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源于取食烟草的寡食性昆虫口腔分泌物的仿生型信号分子(BSM)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类型烟草在打顶后进行涂抹处理,并用HPLC检测BSM处理株和对照株烟草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分析探讨BSM在不同条件下对烟草生物碱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BSM物质对不同类型烟草打顶后叶片上生物碱的积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SM对烤烟9717中降烟碱的影响最大,中部和上部分别降低55.78%和63.40%,上部叶各生物碱降幅均大于中部叶,其中烟碱和总生物碱分别降低25.49%和26.28%。BSM浓度对白肋烟中生物碱的抑制效应也有影响,0.1mol/L的BSM对烟碱的影响最大,中、上部叶的降低率分别达22.99%和42.45%,总生物碱则分别降低22.21%和37.73%;0.2mol/L的BSM可使降烟碱的量显著降低,中部和上部叶分别降低62.94%和58.53%。施氮量对BSM的调控作用也有影响,在高的施氮量(9kgN/667m2)下抑制作用更大,可使K326上部叶总生物碱降低34.76%。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提高烟叶品质,对白肋烟B37不同转化率株系采用打顶和打顶后涂抹仿生型信号分子(BSM)两种方式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烟株烟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生物碱含量,并分析了生物碱比例和烟碱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打顶使不同转化率株系的烟叶SOD活性增加且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大,BSM处理也增加了SOD活性,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打顶使烟株的MDA含量增加,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BSM处理后烟叶MDA含量下降,高转化率株系烟叶MD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BSM处理后烟叶4种生物碱含量及总生物碱含量总体上有所降低,其中降烟碱的降低幅度最大.BSM对非转化株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影响较小,而对高转化株系B37-38的作用最大,其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分别提高了15.52和10.40百分点;B37-38上部叶和中部叶降烟碱比例分别降低了15.16和10.03百分点.从非转化株系至高转化株系随着烟碱转化率的提高,BSM处理其降烟碱的比例降低幅度增加,BSM对高转化率株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仿生型信号分子(BSM)对不同烤烟品种氧化胁迫的影响,选取云烟87、翠碧1号(CB-1)、K326三个烤烟品种为供试对象,对不打顶(CK)、打顶(T1)及打顶后立即涂抹BSM(T2)不同处理后烤烟植株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打顶后6h,云烟87、CB-1与K326的O2-.、H2O2含量较CK均表现出增加;96h后,3个烤烟品种的SOD活性亦较CK增强、MDA含量增加,说明打顶这种机械损伤使烟草植株出现了氧化胁迫。打顶后涂抹BSM,云烟87中的O2-、H2O2、MDA含量增加、SOD酶活性下降;而CB-1及K326中O2-.、H2O、MDA含量降低,SOD酶活性提高;表明BSM对CB-1及K326打顶后的氧化胁迫有缓解作用而对云烟87没有表现出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不同打顶时期以及打顶后不同时间施用仿生型信号分子(Bionics Signal Molecule,BSM)对烟草生物碱抑制效应的影响,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云烟85在初花和盛花打顶及打顶后1 h、3 h和5 h施用BSM对烟草生物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打顶施用BSM对生物碱的降低幅度大于盛花期处理,且生物碱含量也低于盛花期处理;打顶后1-5h内施用BSM,烟草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各生物碱烟碱比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打顶对烟草植株是一种创伤,为明确这种机械创伤是否对烟草植株形成氧化胁迫,测定了非打顶株及打顶株在打顶后一定时间内叶片组织中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和超 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与活性,并分析了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在打顶后立即在烟株顶部涂抹仿生型信号分子BSM,测定了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打顶能够激发烟草产生氧化胁迫;而外源BSM处理可以抑制打顶后烟草植株的氧化胁迫,减少了烟草叶片中O2-,H2O2,MDA的积累,SOD的活性增加,BSM是通过抑制氧化胁迫、减少了茉莉酸的合成,进而降低了打顶后烟草植株中生物碱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仿生型信号分子(BSM)抑制打顶后烟草生物碱积累的机制,研究了打顶、打顶后立即涂抹BSM以及对照植株的茉莉酸(JA)含量、脂氧合酶(LOX)和鸟氨酸脱羧酶(ODC)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打顶后烟草叶片和根部的JA含量增加,而BSM处理可以降低JA含量的增加幅度,且对根部JA含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处理后6h根部JA降低了38.5%;烟草打顶后的24 h内叶片中LOX活性大幅度增加,BSM处理可以使LOX活性下降,在峰值处LOX活性降低了25.0%;根部的ODC酶在打顶后迅速增加,BSM同样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在峰值处ODC活性降低了11.2%.BSM抑制打顶后烟草植株中生物碱的积累机制是抑制了创伤信号路径上游的LOX活性,继而抑制了JA的含量及ODC的活性,从而最终降低了烟草植株中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栽培措施对白肋烟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施氮量(210、255和300 kg/hm~2)、打顶时间(扣心打顶、现蕾打顶和初花打顶)和BSM剂量(0.1、0.3μmol/L和清水涂抹)3因素组合对上部烟叶TSNAs、生物碱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影响TSNAs及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施氮量210 kg/hm~2的上部烟叶中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均较低。打顶时间对上部叶TSNAs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现蕾打顶TSNAs含量极显著低于扣心和初花打顶。打顶后涂抹BSM,烟叶中生物碱、硝酸盐和TSNAs的含量均较低。综合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10 kg/hm~2+现蕾打顶+0.3μmol/L BSM制剂的组合可有效降低上部烟叶TSNAs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质量分数)及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白肋烟品种、施氮量、仿生型信号分子(Bionics signal molecule,BSM)剂量三因素组合对上部烟叶TSNAs、生物碱、硝态氮、常规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TSNAs及其前体物生物碱含量的主要因素,低烟碱转化率品种TSNAs含量低于其他品种;施氮量对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影响差异较大,施氮量210 kg·hm~(-2)时烟叶中生物碱、硝态氮以及TSNAs含量均低于施氮量270 kg·hm~(-2)和施氮量330 kg·hm~(-2)时的含量;打顶后涂抹BSM,上部烟叶的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TSNAs总量均较低,烟叶的感官品质改善。因此,在湖北恩施白肋烟产区鄂烟1号LC、施氮量210 kg·hm~(-2)、0.1μmol·L-1BSM涂抹或鄂烟3号LC、施氮量210 kg·hm~(-2)、清水涂抹的组合表现较好,是降低白肋烟上部叶TSNAs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植物激素处理方法对烤烟内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本试验研究了喷施IAA、GA3、ABA、6-BA对烤烟体内烟碱含量及烟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烟碱含量不同,外源喷施IAA和GA3可以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而AM和6-BA可以增加烟碱的含量、在打顶和不打顶的烟株中,各激素含量均为叶中大于根中,且IAA > ABA > 6-BA > GA3。打顶以后烟碱含量迅速增加,IAA和GA3含量增加,ABA和6-B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喷施对烤烟上部叶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云烟87为材料,考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GA3(赤霉酸:C19H22O6)对烤烟上部叶生物碱含量及生物碱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用1.5×105~3.5×10-5浓度的GA3对烤烟上部叶进行喷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降低上部烟叶总生物碱、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及假木贼碱的含量;②在0~3.5×10-5的GA3浓度范围内,上部烟叶总生物碱、烟碱、降烟碱及新烟草碱的含量均与GA3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假木贼碱的含量与GA3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在0~3.5×10-5的范围内,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占总生物碱含量的百分率随GA3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降烟碱含量、新烟草碱含量及微量生物碱总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均随GA3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假木贼碱含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受GA3的影响不大;④在0~3.5×10-5的范围内,烟碱含量及微量生物碱总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与GA3浓度间的相关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降烟碱及新烟草碱含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与GA3浓度间的相关程度均达显著水平(P<0.05).合适浓度的GA3叶面喷施可显著降低烤烟上部叶的刺激性,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白肋烟和烤烟烟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揭示其形成机理.[方法]以红花大金元(HD)、中烟100(Z100)、TN90、TN86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烤烟和白肋烟碳水化合物含量、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其碳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差异.[结果]白肋烟烟叶中色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明显低于烤烟,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原因,以烤烟为对照,研究白肋烟硝酸盐同化作用及其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5倍氮素后,白肋烟较烤烟干物质积累量与烤烟相近;在相同供氮条件下,白肋烟烟叶硝酸盐含量较烤烟高103.36%,但氮素积累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色素和总糖及还原糖含量,NH4-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基因GDHA_1、GS1、NIA1和NIA2表达水平均较烤烟低,氮还原同化能力弱。由相关性分析得出,烟叶硝酸盐含量与氮还原同化酶活性和两糖含量均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氮还原同化酶活性和两糖含量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氮还原同化能力弱和能量物质供应不足是引起白肋烟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最有利于烤烟和白肋烟氮素利用的氮素形态配比。【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白肋烟品种TN90为材料,设置5个硝态铵态氮比例(T1:NO3-:NH4+=100:0;T2:NO3-:NH4+=75:25;T3:NO3-:NH4+=50:50;T4:NO3-:NH4+=25:75;T5:NO3-:NH4+=0:100),测定各处理的生物量、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NH4+-N含...  相似文献   

16.
  背景和目的  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  结论  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 种类型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1)中性致香成分总量烤烟和晒烟(万源巫烟)含量较高,大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类群中除新植二烯外,其他4 种类别的含量均以万源巫烟最高,其中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各类型烟叶中新植二烯含量所占比例均最高。(2)5 种类型烟叶生物碱含量、烟碱和降烟碱含量差异变化较大,而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白肋烟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不利于优质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长期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规律,采用LC-GC方法测定调制后样品在6年自然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随贮藏时间增加,烟叶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均符合二次曲线模型,白肋烟酮类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贮藏期间所有阶段平均值为46.251μg/g,且在长期贮藏过程中含量增加时间长,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61个月。其次为晒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为40.053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48个月。烤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最低,为26.306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38个月。2)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巨豆三烯酮、氧化紫罗兰酮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抛物线形式。茄酮、降茄二酮等含量逐渐下降。3)白肋烟巨豆三烯酮等含量最高;晒烟β-紫罗兰酮(0.830μg/g)等含量最高;烤烟降茄二酮等含量较高,两地区烤烟降茄二酮平均含量达到0.400μg/g。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适宜的陈化期不同,白肋烟和晒烟比烤烟更耐贮藏,烤烟贮藏时间应控制在35个月内,白肋烟晒烟贮藏时间不超过60个月,有利于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适宜生产烟籽油的烟草类型与品种.[方法]比较分析了烤烟、白肋烟和晾晒烟的种子产量性状、含油率、脂肪酸比例.[结果](1)参试晾晒烟、烤烟的种子单位面积产量高于白肋烟,晾晒烟品种泉烟种子产量较高,其次是K346、云烟85、黑蜜柳烟、CP2012等;(2)晾晒烟和烤烟的烟籽平均含油率高于白肋烟,黑蜜柳烟和松阳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烟叶铅、镉、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研究了我国烟叶主产区2004年生产的497份烤烟样品和17份白肋烟样品中铅、镉、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产区烤烟烟叶铅和镉含量低于4mg/kg,砷含量低于0.5mg/kg,铅和镉可能是目前我国烟叶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白肋烟的铅和镉含量高于烤烟,砷含量则是烤烟高于白肋烟;在当前烤烟生产中,品种对烟叶铅、镉和砷积累的影响远小于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元素背景值,因此,可以忽略品种的影响;不同产区烤烟的铅、镉和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铅和镉含量的差异大于砷,烤烟中这3种元素的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铅和镉的地域分布相对明显,砷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