼠和野生型成年小鼠在体重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纯合子的小鼠睾丸体积及重量小于野生型小鼠睾丸,野生型小鼠与CMTM2敲除小鼠的睾丸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2±1.21) mm vs. (8.29±1.92) mm, P<0.05],睾丸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63±2.33) mg vs. (85.22±2.84) mg, P <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纯合子小鼠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形态学方面,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杂合子小鼠有更多圆形精子,而纯合子则因精子发育停滞,多为圆形精子细胞。睾酮和FSH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纯合子雄性小鼠由于精子发生停滞而不育,纯合子小鼠缺失生精上皮层。结论: CMTM2在生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参与精子发生的潜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探讨AXL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在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迁移及成骨诱导液培养下成骨分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在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中加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OST基因和低密度脂蛋白5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5, LRP5)基因多态性及突变与石河子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骨代谢的关系,为绝经后T2DM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生给予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35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45岁≤年龄<87岁),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n=52)和骨量异常组(n=83),再依据是否伴T2DM分为4个亚组,血糖正常伴骨量正常组(n=26)、血糖正常伴骨量异常组(n=28)、T2DM伴骨量正常组(n=26)及T2DM伴骨量异常组(n=55);记录其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生化分析仪(全自动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等生物化学指标参数;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法检测BMD;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法检测LRP5基因与SOST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LRP5基因rs901825位点中,与A组相比,D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LRP5基因rs7125942位点中,与A组相比,B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中,SOST基因rs10534024位点,TCC.DEL/TCC.TCC基因型(突变型)的BMD(股骨颈)低于DEL.DEL基因型(野生型)(0.69±0.13 vs 0.76±0.10,P<0.05);LRP5基因rs7125942位点,在TG上,CC基因型(野生型)、CG基因型(突变型)分别为4.12±0.79、3.22±1.04,前者显著偏高 (P<0.01)。在B组分析SOST基因rs851054位点发现,在TG上,相较AG/AA基因型(突变型),GG基因型(野生型)显著偏高 (2.11±1.19 vs 1.30±0.80,P<0.05)。交互作用:SOST基因rs851054位点与LRP5基因rs7125942位点的交互作用对BMD(股骨颈)产生影响(P<0.05);SOST基因和LRP5基因4个位点的交互作用对BMD(股骨颈)产生影响(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OST基因rs10534024位点、体质量指数、TG与于BMD(L1-4)水平正向相关;LRP5基因rs7125942位点、绝经年限(BMD股骨颈)水平与负向相关。结论 通过调查石河子区域绝经后女性发现,其LRP5基因rs901825位点基因多态性和骨代谢、糖代谢可能相关;在LRP5基因rs71259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有关且是BMD降低的危险因素,基因突变可能与脂代谢有关。对石河子区域绝经后女性调查发现,其SOST基因rs10534024位点的基因突变和BMD可能相关。SOST基因和LRP5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是BMD(股骨颈)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探讨胆固醇和27-羟基胆固醇对食管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生物学行为及对细胞因子MCP-1分泌的影响。 方法 动物体内实验:通过建立裸鼠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组,n=4)和正常饮食(对照组,n=4),观察胆固醇在体内对食管鳞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第5周实验终止时,对两组瘤体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抑瘤率。细胞实验:观察胆固醇(浓度分别为0、0.123、0.148、0.185、0.269、0.370 mg/mL)和27-羟基胆固醇(浓度分别为0、1、5、10、20 μmol/mL)对正常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和基因cyp27a1、cyp7b1敲除后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干预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胆固醇0.185 mg/mL,27-羟基胆固醇1 μmol/mL)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效应。利用慢病毒转染敲除27-羟基胆固醇的上游基因cyp27a1和下游基因cyp7b1,重复上述实验,探讨27-羟基胆固醇合成或代谢基因敲除对ECA10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ELISA实验检测基因敲除后对肿瘤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分泌的影响。两组不同时间瘤体体积和CCK-8吸光度值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行简单效应分析。多组间数据均值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裸鼠异种移植肿瘤体积在高胆固醇饮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55±0.774)cm3和(1.866±0.618)cm3,抑瘤率为-17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结果表明:(1)胆固醇可以促进ECA109细胞和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后的ECA109细胞增殖,胆固醇低浓度下促进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后的ECA109细胞增殖(P均<0.05);27-羟基胆固醇可以抑制ECA109细胞增殖,但促进下游基因cyp7b1敲除后的ECA109细胞增殖(P均<0.05);(2)胆固醇和27-羟基胆固醇对于ECA109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F=2.418,P=0.170),27-羟基胆固醇的上游基因cyp27a1和下游基因cyp7b1敲除对ECA109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F=0.602,P=0.578);(3)基因敲除后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发生改变(F=3.992,P=0.047),其中下游基因cyp7b1敲除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对ECA109细胞侵袭能力无影响(P>0.05);(4)与正常ECA109细胞相比(151.883±2.948),基因敲除可以使肿瘤细胞MCP-1因子的分泌发生改变(F=553.538,P<0.001)。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后,细胞的MCP-1因子分泌增多(213.823±4.572),下游基因cyp7b1敲除后,细胞的MCP-1因子分泌减少(107.240±4.121)(P均<0.001)。 结论 胆固醇在体内外均可刺激ECA109细胞的增殖;27-羟基胆固醇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胆固醇促进ECA109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可以增强胆固醇在低浓度下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但对细胞侵袭能力无影响;下游基因cyp7b1敲除可以改变27-羟基胆固醇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27-羟基胆固醇上游基因cyp27a1敲除可促进细胞MCP-1因子的分泌,下游基因cyp7b1敲除抑制MCP-1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145-5p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5-5p在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及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4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145-5p的靶基因,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基因验证报告实验、挽救实验等方法预测并验证miR-145-5p在卵巢癌细胞中发挥作用涉及的分子机制。结果 卵巢癌细胞中miR-145-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t=4.345,P=0.049)。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45-5p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15.790,P<0.001),凋亡率明显增加(t=5.433,P=0.032)。TargetScan软件在线预测及双荧光素酶基因验证报告实验结果表明,ARK5是miR-145-5p的直接靶基因(t=4.583,P=0.010)。ARK5过表达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升高(t=27.290,P<0.001),凋亡率明显下降(t=-8.241,P=0.001)。过表达miR-145-5p可在mRNA(t=-12.824,P<0.001)及蛋白水平(t=-4.792,P=0.001)明显下调ARK5的表达。ARK5的挽救性表达显著抵消了miR-145-5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t=15.580,P=0.004)和促细胞凋亡(t=-12.470,P=0.006)的效果。结论 miR-145-5p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ARK5来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216a-5p(miR-216a-5p)靶向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样蛋白(WAS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miR-216a-5p与WASL基因的靶向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将miR-216a-5p模拟物(miR-216a-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con)、沉默对照(si-con)、沉默WASL的小干扰RNA(si-WASL)、抑制物阴性对照(anti-miR-con)、miR-216a-5p抑制物(anti-miR-216a-5p)、miR-216a-5p及空载质粒(pcDNA)和miR-216a-5p及WASL过表达质粒(pcDNA-WASL)分别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作为miR-216a-5p组、miR-con组、si-con组、si-WASL组、anti-miR-con组、anti-miR-216a-5p组、miR-216a-5p+pcDNA组和miR-216a-5p+pcDNA-WASL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各组HEC-1-B细胞中miR-216a-5p和WA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各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各组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此确定WASL是否为miR-216a-5p的靶基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16a-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AS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317,P<0.01)。与miR-con组和si-con组比较,miR-216a-5p组和si-WASL组细胞中WASL蛋白表达水平(P<0.01)和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ASL为miR-216a-5p的靶基因。与miR-216a-5p+pcDNA组比较,miR-216a-5p+pcDNA-WASL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miR-216a-5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可能通过靶基因WASL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