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养性巨细胞贫血(NMA)为一类DNA合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在实验室检测与临床上对其非典型表现注意不够,我院自1983-1992年共收治非典型NMAll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中男性42例,女性70例。年龄2-79岁,平均41.5岁。1.2临床表现形式见表。 1.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78例,80-11Og/L11例;白细胞<2.7×lO~(9)/L9例;2.8-4.O×10~(9)/L41例;血小板<70×10~(9)/L7例,67-120×10~(9)/L41例;网织红细胞>2%23例,外周血出现幼稚红细胞15例,出现幼稚粒细胞11例,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5例;血清钾<3.0mmo1/L9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92例,骨髓增生活跃9例,增生减低11例,骨髓红细胞系统巨幼变81例,粒系巨幼变103例,巨核细胞巨变11例,心电图示室性早搏3例;胃镜示慢性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69,岁。因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伴两下肺感染于1990年10月26日入我院血液科。 实验室检查:Hb126g/L,血小板42×10~9/L,白细胞21.5×10~9/L,幼雅白细胞占70%。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15.9/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45.0%。红细胞系统重度抑制。单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原单占12.0%,幼单占8.0%。ABO血型:O型。11月1日因准备输血,在做交叉  相似文献   

3.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一组表现多样、转归不一的血液学异常综合症。我室遇到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RAS)1例,除红系有病态造血外,粒系亦有典型的Pelger中性粒细胞,且数目甚高,复习有关文献,做了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患者,男,55岁。主诉头晕、乏力3月余,无出血倾向,经当地抗贫血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淋巴结(一),心肺(一),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60g/L,RBC1.98×10~(12)/L,WBC6.8×10~9/L,N 0.61,L 0.39,BPC100×10~9/L;血片分类多见Pelger中性粒细胞(门诊当时未做计数)。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  相似文献   

5.
例 1 女 ,3 8岁。主因贫血、月经量多 1年余 ,皮肤紫癜 2 0d收入院。查体 :贫血貌 ,双下肢及胸部散在针尖大小紫癜 ,右上肢内侧有一 3cm× 5cm大小瘀斑 ,指压不退色。心率 10 5次 min ,呼吸 2 5次 min ,腹软无压痛 ,肝未触及肿大 ,脾触及不满意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 :WBC 3 .9× 10 9 L ,RBC 3 .1× 10 1 2 L ,BPC 41× 10 9 L ,HGB 95g L ,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骨髓象分析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细胞系统各期均有 ,以中性粒细胞杆状、分叶为主 ;红细胞系统增生 ,以中、晚幼红细胞居多 ,该细胞体积小 ,胞质少且…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4岁,1981年始出现皮肤紫癜,次年因紫癜反复首次住院。体检除皮肤紫癜外无异常。血红蛋自100g/L,血小板21×10~9/L,网织细胞0.8~2.1%。骨髓片有核细胞活跃,全片巨核细胞仅4只,中性分叶粒细胞占30.8%,经强的松中药治疗,紫癜消退,血小板回升后自动出院。以后皮肤紫癜反复出现,血小板波动在10~60×10~9/L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0岁、教师。因齿龈出血、头晕、乏力、心悸二周於1991年3月7日入院。该患因患银屑病,服乙双吗啉二年。查体:T 37.4℃、P112次/分、BP 17/10 KPa.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淡红色钱币状斑丘疹,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于正常皮肤还可见少数米粒大小出血点。胸骨压痛(—),肝脾和浅表淋巴结不大。血常规:Hb 63g/L、Rbc2.27×10~(12)/L、wbc 5.4×10~9/L早幼粒0.86,分叶0.01,淋巴0.13,TPC 60×10~9/L。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粒:红≈18.1:l,粒细胞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 ,66岁。因乏力、腹胀 2个月 ,于 1 998年 2月1 0日入院。查体 :脾大平脐 ,血常规 :白细胞 81 7× 1 0 9/L ,血红蛋白 97g/L ,血小板 2 82× 1 0 9/L ,幼稚粒细胞 35 % ,未见原、早期粒细胞。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明显增高 1 4 :1 ,粒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占有核细胞的 62 % ,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3 % ,早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4 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为 0。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马利兰、羟基脲、别嘌呤醇治疗 ,2 0d后病情好转 ,血常规 :白细胞 1 0 1× 1 0 9/L、血红蛋白 95g/L、血小板 …  相似文献   

9.
葛露  袁骞 《淮海医药》1998,16(1):71-71
患者,女,20岁.1995年5月查体时,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症.BPC:32×10~9/L,RBC、Hb、WBC计数分类均未见异常.1995年8月查体,无贫血貌,肝脾、淋巴结、NY肺均正常.RBC:3.48×10~(12)/L,Hb105g/LWBC:4.3×10~9/L,BPC:58×10~9/L.N0.52,L0.40,M0.06,E0.0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糖0.02,早幼粒0.02,中幼粒0.04,晚幼粒0.085,杆状核0.075,分叶核0.295.中幼红0.08,晚幼红0.14,淋巴细胞0.23,单核细胞0.015.粒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增高,杆状核细胞比例减少.红、淋二系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散在少见.诊断印象:请结合临床观察.1996年1月、查体:胸骨压痛(?)、心肺(一)、肝可及、脾肋下4cm,淋巴结(一),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血检:RBC:1.75×10~(12)/L,  相似文献   

10.
病例 男性,28岁。4年前因头晕、乏力及间断茶色尿3月余就诊,查Hb 68g/L,WBC 8.7×10~9/L,N 0.67。L 0.23,BPC 120×10~9/L,Ret 100×10~9/L。溶血试验:糖水试验(+),尿潜血试验(+),Hams试验(+)、Coombs试验(一)。Rous试验(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0.63,以中幼红细胞为主,未见病态造血。粒系及淋巴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45个/片,血小板散在易见。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院外间断服用强的松(40~60mg/日)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8岁。1989—04—01因腹泻口服痢特灵200mg,次日开始发热,以后每日体温38℃—39℃,4天时齿龈出血,皮肤大量出血点,黑便,呕血,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双下肢大量瘀斑,右颊粘膜可见2cm×2cm血泡一个。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于1989—04—07入院。既往史;1988年—1889年配药治胃溃疡,曾服痢特灵,未用过氯、合霉素,未用过黄胺及解热止痛药,亦无放射线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中性18%,淋巴82%。血小板30.0×10~9/L,血红蛋白55g/L,网织细胞0.1%,红细胞1.86×10~(12)/L。骨髓检查:中性粒细胞6.0,晚幼粒细胞5.0,带形核2.0,多形核6.0,淋巴81.0%。骨髓增生呈Ⅱ级,粒系统增生,各期都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7岁,工人。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经外院骨穿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用Ara-C20mg/日连用4周,因停药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持续性升高,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重度贫血外貌,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Hb45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1,幼稚细胞0.85,血小板3.8×10~9/L.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M_2)。用 COAP 方案(长春新碱1.5mg/日×1,环磷酰胺200mg/日×5,Ara-C100mg/日×5,强地松30mg/日×5),1疗程后 WBC3.2×10~9/L,中性粒细胞0.1,患者右下腹饱满,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少见类型,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乏力、左上腹包块1年于199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年来曾因上述症状多次在本地医院就医,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为15~1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15×10~9/L,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体检,无贫血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5.6×10~9/L、N0.96、E0.02、M0.01、L0.0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性同骨髓。BPC305×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15.
景本年  黄懿 《贵州医药》2005,29(2):106-106
患者,男,65岁,因头昏乏力1月,加重伴皮肤瘀斑10余天,于2002年9月5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b55g/L,WBC1.9×109/L,原始粒细胞0.21,早幼粒细胞0.03,BPC4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35,早幼粒细胞0.12,原始粒细胞大小  相似文献   

16.
【病例】 女 ,16岁。因发热、左侧胸痛 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3天出现发热 ,体温 3 9℃ ,并左侧胸痛 ,深呼吸及咳嗽时加重 ,左侧卧位减轻 ,口服罗红霉素无效。查体 :体温 3 9 2℃ ,呼吸 2 0 /min ,左下肺呼吸音低 ,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率 110 /min ,律齐。血白细胞 5 1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96,红细胞 2 99×10 12 /L ,血红蛋白 98g/L ,血小板 3 84× 10 9/L ,红细胞沉降率110mm/h。X线胸片示左肋膈角变钝。骨髓象 :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 ,伴核左移 ,细胞形态无畸形 ,有中毒性改变。入院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原因待查。入院后给予一…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陆续见有报道,而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合并ITP尚未见报道,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4岁。因甲状腺肿大30年于1987年10月22日入院。入院后给予甲状腺片20mg/日治疗,效果欠佳,1987年11月7日出现全身散在性出血点及瘀斑。体检:呈甲减外貌,全身皮肤粘膜散在性瘀点,四肢可见片状瘀斑。甲状腺Ⅲ°肿大,质硬,结节状,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6.0×10~9/L,血小板20×10~9/L。抗血小板糖蛋白Ⅲa自身抗体180.2%(>  相似文献   

18.
1995~1996年度新兵复检中,我们发现了急性白血病、胃血管瘤破裂、自发性血气胸和癫痫患者各1例,及时作了处理,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男,19岁,1996-12入伍,1996-12-25新兵复检时被发现面色苍白。查体:体温37℃,血压13.3/9 kPa,重度贫血貌,颌下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8 g/L,白细胞计数220×10~9/L、幼稚细胞0.85,血小板计数50×10~9/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细胞0.55,诊断为急性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化疗相关的表型转换型成人急性杂合自血病。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因渐进性头昏、发热和出血3周于1990年11月6日人院。既往健康,无毒药物接触史。家族中父母和唯一胞姐均健康。查体: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前下胸和双下肢瘀点散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广泛肿大如黄豆。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刚及,脾肋下2cm。Hb96g/L,Pt21×10~9/L,WBC70×10~9/L,分类见原、早幼粒各14%,淋巴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190:1。原粒22.5%,早幼粒33%,红、淋巴系严重抑制。全片巨核细胞36只,血小板型  相似文献   

20.
慢粒为白血病常见类型,我院近几年收治23例白血病中有两例为慢粒,后急变,其中1例为急淋变,另1例为急粒——单变,均为少见类型,现报告如下: 例1,女,38岁。1990年2月来我院门诊。查体:肝脾触及不满意。血像:白细胞38.0×10~9/L,幼稚粒细胞0.12,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9,血小板510×10~9/L。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为10:1,诊断为慢粒。自服马莉兰年余,同年7月停服马莉兰后,出现牙龈出血,低热,下肢沉加重来院门诊。查体:肝脾触及不满意,体温37.4℃。血像:白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