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中研红2号番茄和7个番茄砧木品种进行苗期青枯病抗性鉴定,并将7个砧木品种与中研红2号接穗品种进行嫁接栽培比较试验,以中研红2号自嫁苗为对照,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的田间生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研红2号番茄幼苗对青枯病表现高感,不同砧木品种的青枯病抗性存在差异;7种砧木嫁接后的番茄产量相比于中研红2号自嫁苗均显著增加,在生长势、品质方面同自嫁苗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桂砧1号砧木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较好,嫁接后产量较高,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对在南京引进试种的5个以色列番茄品种、7个日本番茄品种及12个I系列番茄材料进行比较及青枯病抗原材料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戴安娜、1420综合性状最好,可在南京地区栽培推广;I7913可作为抗青枯病番茄资源。  相似文献   

3.
番茄砧木材料的筛选与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豪葵 《长江蔬菜》2013,(24):54-58
通过广泛收集番茄品种资源,在番茄青枯病区进行自然筛选,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获得多份6代以上稳定的相对抗青枯病的自交系材料。将其中8份材料进行青枯病菌接种试验,筛选出5份高抗番茄青枯病材料。将筛选出的5份材料在青枯病重灾区作重复对比试验,并与3个不同的接穗品种进行嫁接试验,进一步确定其高抗青枯病特性以及较强的嫁接亲和性与共生性。多项试验证明,筛选的5份材料完全可以作为番茄砧木材料或品种进一步研究利用或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到适宜在桂林市郊林植的夏季栽培的番茄品种,笔者进行了品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有红宝石、丰顺、多宝、杭宝8号、杭宝168、金丰1号,均属杂交一代品种。其中红宝石、杭宝8号、金丰1号不抗青枯病,丰顺、多宝、杭宝168抗青枯病。试验地设在临桂县两江镇洲村,属中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得青枯病逐渐成为番茄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目前,防治青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种植抗青枯病品种,夏红1号、新星101、益丰等都曾是这一地区的主栽品种。但是,随着市场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品种在品质方面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抗青枯病与优质两个番茄育种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嫁接栽培便成为兼顾抗病和优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论述了番茄青枯病的生理分化、致病机制、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病育种及 青枯病的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番茄青枯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司玉芹  郑红玲 《蔬菜》2005,(4):22-22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甚至6~7年,该病目前尚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茄科蔬菜青枯病〔Ralstonia(Pseudomonas)solonacearum〕又名细菌性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重大细菌病害。分布范围极广,其中以温暖、潮湿、雨水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尤为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近年来,北方保护地面积明显扩大,在部分地区青枯病有所发生和发展,受害较重的是番茄,其次是马铃薯和辣椒,在茄子上也有发生。该病在广东每年以6~9月份发生最烈,产量损失达15%~100%。青枯病是维管束病害,以开花结果期发生最严重。典型症状为叶片、分枝…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注射接种法鉴定番茄苗期青枯病抗性的效果,对合作903、桂砧1号以及TZ-1这3种不同番茄材料利用注射接种法与传统伤根接种法进行苗期青枯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法(接种浓度1×10~7 cfu/mL)接种后第7天鉴定结果与传统伤根接种法(接种浓度1×10~8 cfu/mL)接种后第14天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注射接种法更加快捷、有效,可作为番茄苗期青枯病快速鉴定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农业科学院南繁试验基地的得青枯病的番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细菌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出致病菌为番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并探讨了南繁番茄青枯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山西省晋中市侵染番茄的病毒种类,采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技术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感病番茄进行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具有花叶、卷曲症状的番茄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所侵染。进一步克隆TMV番茄分离物(TMV-SXFQ)的全基因组序列,得到TMV-SXFQ(Gen Bank登录号为JX993906)全长为6 394 bp,含4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比对分析表明,TMV-SXFQ与烟草花叶病毒属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86.3%~99.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MV-SXFQ与韩国分离物IM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分子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冬季在江苏省兴化市和南京市一些日光温室大棚中发生了一种新的番茄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上卷,叶缘黄化等,危害十分严重。为明确其病原,对田间表现典型症状的20份病样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全部检测到粉虱传双生病毒;对其中12份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同源性超过98%,说明其极可能是一个分离物;将该序列与Genbank进行BLAST分析,发现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达99%。  相似文献   

13.
14.
加工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个新疆加工番茄品种进行了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结果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和抗病品种,仅红帆表现耐病,红运、红宝3号属感病品种,其余均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两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番茄及重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玲  钟静  尹跃艳  丁铭  张仲凯 《园艺学报》2016,43(7):1305-1314
由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引起的番茄曲叶病严重制约着世界范围内番茄的生产。自然条件下复合侵染引起的重组或假重组可能产生新株系、新种或新的病害复合体,导致致病性增强或减弱。从云南红河地区表现叶片黄化并伴随植株矮化的一株番茄中,获得了Y3080-32和Y3080-40两个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分离物以及Y3080-1和Y3080-2两个beta卫星分离物。序列比对表明,Y3080-32属于红河赛葵黄脉病毒(MaYVHoV)分离物,Y3080-40属于云南辣椒曲叶病毒(PepLCYnV)分离物。重组分析显示,分离物Y3080-32是重组病毒,由MaYVHoV和PepLCYnV(Y3080-40)重组产生。Y3080-1和Y3080-2是赛葵黄脉beta卫星(MaYVB)分离物。MaYVHoV/MaYVB复合体和PepLCYnV复合侵染番茄,表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复合侵染为重组和假重组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于2019年10月采集16份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均被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侵染,31.75%的样品被TYLCV和ToCV(Tomato chlorosis virus)复合侵染;DNA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分离的TYLCV河南菌株与TYLCV-Is等地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4%以上,其中TYLCV-HN-AY-1分离物与TYLCV-Almeria(NC004005.1)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5%;对供试样品TYLCV抗病基因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番茄样品含有Ty-1、Ty-2、Ty-3/Ty-3a,表明部分TYLCV株系已突破Ty-1、Ty-2、Ty-3/Ty-3a的抗性。该结果对指导河南省番茄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寄主来源同致病力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多主棒孢菌的种内菌株存在寄主专化性的特征。相同寄主和相同地理来源的病原菌群体中致病力也存在强、中、弱的差异,说明多主棒孢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水琦  陈坚  林忠平 《园艺学报》2007,34(2):377-380
 将可以诱发植物对病原菌抗性的甜椒hrap基因置于35S启动子的驱动下, 经农杆菌介导引入番茄。再生植株经过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的选择, 后经PCR 检测和Southern杂交鉴定含有目标基因。Northern杂交检测其表达后, 初步的抗菌检验显示其提高了对青枯病原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对采集于北京市平谷地区的番茄枯萎病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平谷地区番茄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所致,另外也可能存在串珠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