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计划免疫接种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7名无麻疹患病史的健康人群,分4个年龄组,每人采静脉血2ml,用HI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结果人群麻疹HI抗体阳性率100.00%,GMT 1:41.89,各年龄组之间麻疹HI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岁组最高,13~15岁组最低,麻疹HI抗体GMT无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嘉兴市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麻疹的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继续保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诊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有重要意义。选择本公司人口为监测对象,分10个年龄组,男女例为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共监测398人,抗体阳性率为86.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71.6。<1岁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平均最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相同变化趋势,麻疹低发病水平使人群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引起麻疹抗体反射性增高的可能随之降低,婴儿获得的母体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丹阳市不同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随机抽取的998份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处于中等水平,分别为91.68%和1:730.7;〈8月龄儿童的抗体水平最低,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30.77%,1:6.42;其次为15岁-年龄组和1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95.73%,1:634.2和97.69%,1:804.5;麻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性别和城乡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丹阳市健康人群对麻疹有一定的免疫力,近期不会发生大面积的麻疹流行,但是应重视麻疹的预防与控制,对15岁碑龄组和10岁。年龄组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2044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麻疹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分别为74.90%和1499,13岁组的抗体水平最低,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4.06%和1:545;其次为10~15岁组和0—1岁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70.82%、1:456和71.6%、1:522;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医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健康人群对麻疹有一定的免疫力,近期不会发生大面积的麻疹流行,但是应重视麻疹的预防与控制,建议对1-3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2003-2005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汕头市麻疹疫苗(MV)接种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连续3年每年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4岁、6~8岁、13~15岁健康人群各约6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540人中抗体阳性526人,阳性率97.41%,几何平均滴度(GMT)1∶1441.99;444人抗体滴度达到保护水平,保护率为82.22%。各年龄组之间的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各监测点)之间的GMT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各监测点之间麻疹疫苗接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计划免疫运作方式与麻疹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内进行接种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考核及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为消除麻疹制订和修改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50人以上,抽取末梢血0.5mL,采用ELA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6.33%,血清学抗体平均滴度(GMT)为1 318.95。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56,P<0.05;F=7.96,P<0.05)。结论我市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目标,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仓市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人群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3.1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66,总的抗体阳性率较高,而大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GMT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深圳市罗湖区有效控制近年麻疹疫情上升和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劳务人员为监测对象,分为3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监测161人,男性48人,女性113人,抗体阳性率为93.1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66.5.结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户籍地等方面比较,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在辖区内发生大范围的麻疹爆发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资料,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麻疹发病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关系。结果 8月龄组、〈8月龄组、20岁组发病最多,分别占28.95%、27.19%、14.47%,其对应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也较低,分别为1:456、1:370、1:339。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和1:811,阳性率和GMT较高的年龄组发病较少。结论麻疹流行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关系,应加强人群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邓婷  吴铁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791-791,846
目的了解长沙市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在辖区内随机抽取一个街(镇、乡),分别在2—5岁、6-8岁、12-15岁、30-39岁组人群各约30人,采手指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街道与乡镇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84.00%和1:1002与76.47%和1:986(P〉0.05);GMT水平以30—39组为最高;麻疹疫苗预防阶段人群的GMT明显低于自然感染麻疹阶段的人群GMT(P〈0.05)。结论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应度时进行免疫接种和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银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银川市0~29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几何平均滴度(GMT)、F检验及x2检验分析。结果本次共检测1312份血清标本,阳性率为73.4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20.58,保护率为51.75%。0~8月龄及25~29岁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GMT均较低,2~15岁组则较高;四类人群中城市人群保护率最高为72.88%,农村及流动人群较低,分别为65.82%和66.81%。结论今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我市0~8月龄和25~29岁年龄段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定期对四类人群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强流动及农村人口的强化免疫及麻疹疾病的监测,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潍坊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在2个区随机抽取767名0-39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767人中抗体阳性595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以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94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93人,免疫成功率61.2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前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13.
惠州市麻疹患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文芳  张健  刘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0-1591,1582
目的 了解惠州市麻疹病例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发病原因。方法 对2003~2005年收集的390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再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6%,合格标本采集率34.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阳性率64.9%;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1岁组病例IgG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最低。结论 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未接种麻疹疫苗(MY)和接种后原发性免疫失败,提高血清样本采集率和开展风疹血清学鉴别诊断是惠州市加强麻疹实验室监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速控制青海省麻疹发病率。方法 在全省部分地区开展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结果 通过开展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儿童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从1:1342.87增长到1:2514.46。结论 说明麻疹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从而可有效控制我省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组人群麻疹(Measles virus,MV)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边境地区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境内、境外1~50岁人群共800人,采血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综合阳性率为88.25%,其中境内人群为91.75%,越南籍人群为84.75%,境内高于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境内有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93.14%,GMT为1587.11mIU/ml,免疫史不详者麻疹抗体阳性率80.00%,GMT为894.22mIU/ml,有免疫史者高于免疫史不详者,两者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F=7.29,P0.05)。结论麻栗坡县境内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境外,切实提高含麻组分疫苗二剂次接种率是巩固边境地区麻疹防控工作,实现如期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荔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和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在荔湾区随机抽取部分健康人员检测血清麻疹抗体水平。结果共抽取420人,荔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68.1%,保护率为60%,平均几何滴度为1:216,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年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趁势,建议及时并扩大范围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接种率,保证较高保护率,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才能有效地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石家庄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6.3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367.18;3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P=0.258),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0,P=0.036);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539,P=0.000,F=2.849,P=0.009)。结论我市局部有些地方仍有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建议两剂次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应在中小学入学前各强化接种一次M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79名观察对象采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免疫后的双份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由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的78.49%上升到强化免疫后的100%,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497.84上升到1∶1289.57。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