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多酚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采收成熟度鲜烟叶和初烤烟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组成,结果显示:①中部烟叶以生理成熟的多酚含量最高,上部鲜烟叶多酚含量随采收成熟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上部初烤烟叶以工艺成熟的多酚含量最高;②欠熟鲜烟叶多酚中芸香苷含量最高,其他处理鲜烟叶和所有初烤烟叶多酚类物质组成为:绿原酸>芸香苷>4-O-咖啡奎尼酸>新绿原酸>山奈酚糖苷>莨菪亭;③中、上部初烤烟叶多酚中绿原酸比例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达到过熟时略有降低,而新绿原酸和4-O-咖啡奎尼酸比例与其相反,其他多酚类物质所占比例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④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鲜烟叶,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多酚含量的增幅逐渐减小,初烤烟叶绿原酸类物质占多酚总量比例均高于其鲜烟叶,而芸香苷和山奈酚糖苷比例均明显低于其鲜烟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烤烟品种K326、豫烟11、云烟87,分别在其未熟、成熟和过熟时采收,研究其对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总量、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品种及组合间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主要受成熟度的影响,其次受品种影响。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变异的贡献率各不同,其中成熟度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93%、55.83%、48.38%、73.58%,总体以成熟采收时含量最高;品种贡献率分别为32.31%、31.57%、32.97%,16.04%,以K326含量最高;成熟度与品种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14.64%、12.32%、18.29%、9.43%。K326、豫烟11在成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较高;云烟87在过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在成熟采收时莨菪亭最高。采取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采收标准,是提高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重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3.
不同烤烟品种的类胡萝卜素、多酚含量及感官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语法对2009年云南种植的5个烤烟品种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以云烟85最高,K326最低,NC297,KRK26和云烟87居中;多酚含量以云烟87最高,NC297次之,KRK26最低.②各烤烟品种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表现为:云烟85、云烟87,K326和NC297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上部叶,KRK26的上部叶高于中部叶;各烤烟品种多酚类含量均为上部叶高于中部叶.③烤烟品种云烟87、云烟85和KRK26的感官质量优于NC297和K326,多酚类物质含量越高对感官质量越不利,类胡萝卜素含量过高或过低对烟叶的感官质量也不利.初步试验结果,类胡萝卜素的适宜含量为115~133μg/g,在此范围内多酚含量越低,烤烟感官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高多酚含量的烤烟基因资源,并了解同一基因型烤烟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多酚含量的差异性,对山东诸城、四川西昌两产区54个基因型烤烟的多酚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基因型和产区(生态条件)对烤烟多酚含量均有较大影响;不同基因型间相比,各类多酚物质绝对含量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3倍,绿原酸、芸香苷相对含量最高值比最低值高20百分点;两产区中烤烟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平均值的品种有NC89、净叶黄、中烟102、秦烟95、中烟98、云烟87、中烟14、单育2号、革新三号等,可作为高多酚含量亲本在育种中利用;不同生态条件相比,四川产区的同一基因型烤烟绿原酸、芸香苷及总多酚绝对含量是山东产区的1.5~2.0倍,山东产区烤烟莨菪亭绝对含量是四川产区的近2倍;与山东产区烤烟相比,四川产区烤烟多酚物质的含量特点是绿原酸、芸香苷绝对含量高,莨菪亭绝对含量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不同产区烟叶的指纹图谱,快速区分烟叶产地,以浓香型主产烟区的8个省区68份烤烟C3F为材料,采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主产区海拔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烟叶中多酚含量集中度较高,略呈正向偏态分布;28省区范围内(海拔高度17~1298 m)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3华中地区(海拔高度64~1044 m)烤烟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4芸香苷较绿原酸和莨菪亭有更宽的紫外吸收波长和更强的吸收能力,可能是导致海拔高度越高烟叶中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越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卷烟和烟叶中主要多酚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卷烟配方和不同产地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的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2个卷烟品牌系列产品以及湘南、湘西、云南和国外烤烟中的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卷烟配方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及其比值不同,LR系列卷烟的绿原酸与芸香苷比值在1.20~1.40之间,WS系列卷烟的绿原酸与芸香苷的比值则在1.42~1.64之间,且高档卷烟中这2种主要多酚的含量均高于中低档卷烟;湘南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湘西烤烟,湘南烤烟中主要多酚的总量在27.02~34.37mg/g之间,湘西烤烟中主要多酚的总量在20.80~25.98mg/g之间;美国和湖南烤烟中绿原酸与芸香苷含量的比值均大于1.5,津巴布韦、巴西、南非、赞比亚和云南烤烟中绿原酸与芸香苷含量的比值都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南平烟区翠碧一号、云烟87和K326三个品种间烟叶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了邵武、光泽、蒲城、建阳和武夷山等5个县(市、区)初烤C3F和B2F等级烟叶样品,测定了新绿原酸、4-O-咖啡奎尼酸、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山奈酚葡萄糖苷等6种物质含量,分析其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对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芸香苷是烟叶中两种最主要的多酚化合物,莨菪亭含量最低。翠碧一号的新绿原酸、4-O-咖啡奎尼酸、绿原酸、山奈酚葡萄糖苷及多酚总量的含量高于K326和云烟87。C3F等级烟叶中新绿原酸、4-O-咖啡奎尼酸、绿原酸和多酚总量高于B2F。随着烟草中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的增加,烟气的香气质、杂气、余味、回甜感等指标趋好。香气量和杂气是影响透发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且香气量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南阳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上部和中部烟叶的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中烟98、云烟87、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NC89、9717、39511;中部叶依次为云烟87、中烟98、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39511、NC89、9717。不同基因型烤烟间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较高的是中烟98、云烟87、云烟85,含量较低的是9717、NC89、39511。  相似文献   

9.
生态与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生态、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分别在河南许昌、云南玉溪、贵州贵阳3个烟区种植烤烟品种NC89、K326、红花大金元,以便分析生态、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总酚、芸香苷,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总酚、芸香苷、绿原酸含量变异的贡献率不同,其中生态对三者含量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4%、55%、47%;品种为2%、36%、18%;生态与品种互作为74%、8%、35%。生态与品种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河南许昌生态条件与烤烟品种NC89互作条件下总酚、绿原酸含量较高,与K326互作时绿原酸含量较高;云南玉溪生态条件与K326互作时总酚、芸香甘的含量较高;贵州贵阳生态条件与红花大金元互作时总酚、芸香苷、绿原酸含量较高。生态与品种互作对总酚、芸香苷、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说明,生态与品种互作及生态条件是影响烤烟多酚物质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卷烟中多酚类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为考察卷烟中的多酚与其质量的关系,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7种烤烟型卷烟和6种混合型卷烟中6种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在所分析的国产烤烟型卷烟中,无论是多酚物质的总量还是主要多酚物质的含量均有随着卷烟档次和其内在质量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②烤烟型卷烟样品中的多酚含量高于混合型卷烟样品;③4种国产混合型卷烟的多酚含量高于2种进口混合型卷烟;④在分析的所有卷烟样品中,都是新绿原酸、绿原酸和芸香苷为主要多酚,其中绿原酸含量约占总多酚量的60%左右。结论是,多酚含量与烤烟型卷烟的内在质量、卷烟类型和国产与进口混合型卷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仅新绿原酸、绿原酸和芸香苷甚至仅一种绿原酸含量的变化就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卷烟中多酚总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品种烤烟各部位烟叶成熟过程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差异,以红大、云烟87、K326、中烟100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烟100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低,而红大、云烟87和K326较高,下部叶非挥性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中多元有机酸含量随成熟增加而逐渐减少,上部叶、中部叶的高级脂肪酸含量则随成熟度增加表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而下部叶则表现为随成熟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烤烟品种间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对海拔高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品种间烤烟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在云南不同海拔(706~2356 m)植烟区采集182 个烤烟中部烟叶样品,品种涉及云烟87、云烟85、K326 和红大,检测了样品中的34 种化学成分,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了化学成分及其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在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 个品种中红大可溶性糖类和有机酸类含量最低,总氮、烟碱、质体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明显区别于其他3 个品种。相关分析表明,K326 中总糖、总氮、烟碱、石油醚提取物等指标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明显不同于其他3 个品种,类似的结果也体现在丙二酸、丁二酸和亚油酸、β-胡萝卜素、单双糖含量等指标。因此,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烟叶叶片结构的品种间差异,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择烤烟主栽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HD)、云烟87(Y87)、云烟85(Y85)、G80、中烟14(Z14),以及地方品种湘烟1号(X1)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部适熟烟叶,采用石蜡切片等技术详细分析了烟叶叶片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叶片厚度以Y85和X1最厚,HD,Y87,Z14最薄,Z14栅栏/海绵组织最大、间隙度较大,但差别不明显,品种间的气孔形态指标差异较大,可以部分反映出品种的环境适应性,K326叶片结构与气孔形态各项指标处于适中状态。不同品种的基因差异以及生态适应性是造成叶片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DTOPSIS法在烟叶化学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DTOPSIS法的评价步骤,并采用DTOPSIS法对河南省2002年种植的8个烤烟品种的还原糖、总植物碱、氯、钾、总氮和淀粉检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K326的化学品质最协调,其次是云烟87,NC89最差。  相似文献   

15.
烤烟新品种中烟207是以优质高香气为主攻目标,兼顾抗病性和产量,采用云烟85的雄性不育同型系(MS云烟85)为母本,以香气浓郁且耐气候性斑点病的烤烟新品系095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株型筒形,叶形长椭圆,田间生长势较强;综合经济性状略优于K326,略低于云烟87。烤后原烟以金黄色为主,结构、身份和油分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和余味优于K326和云烟87;综合质量与K326相当,优于云烟87。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中感青枯病和赤星病,感TMV、CMV和PVY,气候性斑点病的抗耐性优于K326和云烟87。综合评价,中烟207是品质、经济、抗病性状较能兼顾的烤烟新品种,适宜在东南、四川及陕西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清香型产区烤烟基因型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在清香型烟叶主产区云南和福建种植11个烤烟基因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参试基因型常规化学成分、多酚物质、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评价得分进行单类别指标和所有指标综合的聚类分析。  结果  1)云烟116与云烟87、NC71与PVH1452、云烟110与云烟119的单类别指标及所有指标综合聚类均分别聚在相同类群,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似性较高,其他基因型间单类别指标和所有指标综合聚类的差异较大。2)感官评价聚为Ⅰ类群的云烟116、云烟87、K326清香型风格较典型,感官质量好,相似性较高。3)茄酮、降茄二酮、正己醛、2-异丙基-5氧-己醛、寸拜醇、西柏三烯二醇(a、b、c、d)含量与感官质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绿原酸含量与感官质量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在基于感官评价聚类的类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云烟116、云烟87、K326清香型风格较典型,感官质量好,感官质量及多酚物质含量相似性较高,云烟116与云烟87感官质量及化学成分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清香型产区基因型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