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本院2000年2月以来60岁以上排除风心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史的离退休人员及2000年2月-2004年8月期间神经科住院的老年患者200例首次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脑梗塞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P-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治疗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P -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的治疗作用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 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 ,在阿斯匹林治疗前后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用阿斯匹林治疗后血浆P -选择素显著降低 (P <0 .0 1)。认为血小板活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P -选择素水平与梗塞灶大小无关。P -选择素参与急性脑缺血脑损伤病理过程 ,阿斯匹林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减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与尼莫地平合用对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比浊法。结果:两药合用后均可显著提高对三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合用后q值均大于1。结论:两药合用后可协同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林  杨源烈 《四川医学》1998,19(5):408-409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给药法,比较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对50例高血小板聚集率病人的疗铲,LAS与ASA改善PCCR的有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5%,有显著性差异,且副作用较小,两组病人服药前后PCCR和历小板粘附率均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7.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与阿斯匹林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任亚军,张贵卿,吕爱刚,张连海河南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acetylsalicylicacid,ASA)和钙拮抗剂配伍应用治疗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小板的形态变化。方法:在电镜下观察60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整体形态变化,并与13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塞组血小板的聚集数和聚集型血小板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为脑梗塞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期开展的随机试验提示,采用低剂量阿斯匹林进行初级预防时,该疗法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男女有别。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由于阿斯匹林无法抑制女性血小板聚集。 目的:研究低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后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反应性的差异。设计、地点及参试:接受阿斯匹林治疗(81mg/d,14天)的571名男性及711名女性纳入本临床试验。于基线及阿斯匹林治疗后行血小板聚集实验(诱导剂为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利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测血小板凝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以住院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正常、服用阿斯匹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停药或服用强的松,严重者静点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经治疗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治疗的患者可因免疫抑制、药物毒副作用使血小板减少,预后良好,临床工作者需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1.
胡刚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6):262-26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及其他一般治疗。分别于治疗7 d、15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肝功能、心肌酶谱,复查脑CT。结果治疗后7 d、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心酶谱、脑C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雁 《中外医疗》2012,31(1):12-1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川芎嗪联合用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对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简单评估。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扩血管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川芎嗪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对照组63.6%,2组比较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阿司匹林、川芎嗪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毓玲 《黑龙江医学》2010,34(3):176-179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3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程、病情的相关性,并分别与稳定性脑梗死、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急性期升高,发病3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下降明显,21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者,则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高(P<0.01)。重型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高于轻型组(P<0.01)。皮质组与皮质下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溶血磷脂酸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口服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LPA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蛋白YKL-40与脑梗死临床分型和病因分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YKL-40的表达量,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CT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和治疗急性卒中实验(TOAST)分型,然后分析YKL-40表达量与各分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脑梗死患者CT分型、OCSP分型及TOAST分型各亚型YKL-40表达量不同(P<0.001),其中大面积梗死组、TACI组及CE组血清YKL-40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亚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表达量明显升高,并且与病灶大小及病因有相关性,YKL-40可能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和临床预后具有提示作用,并对脑梗死的病因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3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比容、血栓烷B2(TXB2)、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它脏器出血)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小板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等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6±1.4)f L比(12.8±1.5)f L,(11.3±2.7)f L比(14.4±3.1)f L,0.285±0.060比0.337±0.062,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结果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24例痊愈,52例好转,4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均增大(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且不增加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 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 PTT均延长(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 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利于改善凝血指标,对再闭塞的预防效果佳,且可减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前往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及研究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治疗后NIHSS评分(3.98±0.62)分、Barthel评分(55.89±1.31)分,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治疗后NIHSS评分(7.55±0.78)分、Barthel评分(64.33±1.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效果相较于阿司匹林单用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