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欣宾馆位于中国西部花卉博览园内,座落于有500年花卉种植历史的“中国花木之乡”——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由重庆美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融世界民俗园林景观为一体,优美生活环境为依托的休闲度假胜地。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层高4米,和现有办公楼组合成四合院,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从早期人类生理、心理及应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花卉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人类花文化最初形成是与花卉对于人类的“形式快感”、内模仿与移情作用及花卉应用分不开的。人们常用的比兴、比德手法是以其为基础而扩展深化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安阳市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花木栽培,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木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安阳市花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种苗花卉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传统赏花趣味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秀中 《中国园林》1999,15(4):12-15
西方从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拿走了大花(如牡丹,月季,玉兰,杜鹃等),却忽视了小花(如梅花,蜡梅,中国兰,桂花等),这是由于西方人赏花重外表,重视花朵的大,鲜,奇,艳,而中国人赏花重品质,讲究姿态,韵味,香味,滋味,意境,中国的小花,香花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名花的这种民族文化特质。本文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赏花趣味中的花文化现象,并介绍了陈俊愉院士对弘扬中华花文化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5.
邹敏 《南方建筑》2004,1(3):67-68
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花木的自然美和人美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魅力的特点之一是植物景观景和情的溶合统一,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花木美景的欣赏和塑造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武忠 《中国园林》2008,24(6):79-84
对我国近20年来花卉文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我国的花文化研究多数集中在总论性的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花卉文化研究体系;对于花卉文化的分论性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名花的研究上,尤其以对梅花、兰花、菊花、荷花、牡丹、山茶、海棠等研究居多。在花卉的应用研究方面,以花卉食用和花卉观赏为代表,并随之形成花卉食用文化与花卉观赏文化。对于花卉食用的研究多以少数民族的食花习俗作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操作。花卉与旅游的结合多以举办花卉节庆或会展的形式来吸引旅游者,达到促进当地旅游收入增加、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目前花卉。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并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设立中国花文化研究基金和花文化奖,以提高人们对我国花文化的认识,直接培育和弘扬中国花文化,以期不断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7.
《园林》2001,(5)
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是危害花木最普通的几种剌吸式害虫。它们为害花木的种类很多,不论是木本花卉如米兰、茉莉、月季、含笑、梅花,还是草本花卉菊花、天竺葵、蒲包花等,都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花卉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武忠 《中国园林》2004,20(2):56-57
在概述中国花卉文化简史的基础上,以花卉食品、香花疗法、花卉文学、花卉画为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花卉文化的不同形态.中国花卉文化并非与花卉栽培同时起源,而是始自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春秋战国时代.它虽是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其深层实质仍是以人为中心的;具有闲情文化、多功能性、泛人文观3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启翔 《中国园林》2001,17(1):73-76
从早期人类生理、心理及应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花卉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人类共文化最初形成是与花卉对于人类的“形式快感”、内模仿与移情作用及花卉应用分不开的。人们常用的比兴、比德手法是其为基础而扩展深化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
中国传统图案注重寓意和文化内涵,其中花卉图案以其源于自然的优美和色彩鲜明的特点,一直为大众所乐于接受,中国传统花卉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更是经久不衰。在古代,花卉图案包含了人们对于吉祥寓意的寄托,而在现代,在服饰设计中应用传统花卉图案,通过对传统花卉图案的解构、再造、重组,并结合西方设计意念,为服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4月18日下午,2008中国扬州万花会在瘦西湖万花园门前广场开幕。 扬州有着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扬州人民也有着赏花爱花的习惯,万花会对于全面展示花文化,展现扬州花城形象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秋后,盆栽花卉又进入生长旺盛期,一些春季开花的花卉,其花蕾已基本形成。此时应对所有的花木进行一次修剪整型,使花木的养分更加集中地供给花蕾,消灭病虫害,增强需入室越冬的花卉的抗寒能力,同时也保持株型的完美。剪枝疏蕾很多花卉易生徒长枝及从根部萌蘖枝条。这些枝条既消耗养分又影响株型,因此,秋后要及时将这些无用枝条剪去。对一些无蕾枝条,在不影响整体  相似文献   

13.
盈袖 《园林》2009,(3):62-62
由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花卉协会、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花卉协会、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省花木协会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长三角地区花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每年一届,在浙江、上海、江苏三地轮流举办。去年在浙江萧山举办的第四届已提升为“长三角花卉产业论坛”,参加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达到了300多人。  相似文献   

14.
黄建明 《园林》2002,(10):28-28
秋后天气逐步转凉,盆栽花卉又进入了一个旺盛的生长期,一些春天开花花卉的花蕾都基本形成,并慢慢壮大,此时花木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剪、摘、疏的工作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周武忠教授撰写、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发行的《中国花文化史》一书,将中国花文化的独特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且自成体系。作为  相似文献   

16.
用艺术的经验,现代的设计手法提炼中国文化中花卉精髓的神与形,贯穿于北京首家设计酒店中。设计师为我们构筑一个具有多重含义充满激情与爆发力的空间。令人们身处其中体验回味,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西方植物猎人成就了中国“世界花园之 母”的美誉,中国特色花卉不仅美化了全世界的花园,而且 为世界花卉品种创新贡献了诸多关键的基因资源,为推动全 球花卉产业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现实和未来 实践3个逻辑维度分析了“花园之母”的前世今生,梳理了 1840年以后来华的33位著名植物猎人的在华采集工作,分 析了中国现代花卉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形势,提出利用特色资 源、实现花卉科技自立自强和种业自主创新,是我国实现从 资源大国到品种大国、生产大国到产业强国、花园之母到美 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上海展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檑 《上海建设科技》2011,(1):21-22,25
2010中国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上海展园设计面积约960m2,包含弄里春晖、探花渡月和蝶舞飞歌3个区域,主要展示上海和台北两地的特色植物和花卉品种,表达“上海、台北城市间生态、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交流,共建都市美丽家园”的参展主题。展园建成开放后,受到中国台湾、大陆及国外游客的赞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6)
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改革变迁发展,在某些文化的领域中可能使用得非常广泛。但是也有的文化领域逐渐抛弃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严重的缺失。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改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其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国外的英语教学。而忽略了本土化的中国教学。这样,将出现很大的问题。那么,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我们就必须对症下药,制定出更好的对策。以减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重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好的办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韩秋 《景观设计》2005,(2):88-89
福建漳州花卉博览园位于漳州市郊的百里花卉走廊中心地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多年来连续举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成为中国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花卉交易和展览的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