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市售活菌饮料为研究对象,进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定量检测。对活菌饮料的原始光谱分别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结合一阶求导(FD)、多元散射校正(MSC)及正交信号校正(OSC)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乳酸菌活菌数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最优模型进行优化与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活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采用OSC预处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PLS模型效果最好。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进行波长筛选与模型的优化,校正集相关系数(Rc)为0.9974,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211,验证集相关系数(Rp)为0.9837,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508。利用未参与建模的市售样品对优化后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9068,均方根误差为0.0108。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活菌饮料中乳酸菌数活菌数,为活菌饮料生产销售流通中的质量监测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稳定剂的选择,特别指出了使乳酸菌饮料稳定的酸奶最高搅拌温度为30℃,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导致乳酸菌饮料变质的污染菌有酵母菌、霉菌和杂菌,其中主要污染菌为酵母菌。把这三种污染菌制成含菌量不同的带菌液,进行乳酸菌饮料的污染试验表明,只要有一个上述污染菌存在,就会导致乳酸菌饮料变质。将产品进行80℃、5min热处理,能有效的杀死这些污染菌;加入0.4%的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生长的延迟期约4h,即产品生产后4h为最佳杀菌时机。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L31和L4可螯合Fe2+,分别为54.3×10-和41.3×10-,清除超氧自由基分别为14.9%和87.0%,清除羟自由基分别为83.5%和45.7%,并具有还原66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菌L4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这2株乳酸菌均未检测到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5.
黄高明 《中国酿造》2006,2(12):64-67
研究了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对菌种、稳定剂和酸味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适合工业化的生产工艺。实验表明,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为1:1,羧甲基纤维素:藻酸丙二醇酯:还原胶=4:1:1,添加量为0.3%;柠檬酸:乳酸:酒石酸=3:3:2,添加量为0.25%;加糖量为12%。解决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问题,所得产品品味较好。  相似文献   

6.
活性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了一种乳酸菌饮料,实验证明该产品风味独特、口感清爽、有益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活性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含有活乳酸菌的发酵乳饮料,在饮料市场中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本实验以4种市售活性乳酸菌饮料为研究对象,检验其乳酸菌活菌数符合度和不同保藏温度对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品牌的乳酸菌饮料的活菌数均达到其宣传数,不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在保藏温度为20℃时,4种品牌乳饮料的活菌数含量均为0,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保藏温度为4℃时,4种品牌饮料中B乳酸菌活菌数最多,且远大于D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消费者购买活性乳酸菌饮料时,挑选在保质期内的低温保藏产品,并在未饮用前放置于低温冷藏。  相似文献   

8.
9.
以增强消费者对活性乳酸菌饮料中活菌稳定性的认识为目的,以市场上在售的不同品牌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货架期初期和结束时的活菌数含量。结果表明,货架期内所有取样产品的乳酸菌含量都远高于活菌型乳饮料的国标水平(1×106mL-1)。国内市场上主要品牌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以黄瓜、新鲜牛乳为原料,配以蔗糖、酸味剂、稳定剂、香精等辅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经调配后采用无菌灌装,生产出一种具有黄瓜香气味的黄瓜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1.
选用猕猴桃、苹果及梨三种水果制备酸性果肉饮料。分别在这三种酸性果肉饮料不调节pH、采用碳酸钠溶液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后检测菌落总数,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果肉饮料调节pH后,菌落总数的检出率较高,采用20%碳酸钠溶液和12%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且氢氧化钠溶液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细菌污染,故选用12%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乳酸菌羊乳饮料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0.1%(单甘酯与蔗糖酯工艺之比3:2)、PGA和CMC各为0.20%、黄原胶为0.15%、三聚磷酸钠0.30%,并在20MPa下均质时,产品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菌落总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落总数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标志,具有重要卫生学意义。该文详述菌落总数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及近年来菌落总数快速检测方法进展,并对今后检测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总数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记,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本文详述了近年来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对今后的检测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紫琳  方冉  赵存朝  杨敏  陶亮  田洋 《中国酿造》2022,41(12):216-222
为开发一款特色雪莲果植物发酵饮料,研究以雪莲果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NCC194165为发酵菌种,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蔗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雪莲果植物乳杆菌饮料感官评分、总酸的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工艺条件,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最优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8%、阿拉伯胶添加量0.6%、植物乳杆菌BNCC194165接种量1%、37℃发酵14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产品色泽鲜艳明亮,酸甜适中,清新爽口,组织状态均匀稳定,具有典型的雪莲果清香,感官评分达到最高(87.42±0.32)分。该产品的研发对延伸雪莲果产业链、丰富特色果蔬发酵饮料品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瑞山  谷云 《中国酿造》2013,32(11):102-104
以发酵酸奶为主要原料,复配怀菊花汁和红枣浓缩汁制作一种具有清热祛火、补气养血、抗氧化的乳酸菌饮料。主要探讨了产品的感官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怀菊花红枣乳酸菌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制作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复配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0%发酵酸奶、7%怀菊花汁、2%红枣浓缩汁、8%蔗糖、0.4%稳定剂制作的怀菊花红枣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发酵酸乳为主要原料,复配谷物和果汁制作乳酸菌饮料。从产品的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乳酸菌饮料适合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黄原胶、CMC复配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风味做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用35%发酵酸乳、10%山楂汁、1.5%红豆粉、0.4%稳定剂(黄原胶∶CMC=1∶7)配制的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乳酸菌进行发酵乳清饮料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乳清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接种量32g,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L.b︰S.t)为1︰2;发酵乳清饮料的最佳调配方案:柠檬酸为0.2%,蔗糖为6.0%,CMC-Na为0.2%(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水产制品总糖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为水产制品总糖含量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制品中的总糖含量,设计L9(34)正交试验分析水解条件对总糖含量的影响。优化盐酸浓度、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条件,并通过测定鱿鱼丝、干鲍鱼和干贝等样品的总糖含量进行验证。结果水解条件影响水产制品总糖含量,优化后的水解条件是:盐酸浓度20%,温度70℃,水解时间0.5 h。干贝、鱿鱼丝和干鲍鱼3种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3%~117%。结论苯酚-硫酸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适用于水产制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