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危害分析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离培养基从牧场的原料乳样品中分离得到嗜冷菌,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杀菌方式下嗜冷菌对贮存过程中乳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经115℃高温灭菌,然后进行55℃保温1h灭酶处理,有助于控制嗜冷菌的生长,与25℃贮存相比,在4℃贮存8d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嗜冷菌是原料乳中主要危害性腐败菌群之一,其种类繁多,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为原料乳中优势嗜冷菌的鉴定带来了困难.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对原料乳中嗜冷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原料乳中嗜冷菌可能的外界来源.评述了高通量测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变性凝胶电泳等现代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3.
原料乳中嗜冷菌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张兰威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8):30-32,39
研究了原料乳中嗜冷菌产生脂肪酶的几组影响条件。主要从pH值、培养温度、产酶培养基组成几个方面考虑。优化产酶条件,从而可提高脂肪酶的检测活力,为原料乳中嗜冷菌分泌的脂肪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所以我们在脂肪酶活与嗜冷菌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线性关系,进而通过4-硝基苯酚游离释放法测定脂肪酶的活力来得到嗜冷菌数。  相似文献   

5.
原料乳嗜冷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5份原料乳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嗜冷菌分离物16株,经微生物分类学性状特点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10株,微球菌4株,产碱杆菌2株。由拮抗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5个Dienes型;经药敏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分别对3种药物(CFP、AKN、OXA)敏感,经方差分析,菌株问差异不显著;经系统聚类分析,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4个大类,均对GEN、CMP、EPY、TET等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所以我们在脂肪酶活与嗜冷菌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线性关系,进而通过4-硝基苯酚游离释放法测定脂肪酶的活力来得到嗜冷菌数。   相似文献   

7.
于艳艳  丁甜  刘东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4,(11):359-362,367
嗜冷菌在原料乳低温储藏过程中能大量繁殖,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对乳制品后期储藏的风味品质有很大影响。因此,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检测,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快速、自动化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本文在整理这些主要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较快且灵敏度高的嗜冷菌快速检测新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该领域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API 20NE细菌鉴定系统快速鉴定出原料乳中主要的嗜冷菌。大大缩短常规嗜冷菌鉴定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虽然低温保藏及冷链技术限制了牛乳中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但是在低温环境中恰恰非常适合嗜冷菌的生长代谢,并影响牛奶质量。生产中通常用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来杀灭牛奶中的嗜冷菌,却无法消除由嗜冷菌所分泌的较高的耐热性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一步影响乳及乳制品风味质地。因此快速检测牛乳中的嗜冷菌,对于控制生牛乳中嗜冷菌繁殖、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延长货架期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与讨论了牛乳中嗜冷菌的危害以及几种常见的对原料奶中嗜冷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直接荧光过滤技术、电阻抗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氨肽酶法、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并将它们在工业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此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料乳中典型嗜冷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研究了其培养的初始pH值、温度、刺激其分裂增殖的营养成分.确定了最佳生长pH值、温度、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从而达到增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控制体细胞数在优质生鲜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鲜奶中体细胞数的作用、检测方法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体细胞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建议在我国开展牛群的体细胞数控制,从而提高生鲜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碳水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掺伪现象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原料乳与乳制品的品质。文章综述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碳水化合物及其掺伪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做好原料乳与乳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原料乳危害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原料乳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针对各种危害的来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原料乳HACCP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鉴别生乳掺假,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基于"溴酸钠+硫酸锰+硫酸+丙酮"稳态体系的不同奶源地的纯生乳及掺入不同量豆浆、米汤的生乳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的直观特征信息能很好地将掺豆浆、米汤的生乳鉴别出来,并能对掺假物的种类进行判断。根据掺假生乳指纹图谱参数信息与掺假量的关系,可对生乳中掺入豆浆、米汤的相对含量进行评估。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为原料乳中豆浆、米汤的掺假鉴别及掺入物质的相对含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生牛奶中所含的微生物,从环境、挤奶员、设备、储运等各方面对微生物来源进行分析,并针对香港《奶业规例》的要求,初步分析了牛奶中控制微生物的措施,实行从挤奶前、挤奶过程到挤奶后储运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供港生牛奶达到香港的卫生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原料乳和奶粉中三聚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胜  张杰  刘连利 《食品科技》2011,(7):275-277,282
建立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原料乳及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奶粉样品经三氯乙酸超声提取,乙酸铅沉淀蛋白,三氯甲烷除去脂肪和非极性杂质,PROELUTPXCSPE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进一步除去样品基质干扰,氨化甲醇洗脱。实验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三聚氰胺的质量浓度在1.0~10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9.763x-113.72,相关系数为R2=0.9988。加标回收率为90.5%~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进行原料奶抗生素的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借鉴国外乳品企业和国内企业对抗生素管理的经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原料奶抗生素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结合生产实际从对原料奶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存贮条件和时间入手,研究分析不同的存贮条件对原料奶品质影响变化,并制定HACCP计划,为保证优质原料奶应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按GB 4789.18—2010《乳与乳制品检验》标准对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同一季节26户养殖户的228个水牛生乳及相同来源不同月份的655个水牛生乳的酸度进行滴定,同时进行酒精检测和掺碱试验,并对日粮组成、饲喂模式及胎次和泌乳天数进行普查。同一季节不同来源的228个水牛生乳滴定酸度在10~13°T的占83.8%;相同来源不同月份的655个水牛生乳样品的滴定酸度在10~13°T的占86.4%;总的883个生鲜水牛乳滴定酸度为10~13°T的占85.7%,大于14°T占10.6%,小于10°T仅占3.6%。  相似文献   

20.
原料乳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乳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该文介绍了原料乳中微生物的种类,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非培养微生物学在研究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非培养方式的快速、敏感以及可定义纯培养方式无法发现的微生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