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纵隔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纵隔血管瘤的CT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状、大小、边缘、密度和强化模式、肿块-心脏大血管界面(MCI)和肿块-肺界面(MPI)及其他征象。结果 13例血管瘤均为单发肿块,边缘模糊,位于前中纵隔6例、前中后纵隔4例、右后纵隔3例。10例呈弥漫性蔓状生长,形态不规则,MCI模糊并轻度占位效应9例、明显占位效应1例;2例呈轻度蔓状生长,哑铃状,并延伸入椎管压迫脊髓;1例呈膨胀性生长,椭圆形。MPI清晰12例,模糊1例。8例为混合密度并周边条索状软组织,2例为均匀密度,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并结节或条索状软组织,其中5例见静脉石;13例均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强化并延迟强化,其中12例见引流静脉、7例见供血动脉;4例合并脾脏血管瘤。结论 纵隔血管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增强CT扫描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4例骨髓瘤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发病部位包括肩胛骨2处,肋骨11处,颅骨16处,脊柱18处。18例为病灶多发,6例病灶单发。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软组织肿块等。结论骨髓瘤的CT表现有某些特点,CT可在骨髓瘤的发现和诊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股沟管脂肪瘤(ICLS)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ICLS患者的CT影像资料,通过MPR图像观察其影像特征。结果 ICLS主要CT表现为腹股沟管内的脂肪密度影,不与腹腔内脂肪相通。104例ICLS患者中,男性(90/104,86.54%)多于女性(14/104,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38,P<0.001)。除8例为双侧ICLS外,ICLS左侧病灶(66例)多于右侧(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0,P<0.001)。ICLS最大横截面积为(3.89±2.12)cm2,男、女性别间ICLS最大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P=0.302)。结论 ICLS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灶多位于左侧,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PR图像有助于ICLS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MSCT影像.结果 ①14例表现为局部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②CT平扫、肝动脉相和门静脉相CT值分别为39 HU、63 HU、74 HU;③肝内外胆管扩张14例,伴近段肠管扩张5例,2例可见小肠内容物征,肠壁缺血及水肿2例,肠壁坏死1例,肠套叠1例;胰腺侵犯4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水2例;肝转移的5例门脉期均较动脉期显示病灶更清楚;肋骨转移1例;系膜及网膜受累3例;血管受侵2例.多平面冠状位重建清晰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肿瘤与周围结构、血管的关系.结论 ①MSCT能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腺癌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十二指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多以小淋巴结为主.②多平面冠状位重建能较好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肿瘤以及与周围胰腺、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新月  赵爽  刘荣波 《华西医学》2010,(12):2195-2198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强化特征及继发征象。结果3例闭孔疝均为老年消瘦患者,CT检查发现疝囊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1例,闭孔外肌上、中束间疝出2例,所有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1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诊断为肠壁血运障碍,及时行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CT检查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腹痛合并肠梗阻的老年消瘦患者,CT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astleman’s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s病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MSCT特征。结果:9例中5例位于腹盆腔,4例位于腹膜后。9例中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局限型7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局限型和弥漫型各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Castleman’s病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弥漫浆细胞型Castleman’s病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肠系膜扭转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X线平片征象对比分析。结果 13例肠系膜扭转CT显示"漩涡征",而X线平片11例显示气液平,1例显示正常,1例显示腹腔密度增高,未见气液平。2例肠系膜扭转CT显示"鸟嘴征",X线平片显示正常。结论诊断肠系膜扭转,多层螺旋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q-的表现。方法:本组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胸部平扫加肺动脉造影增强检查,其中对12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在肺动脉造影扫描后2min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并对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栓塞,10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4条肺叶动脉栓塞.57条肺段动脉栓塞和41条肺亚段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发现7例深静脉血栓,其中4例血栓累及双侧髂静脉,3例为单侧,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应成为影像学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同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评估及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rotic colitis,IMP)又称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或肠系膜静脉硬化病,是罕见的缺血性结肠炎[1],主要特征为肠系膜静脉及其属支和结肠壁内静脉管壁增厚钙化、管腔狭窄闭塞,并继发结肠肠管(以右半结肠为著)缺血表现.本病临床症...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肋骨骨折非常常见,尤其在司法鉴定中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X线检查(拍片、胸透)是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多层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输入动脉所得鼻咽癌(NPC)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方法 对38例经病理确诊的初发NPC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每例患者均分别选择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ICA组)和颈外动脉(ECA组)作为输入动脉、颈内静脉作为输出静脉进行灌注成像后处理,获得两组灌注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血管所得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630、0.525、0.695(P均<0.001),两组血管所得数据均成正相关。结论 在对NPC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根据患者血管的显示情况选择颈内动脉和(或)颈外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观察上颌切牙管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5例切牙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的MSCT资料.结果 正常组切牙管MSCT表现:根据其鼻腔侧开口的形状分为双孔型(37.04%)、短小骨嵴型(33.33%)和单孔型(29.63%);根据冠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59.26%)、Y形(37.04%)和锥形(3.70%);根据矢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84.26%)、锥形(14.81%)和梭形(0.93%).正常组切牙管鼻腔侧、口腔侧开口的横径分别为(4.67±1.31)mm、(3.51±0.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牙管长度为(10.71±1.95)mm,男(11.51±1.97)mm,女(9.91±1.58)mm,存在性别差异;切牙管后壁与硬腭夹角为(118.51±9.44)°;前壁上、下口至牙槽骨前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9.29±1.26)mm和(7.12±1.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切牙管MSCT表现:病变累及切牙管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增宽(47.69%)、狭窄(46.15%)、变短(3.08%)和中断(3.08%).结论 MSCT检查及其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切牙管,有助于在种植牙和整形外科手术中避免切牙管的损伤,并可早期发现切牙管病变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闭孔疝的CT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女,82岁,腹痛,腹部胀气,停止排便、排气1天,伴呕吐。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偶闻气过水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2×109蛐L,中性0.92,B超:肠袢扩张,积气,积液,CT平扫:空回肠大量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右侧闭孔内可见肠气(图1),右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可见软组织阴影(图2),软组织阴影内可见积气(图3),CT诊断:右侧闭孔疝,小肠梗阻。手术所见:空肠大量积液,空肠下段嵌入右侧闭孔内5cm。形成完全梗阻,嵌顿小肠壁明显水肿,不能回纳复位,术后诊断,右侧闭孔疝。图1空回肠大量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右侧闭孔内可见肠气。图2右耻骨肌和闭孔外肌间可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等密度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曲面重组(CP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MSCT表现,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CPR显示胰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结果:62例中5例(8.1%)肿瘤在平扫和增强扫描肉眼看均呈等密度,肿瘤全部位于胰头部,间接征象有“胰管中断征”(5例)、“双管征”(4例)、胰腺头形态异常(4例)和远侧胰实质的萎缩(1例)。其余57例肿瘤在增强扫描肉眼可见明显低密度肿块。结论:少数胰腺癌肉眼看呈等密度,“胰管中断征”、“双管征”和胰腺轮廓的异常是诊断的重要间接征象,CPR有利于显示胰腺、胰管和胆管的全貌,对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磊  殷小平  李秋平  郑雅亭 《临床荟萃》2011,26(17):1527-1529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该病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胸部及颈部,腹部相对更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腹部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 SM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M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A表现。结果 6例共检出SMAA 6个,瘤体大小0.7 cm×0.6 cm×1.2 cm~3.0 cm×2.5 cm×5.0 cm。其中4例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2例位于回结肠动脉分支;3例瘤体钙化,4例血栓形成,1例瘤体破裂伴腹腔积血。结论MSCTA清晰地显示SMAA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结果:39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8例和左侧1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3 ~ 28mm.CT表现为有硬化环的低密度灶,并伴前方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可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确诊股骨颈疝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5例术前CT检查有4例表现为小肠梗阻,CT表现为肠袢异常聚集和包裹,具有相应占位征象;肠系膜血管异位、伸拉、聚集;肠管梗阻位置多样;当疝入肠管绞窄坏死时出现肠壁水肿,强化程度减轻,肠系膜水肿呈"梳征".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有利于腹腔内疝的定位及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