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银杏内酯对拟AD模型大鼠海马Aβ1- 40和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拟A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acid,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银杏内酯腹腔注射30mg/kg·d,连续3周,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的表达。结果:与拟AD模型组相比,银杏内酯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试验中撤去站台后原站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同拟AD模型组相比,银杏内酯组大鼠海马CA1区Aβ1-400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或消失,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结论:银杏内酯能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是抑制海马Aβ1-40的形成,促进nNOS表达和NO递质的合成,减轻O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损害,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观察松果菊苷(ECH)对V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影响。方法 选择6月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CH组,每组30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VD模型,ECH组给予ECH 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大鼠处死取脑,分离皮层与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RT-PCR测定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TrkB、AKT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MDAR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5),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表达及BDNF、TrkB、AKT、NMDAR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EC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海马组织BDNF、TrkB的mRNA表达及BDNF、TrkB、AKT、NMDA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松果菊苷可能通过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BDNF、TrkB、AKT、NMDAR表达,减轻VD大鼠神经元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Hawthorn leaf,TFHL)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TFHL 70,140 mg·kg-1及银杏叶片组(3.5 mg·kg-1),每组16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TFHL 70,140 mg·kg-1组连续给药36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区次数显著减少(P<0.05),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显著增强(P<0.05)。TFHL及银杏叶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增加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P<0.05),增强ChAT活性(P<0.05),降低AChE活性(P<0.05)。结论:TFHL可通过提高海马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枳壳醇提物与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AchE和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枳壳醇提物高剂量组与葡萄内酯各剂量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显著提高大鼠脑内SOD活性,抑制AchE的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枳壳醇提物高剂量与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chE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补骨脂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C-FOS基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以此来探讨其改善血管性痴呆病症的机制.方法: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补骨脂汤灌胃20天后,采用RT-PCR方法观察用药前后海马内C-FOS基因表达情况,用水迷宫实验观测其学习记忆行为学的变化.结果:补骨脂汤组大鼠海马内C-FOS基因的表达低于模型组,且逃避潜伏期明显也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骨脂汤能降低C-FOS基因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大鼠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下降(P〈0.01),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改善(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给予红景天后,可以通过调节海马Bcl-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春壮  马英  张春军  董凯 《中医研究》2011,24(12):10-12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能力及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醒脑方组和阿米三嗪萝巴新片组并加以相应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能力,采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补肾醒脑方组大鼠跳台实验的反应期较模型对照组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醒脑方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银杏外种皮内脂对抗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外种皮内酯对抗D-半乳糖所致衰老过程的作用.探讨银杏内酯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计连续42dSC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用Y迷宫、Morris水迷宫实验及测定小鼠海马SOD和GSH-Px及脑组织MDA的方法来检验银杏内酯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可显著改善D-半乳糖所致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损害.高、低剂量银杏内酯组比模型对照组的Y迷宫、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性改善(P<0.05)、小鼠海马SOD含量增多(P<0.05)、GSH-Px含量增多(P<0.05)、脑组织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银杏内酯能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减少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脑皮质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CCA)注射混合血栓诱导剂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八臂迷宫检测大鼠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光镜(HE染色)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 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能显著减少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P<0.01);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异常;显著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P<0.01)。结论 通窍活血汤能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椎体细胞的病理形态的异常,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复方银杏颗粒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总动脉合并放血降压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用跳台法观察复方银杏颗粒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测定小鼠脑组织中SOD和AChe的活性。结果:复方银杏颗粒能显著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同时能增强脑组织中的SOD活力,抑制AChe活性升高。结论:复方银杏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有显著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中SOD活力,抑制AChe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天麻素抗血管性痴呆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制造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以Y-型电迷宫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并测定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及谷氨酸(Glu)含量;采用过氧化氢(H2O2)制备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测定天麻素对PC12细胞的活力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和总ATP酶活力。结果:天麻素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脑内AchE的活性,提高脑内ChAT的活力,显著降低Glu含量;天麻素对PC12细胞H2O2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提高细胞内SOD和总ATP酶活力,降低细胞内MDA和LD含量。结论:天麻素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内胆碱能系统,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清除脑内自由基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反应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耳针组,采用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全脑缺血再灌注制备VD大鼠模型,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SABC法检测大脑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耳针能显著降低模型鼠大脑皮质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免疫阳性细胞数,升高其平均光密度值(P0.05)。结论:耳针能减少或抑制STAT1的过度产生,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13.
刘玲  董欢  姜幼明  余世敏 《光明中医》2010,25(8):1364-1367
目的探讨涤痰汤对小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分别建立记忆获得障碍、记忆巩固障碍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通过跳台法观察涤痰汤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三个环节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表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内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跳台实验:三种模型组在测试中,错误次数都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1);涤痰汤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再现障碍,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检测:涤痰汤组AchE的表达明显降低,ChAT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涤痰汤可以明显抑制DA含量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涤痰汤对学习记忆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chE的表达、提高ChAT的表达、抑制DA含量的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杨帆  张洪  许旌  刘莹露 《中医药研究》2010,(12):1475-1477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健脾方对阿尔茨海默(AD)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转移酶(ChA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小剂量、大剂量干预组。采用鹅膏蕈氨酸毁损大鼠脑Meynert基底核制备AD动物模型,中药补肾健脾方分别以3.6g/(kg.d)、7.2g/(kg.d)灌胃。30d后以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对各组大鼠血清及脑海马匀浆中AchE、ChAT的活性进行测定,运用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大、小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匀浆中AchE的活性下降(P〈0.05),ChAT活性增高(P〈0.05),脑皮质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脑皮质中Bax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在抑制AchE活性的同时增加ChAT的活性,并可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减少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JD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VD模型组,③VD嗅球损毁模型组,④嗅三针组。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也明显短于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1);VD嗅球损毁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显示,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的次数比较,VD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多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也明显多于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1);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及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能提高海马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量,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一般情况和GSH-Px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对大脑的部份保护作用及其防治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总动脉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脑力苏胶囊高剂量组和脑力苏胶囊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给药第11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第14天后快速断头取脑,制成10%的组织匀浆液,4℃下离心,取血浆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的VD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治疗组小鼠的体重增加明显;治疗组GSH-PX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力苏各组表现明显(P〈0.01)。结论:脑力苏胶囊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中GHS-Px活性,从而提高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一般情况和GSH-Px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对大脑的部分保护作用及其防治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总动脉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脑力苏胶囊高剂量组和脑力苏胶囊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给药第11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第14天后快速断头取脑,制成10%的组织匀浆液,4℃下离心,取血浆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的VD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治疗组小鼠的体重增加明显;治疗组GSH-PX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力苏各组表现明显(P<0.01)。结论:脑力苏胶囊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中GHS-Px活性,从而提高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针刺法对老年痴呆模型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SAMP8小鼠20只,随机分为针刺组10只,SAMP8空白对照组10只,另选取10只8月龄的SAMR1小鼠为SAMR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AchE含量。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8空白对照组小鼠在隐蔽平台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针刺组逃避潜伏期较SAMP8空白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探索试验巾针刺组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SAMP8空白对照组(P〈0.05),与SAMR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针刺后脑组织AChE活性较SAMP8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与SAMR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针刺法能有效提高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肺元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疗效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王蕊等改进方法制作VD模型,选用清洁级健康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观察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SOD、MDA水平的变化及Ach E活性的影响,探讨VD的发病机制及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补肺元汤组大鼠APLP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肺元汤组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补肺元汤组显著提高VD模型大鼠纹状体Ach E活性,与模型组及哈伯因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肺元汤能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康  李飞  张庆萍  翟亮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367-2368
目的:观察电针中冲、涌泉穴对VD大鼠血清、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采用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AchE活性。结果:电针组大鼠跳台反应期时间比模型组缩短(P<0.05);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AchE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AchE活性,从而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