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6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将100IU的肉毒素A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20个点注射于膀胱壁,1mL/点;B组患者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每天口服2次,每次2 mg,疗程连续服用6~8周;治疗前后均记录患者I-PSS评分、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后IPSS评分下降,初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上升,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经尿道膀胱壁内肉毒素A注射和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均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方法,肉毒素A注射更有效,但因其有创,尤其适合于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无效者或二线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A型肉毒素(BT-A)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BT-A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治疗OAB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应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排尿症状、尿动力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以两组在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改善症状(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频,尿痛)方面WMD分别为-0.31 (P< 0.00001)、-7.92(P< 0.00001)、-3.87(P=0.14);尿动力学检查方面[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逼尿肌压力(MDP)]WMD分别为205.99(P< 0.00001)、-42.82(P< 0.00001);生活质量评分方面(IIQ-7、UDI-6评分)WMD分别为-22.06(P=0.16)、-12.48(P=0.14).BT-A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泌尿系感染和尿潴留的RR值分别为1.25(P=0.008)和5.96(P< 0.00001).结论 BT-A对缓解尿急、尿频、尿痛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有明确作用;BT-A可以提高膀胱容量、降低逼尿肌压力;但是,BT-A有发生泌尿系感染及尿潴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6(18~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 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鄢俊安  陈志文  李龙坤  宋波 《医学争鸣》2008,29(23):2180-2182
目的:探讨辣椒素膀胱灌注疗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对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入院治疗OAB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辣椒素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25例,舍尼亭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处理的患者疗效自我评定结果、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 mo尿动力学指标和两种方法治疗的副反应情况,随访12 mo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肯临床症状,患者在主观症状以及尿动力学检查上均有显著进步,其中辣椒速膀胱灌注治疗较好,且副反应较轻.两种方法在治疗后12 mo均出现一定数苣的反复病患.结论:辣椒素膀胱灌注治疗OAB疗效好,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萘哌地尔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尿动力学分析萘哌地尔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给予萘哌地尔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初始尿意容量(FDV)、强烈排尿感容量(S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MDP)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的Qmax、Qave、FDV、SDV、MCBC、MD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萘哌地尔可改善尿流动力学参数,有效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糖尿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病例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寻求此类病例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30例。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各项尿动力参数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0例糖尿病并发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经尿道镜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后3~7d起效,平均5.8d。患者随访2~8个月,28例效果明显,2例患者治疗后效果减退,准备行第2次注射。结论:A型肉毒毒素(BTX-A)经尿道镜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糖尿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各项客观指标更趋正常,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判定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91例女性OAB患者,均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自由尿流率检查和压力流率测定(PFS)。以PFS过程中出现DO为标准,将患者分为DO组和单纯OAB组。比较2组的年龄、OABSS和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DO组的年龄(49.7±18.4)岁与单纯OAB组(48.5±17.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初始尿意容量及膀胱测压容量明显低于(P<0.01)单纯OAB组,分别为[(67.4±36.8) vs(91.8±41.2)] ml及[(108.1±45.3) vs (254.2±97.1)] ml,同时OABSS(10.9±4.1)、夜间排尿次数评分(2.1±0.8)、尿急评分(3.9±0.9)及急迫性尿失禁评分(3.5±1.6)明显高于单纯OAB组的8.2±5.3、1.3±0.6、3.1±0.7及2.3±1.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O的出现,会导致OAB症状的加重,主要表现为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尿急症状的加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附2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山  陈权  朱正万 《四川医学》2010,31(9):1305-1306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流率(UFR)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提供有效的方法 ,提高女性OAB的诊疗水平。方法将218例女性OAB门诊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膀胱训练、CRS2280E深部热疗+经阴道行尿道微波治疗、普鲁本辛15mg 2次/d、艾司唑伦1mg h.s;对照组:宁泌泰胶囊4g 3次/d。结果女性OAB患者经物理治疗同时给予抑制逼尿肌收缩药物的治疗较单纯中药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女性OAB的有效治疗对恢复下尿路功能,预防女性尿失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2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两组:首次治疗组32例、长期重复治疗组(连续接受4次及4次以上A型肉毒毒素治疗)20例。本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依然显著,在起效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后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5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未接受BTX-A注射;7例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5例接受第2次膀胱壁BTX-A注射;1例接受第3次膀胱壁BTX-A注射。在注射BTX-A后即刻用膀胱镜活检钳留取逼尿肌组织,48 h内制作成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未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逼尿肌的肌细胞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肌细胞核增大、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膜形成广泛的锯齿状胞突连接、质膜下胞饮小泡或胞膜凹陷减少;细胞间隙增宽,间质中可见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和少许弹性纤维。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者与未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接受第2次注射和第3次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与首次注射和未注射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只是改变程度稍有加重。结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膀胱壁BTX-A单次或重复注射后,未观察到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出现特异性的不可逆改变。提示膀胱壁BTX-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安全、可逆、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在大鼠化学性内脏损伤中的止痛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8周的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C组、D组分别腹腔注射含2 U、4 U、6 UBTX-A的生理盐水2 mL。4周时各组随机取6只应用结直肠气囊扩张方法测定结直肠痛阈。分别于注射BTX-A后1周、4周各组随机取6只,腹腔内注射乙酸,观察大鼠扭体反应45 min,进行行为学评分和比较。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的含量。结果:给药后4周各组大鼠结直肠痛阈与A组结果无明显差异。给药后1周,总的疼痛积分C组、D组均少于A组(P<0.05);D组血清TNF较A组明显减少(P<0.05)。4周时,B、C、D组大鼠疼痛积分与A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C组、D组血清TNF较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BTX-A能缓解乙酸所致的大鼠内脏损伤的疼痛行为学反应,减少血清TNF释放,BTX-A可能通过减少血清TNF释放,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疼痛刺激。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1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采用肌电图定位引导进行局部注射BTXA治疗 ,注射剂量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及痉挛程度。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结果 Tsui评分治疗前为 1 3 .62± 2 .1 5 ,治疗后为 4 .1 2± 1 .66。基本缓解 39% ,明显缓解 48% ,部分缓解 1 0 %。有效率为 87% ,作用持续时间平均为 (1 7.62± 4 .93)周。绝大多数病例重复注射同样有效。无全身副作用 ,局部副作用轻微。结论 BTXA治疗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可作为痉挛性斜颈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在远隔部位的单纤维肌电图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美国产与国产A型肉毒毒素(Botox与CBTX-A)对远隔部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方法在700余例自愿接受Botox或CBTX-A注射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条件匹配、积极配合且随访便利的40例患者,分别在局部注射A型内毒毒素(BTX-A)前及注射后2~3周、5~8周和4~5月(第2次注射前),在伸指总肌或胜前肌进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共检测119次。结果上下肢肌肉的jitter 增加均在注射后2~3周最为明显,5~8周有所改善,4~5月时趋于正常;注射后2~3周的平均连续波间差(MCD)改变与剂量呈正相关;纤维密度(FD)的变化则较为延迟或同时出现,4~5月时尚未恢复。Botox组与CBTX-A组的SFEMG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注射治疗剂量的BTX-A对远隔部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确有临床下影响,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全身性分布的机制可能起主要作用;注射剂量直接影响远隔效应的轻重;注射后4~5月jitter才趋于恢复,可作为重复治疗间期的参考,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Overactive bladder (OAB) can be caus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inflammation,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neurogenic factors. We performed an intraperitoneal (ip)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to induce cystitis in rats, which causes their detrusors to overact, to provide a valuable disease model for discussing OAB pathogenesis and to study effective curing methods.
Methods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induced to form cystitis by cyclophosphamide (200 mg/kg, ip). The day after the injection, two catheters were inserted into each rat’s bladder to study its urodynamics. The BL-410 model bio-func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used to monitor bladder pressure while the rats were conscious. Unstable detrusor contractions appear in the urine storage period as a standard to determine OAB,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calculated. Ur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bladder basal pressure (BP), maximum voiding pressure (MVP), intercontraction interval (ICI), spontaneous activity (SA), 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 and bladder compliance (BC) were recorded in each group, and a light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rat bladder tissue.
Results  The detrusor instability rate of the model group was 83.33%. The MVP, MCC and BC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nd the BP, ICI and SA of the model group rat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model group rats’ bladder walls swelled and bled, the submucosa thickened and leukocyte infiltration became serious.
Conclusions  Acute cystitis and OAB symptoms can be induced by ip injections of cyclophosphamide in rats. This can provide a valuable animal model to study OAB in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双眼干眼症患者7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在患者的两只眼下泪小点周围眼轮匝肌注射肉毒毒素A(观察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随访6个月,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fluorescein,Fl)染色和中央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It、Fl、T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周、4周,3个月,观察组TMH、BUT、SIt大于对照组,Fl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6个月,观察组Fl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H、BUT、SI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干眼症疗效肯定,但并非永久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能够抑制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已经成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和痉挛等病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肌电图技术能够检测到肌肉静息状态、自主收缩状态、被动牵伸状态及神经受刺激后收缩等情况下的电生理活动变化,从而被广泛应用于肉毒毒素治疗中。随着痉挛责任肌肉的电生理表现、运动终板定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肌电图已经成为实现肉毒毒素精准注射的关键。本文研究就肌电图在筛选过度活动的靶肌肉、引导肉毒毒素准确注入靶肌肉、选择目标肌肉内最佳注射位点及注射肉毒毒素后的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最大程度提高肉毒毒素疗效、减少肉毒毒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