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岁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手术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出生后约有 1/ 3~ 1/ 2因畸形复杂或肺充血发生肺动脉高压而处于高危状态。对该类患儿必须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才能挽救更多患儿生命。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共做 1岁以下小婴儿及新生儿CHD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81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 4.9%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中 ,男 6 2例 ,女 19例 ,年龄 5d~ 12个月 ,平均 7.5 5个月 ,体重2 .5~ 10kg ,平均 6 .89kg。肺充血性CHD都合并PH(肺动脉高压 ) ,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症状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月龄以内体质量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亚急诊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并评估其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接受急诊、亚急诊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月龄以内、体质量5 kg以下的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平均体重(4. 2±0. 8) kg,年龄6 h至6个月。接受根治性手术者69例,接受姑息性手术者6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中住院死亡5例(6. 67%),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综合征3例,重症感染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存活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存活的64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2例,主动脉弓血流速度加快2例,肺静脉吻合口血流速度加快1例,其余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影缩小,肺动脉压正常;接受姑息手术的6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已顺利完成二期手术。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以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对6月龄以内、体质量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急诊、亚急诊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较高,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低体重急诊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危重先心病患儿急诊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4h~18d(4.7d±3.8d),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d~22(d8.4d±7.5d)。全组死亡率为9.2%(11/120),其中术中死亡4例,监护室死亡3例,术后随访6~50月,远期死亡4例,再手术17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挽救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4月我中心PICU共收治了重症患儿 5 4 6例 ,死亡 4 2例 (其中 <1岁 16例 ) ,死亡率为 7.6 9%(<1岁占总死亡率 38.0 5 % ) ;5 4 6例中伴先心病者 16 4例 ,占 30 .0 4 % ,死亡 10例 (<1岁 8例 ) ,婴儿先心病死亡占总死亡率 19.0 5 %。近 3年来 ,我中心PICU加强了与心胸内外科之间的合作 ,共有 6 0例年龄≥ 2 8d、≤ 1岁的危重婴儿先心病患儿直接从PICU入胸外科急诊手术 ,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6个月 4 6例 ,~ 1岁 4例 ,先心病病种分布 :非青紫…  相似文献   

5.
李伟  黄萍  张丽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29-732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功能减低16例。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7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6例为心肌病,4例为心肌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颅脑外伤及溺水儿童各1例。12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第1~7日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术后早期均恢复,4例治疗后无好转在介入封堵术后第3~8日时取出封堵器及修补室间隔缺损后恢复正常。1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患儿恢复正常,3例逐渐进展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均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仍为LBBB;随访时间中位数24(12~49)月,随访结束时,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期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出现迟发性LBBB;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仍LBBB,1例暴发性心肌炎仍为LBBB并伴心脏增大及心功能减低;1例2月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余儿童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LBBB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等,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处理,并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1998~ 2 0 0 2年我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 175 0例 ,发生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HUS)患儿共2 7例 ,发生率 1 5 4 % ,其中女 10例 ,男 17例。年龄 5个月至 6岁 ,平均 2岁 4个月 ,平均体重 12kg。术前检查尿常规(- ) ,血肌酐及BUN均为正常 ,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小年龄有贫血现象 ,最低Hb 10 0g/L ,考虑与先天性心脏病、发育差、营养不良有关。患儿均无黄疸 ,实验室检查血液黄疸指数正常。全组患儿术前均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心功能Ⅱ~Ⅲ级 ,包括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2 3例 ,右向左分流紫绀型先心病 4例 ,无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漏斗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6 1999年我院共收治漏斗胸患儿 2 12例 ,发现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者12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漏斗胸患儿 2 12例 ,其中男 173例 ,女 39例。出生后 1年内发现前胸壁下陷畸形 193例 (91 0 4% ) ;因其他原因就诊而被发现漏斗胸 19例 ,其中 1岁以后才出现畸形者 3例。行漏斗胸矫治 2 0 4例 ,手术时年龄 1 818 0岁 ,其中 36岁 16 8例 (82 35 % )。合并畸形情况 :本组中合并其他畸形 12例 (12 /2 12 ,5 6 6 % ) ,男 8例 ,女 4例。就诊时年龄 0 5 14 0岁 ,平均 5 3岁。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 3例 ,其中 1例同时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  相似文献   

8.
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远期疗效的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左向右分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可复性问题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手术矫正心内畸形后 ,如肺动脉高压不能恢复 ,甚至加重则失去了外科治疗的意义。有关手术的疗效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国内外均有些报道 ,但缺乏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长期随访的资料。我们通过对 2 4例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阻力增高 )患儿进行术前及术后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随访 ,旨在了解手术对这些患儿肺动脉高压的远期疗效。对象本组患儿 2 4例 ,男 11例 ,女 13例 ;年龄 6个月~ 14岁 ,平均 (5 8± 4 7)岁。≤ 2岁者 11例 ,>2…  相似文献   

9.
本组男 3例 ,女 1例。例 1:男 ,15岁 ,法洛四联症术后8年 ,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心房扑动 1个月 ;例2 :男 ,4个月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5 1d ,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心房扑动 4 2d ;例 3:男 ,7岁 ,既往有明确心肌炎病史 ,诊断为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 6个月 ;例 4 :女 ,5岁 ,频发室性早搏、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 0d ,在外院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 ,阿 斯综合征 1次 ,诊断为特发性短联律间期变异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上 4例患儿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因严重心律失常在我科住院…  相似文献   

1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0年19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患儿,分析其诊断、治疗特点及预后,并行文献资料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年龄3~16岁,平均7.4岁,男7例,女12例,病史3d~38个月,平均13个月。法洛四联症13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3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2例。16例CT及增强CT扫描确诊,3例MRI扫描确诊。CT动态扫描行疗效评估。抗生素保守治疗7例,治愈3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治愈11例,手术方式为脓腔穿刺引流。随访时间9~48个月。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预后凶险,CT是诊断其最佳方法,早期穿刺引流是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漏斗胸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 ,其前胸壁向后凹陷不仅影响美观 ,而且还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继发脊柱侧弯 ,对患儿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我们通过 10年的临床观察 ,就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从 1990~ 1999年 ,我们采用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 86例 ,男 5 9例 ,女 2 7例。年龄 2岁 5个月至17岁 (平均 5岁 3个月 )。漏斗胸指数0 .18~ 0 .4 0 (平均 0 .2 86 )。 2 0例患儿作了CT扫描 ,均表现有心脏受压 ,连同纵隔一起向左侧胸腔移位 ,胸骨向右旋转。合并先天性心房间隔…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2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本院外科收治的2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36个月,平均年龄(17.21±9.41)个月,其中年龄≤6个月53例;7~12个月82例;13~36个月133例。体重3.2—15.0kg,平均体重(9.12±2.45)kg,其中体重≤10kg者172例。采取根治性手术260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果全组治愈262例,治愈率为98%,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死亡6例,死亡率为2.2%,其中1岁以内死亡4例,占1岁以内患儿的2.96%,死亡原因为心、肾功能衰竭。出现并发症14例(5.2%),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其中2例为Ⅲ°-AVB),室间隔残余分流3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以及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本院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2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15例。病种构成:主动脉弓疾病22例(主动脉缩窄并室间隔缺损20例,主动脉弓中断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8例,大动脉转位10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狭窄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除1例肺动脉瓣狭窄采用杂交手术以外,其余61例均采用体外循环下根治手术治疗。结果 62例中,痊愈出院57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7%。手术后采用延迟关胸26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8例,膈肌麻痹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少尿6例。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尽早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不断提高手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是改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关键,建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医院间多学科协同网络救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胃镜检查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1年~ 2 0 0 2年 10月应用胃镜共诊治小儿上消化道疾病 4 99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30 7例 ,女 192例 ;年龄 3个月~14岁 ,3个月~ 1岁 3例 ,~ 3岁 18例 ,~ 7岁 38例 ,>7岁4 4 0例 ;病程 3h~ 10年。上腹痛 32 0例 ,恶心、呕吐 6 8例 ,反酸 76例 ,呕血、黑便 32例 ,腹胀 32例。其中吞食异物 2 3例。二、方法 采用OlympusGIF -P2 0、XQ2 0、XQ2 4 0、富士能EG - 2 0 0FP及有关检查。术前空腹 6~ 8h ,向患儿或家属讲明术中不适及如何配合 ,欲行胃镜下治疗 ,且 <4岁患儿术前 15min予适量镇静剂。幽…  相似文献   

15.
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经右腋下小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修补先天性心脏病 (CHD) 34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CHD患儿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 2~ 14岁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 18例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ASD) 14例 ,法洛四联症 (TOF) 2例。对照组 5 0例 ,为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收治CHD患儿 ,男 2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 14岁 ;膜周部VSD 2 2例 ,继发孔中央型ASD 2 4例 ,TOF 4例。所有患者均有相关体征 ,并经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1]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漏斗胸27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 ,除外观缺陷外 ,还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和心理变化。采用手术治疗漏斗胸 ,可矫正原有畸形 ,并预防畸形的复发 ,有利于患儿生理及心理的正常发育[1~ 5] 。本文于 1988~ 2 0 0 0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2 7例患儿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 ;1~ 3岁 2例 ,~ 7岁 13例 ,~ 14岁 12例 ;胸骨凹陷深度 2~ 4cm ,凹陷上下径 9~ 15cm ,左右径 7~ 13cm。凹陷部容水量为 30~ 14 0ml。X线胸部正位片及CT检查示 4例心脏左移 ;侧位片胸骨与胸椎间距 3~ 5 .5cm。心电图检查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普遍开展,应用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报道日见增多,但针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报道较少。我院自2001年开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来,已成功为3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施行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自愿接受治疗的住院患儿,男1例,女2例;年龄3岁8个月至8岁。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2例为2个房间隔缺损孔,1例直径为16mm和4mm,两孔间距离为3mm;另1例房间隔缺,直径为10mm和3mm,两孔间距离为5mm。第3例为房间隔3个缺损孔,直径分别为18mm、3mm、2mm,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3例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减少其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3例肺动脉吊带畸形病例诊治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特点.结果 (1)临床表现:3例患儿的初次发病年龄<3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咳嗽、喘息,均因呼吸困难加剧急诊入院,均有多次门诊及住院治疗史,确诊前均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先天性喉喘鸣,例2还诊断为急性喉炎,例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2)CT检查:3例患儿均表现为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绕行于气管后方进入肺门,气管都有明显狭窄.心脏超声及纤维支气管镜对本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3)治疗:3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于术后7~10 d成功脱离呼吸机,控制肺部感染后出院,1例患儿因气管内肉芽组织形成,不能脱离呼吸机而放弃治疗.结论 肺动脉吊带畸形婴幼儿可表现为反复咳喘,因呼吸困难急诊入PICU.肺动脉吊带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CT、超声心动图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早期诊断、最佳时机手术和围手术期监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婴儿及新生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2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婴儿、新生儿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估。方法 对 2 0 8例先心病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 ;手术年龄 3d~ 12个月 ,平均 (7.4 1± 3.6 7)个月 ,其中新生儿 17例 ,1~ 3个月 19例 ,3~ 6个月 4 1例 ,6~ 9个月 6 7例 ,9~ 12个月 6 4例。体重 3~ 11kg,平均 (7.4 6± 3.39)kg。男 135例 ,女 73例 ,手术病种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类 15 5例(74 .5 % ) ,其余为D TGA、PA(IVS)、TAPVC等青紫复杂性先心病。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 12例 ,病死率为 5 .9% ,年龄小、畸形复杂矫治不完全 ,术后低心排 (5例 ) ,呼吸道病变 (4例 )、术后顽固出血 (3例 )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 手术治疗是拯救婴儿、新生儿高危复杂先心病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麻醉、体外循环、监护技术、手术器械材料的进一步改进 ,手术存活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临床较多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5年~2001年收治1岁6个月~4岁9个月病儿4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46例,73只足,男34例,女12例,年龄1岁6个月~4岁9个月,经保守治疗40例,未经保守治疗6例。1.2治疗方法46例患儿采用4种手术方式:(1)跖腱膜切断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5例,7只足;其余术式均在此术式的基础上,加作以下手术:(2)胫后肌前置于第三楔状骨9例,14只足。(3)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腱编织缝合20例,33只足。(4)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腱胫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