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玉平  朱建善  郑文钧 《上海医学》2004,27(3):205-206,F003
Kikuchi病又称Kikuchi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淋巴结炎或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多见于亚洲国家,好发于年轻女性,主要表现为1个或多个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Kikuchi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此疾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 phabenitis ,HNL) ,又名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Kikuchi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多见于青年人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1972年首先由日本人Kikuchi和Fujimoto描述。由于本病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与淋巴瘤、淋巴结炎、淋巴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混淆 ,误诊率高达 30 %~4 0 % [1]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现将我院1993— 2 0 0 0年的 1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资…  相似文献   

3.
<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菊池)病,无粒细胞浸润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常简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本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累及颈部淋巴结,无论是临床还是病理均易误诊为淋巴瘤。现收集2005~2008年间病理诊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9例,重新复习病理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叫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名称,各名称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本病的特点。Kikuchi于1982年首次描述此病,所以也称Kikuchi病。本病常被怀疑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或其它恶性病变。因此,我们收集了1987年至2002年间26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复习并讨论。  相似文献   

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叫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名称,各名称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本病的特点.Kikuchi于1982年首次描述此病,所以也称Kikuchi病.本病常被怀疑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或其它恶性病变.因此,我们收集了1987年至2002年间26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复习并讨论.  相似文献   

6.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1972年首先为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nmoto等分别描述,故又称菌池(Kikuchi)病。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1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有时由于异型免疫母细胞的成片出现或多形性组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淋巴结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诊断率较低,特别是早期诊断尤为困难。我院自1985年开院至今,通过病理证实了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均误诊为其它疾病,而未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1972年日本学者 Kikuchi 首次提出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概念,指出这一疾病有不同于其它淋巴结疾病的临床及病理过程,并引起了各国专家的重视。各国陆续有多例报导,并对此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免疫、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坏死性淋巴结炎有许多名称,如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假性淋巴瘤增生、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最近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以往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氏坏死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结炎,首先由日本学滕本吉秀和菊池昌弘于70年代初报道,到80年初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HNL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情在1-5月内缓解,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激素治疗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是一种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累及淋巴结所致。本病最初由日本学者Kikuchi描述并报道,国内常将此病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坏死碎片型。对此病的认识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临床也经常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本文对17例HN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加以描述,以进一步提高对它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系统回顾1975~1999年收集的淋巴结活检资料17例,并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者,对其病理切片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0.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或称Kikuchi淋巴结炎,系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好发于30岁以下青少年,但小儿较为少见。1995年6月~2002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该病病儿2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本病的病理形态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现对我院1990~2008年间病理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标本33例回顾总结分析如下已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也称菊池(Kikuchi),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非肿瘤性,自限性淋巴结疾病,临床上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13.
Kikuchi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ikuchi病(KD)即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972年由日本病理学家Kikuchi等首先描述.它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临床上多以持续性高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下降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发病率低,故误诊率可高达100%.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结结核、良性肿瘤、慢性淋巴结炎等疾病[1,2].现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3例作一分析,以增进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亦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或菊池病,197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Kikuchi[1]报道,现国内陆续有报道.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纳福性,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又称Kikuchi病[1]或Kikuchi-Fujimato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好发于青年人,伴高热、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上常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误诊率约40%[2].  相似文献   

16.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Kikuchi-Fujimoto病.由日本人Kikuchi和Fujimoto于1972年首先报道,国内最早报道于1984年,是一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属于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Kikuchi病,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eadeniti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贫血、血沉加快、多浆膜腔积液等,酷似风湿性疾病,有时可与SLE、混合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病等疾病伴发。2005年12月,本院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Kikuchi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是一种原因不明、良性、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均有发病。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1年间收治的10例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作一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病因,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禄  杨娜  张薇珊  夏娟  罗璇  刘智  李林丰  夏勤 《海南医学》2016,(20):3426-3427
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KD)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HL),最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及Fujimoto分别提出,以日本等亚洲国家常见。该病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该病以颈部淋巴结无诱因肿大为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淋巴瘤。KD的确诊需要依据组织病理活检并辅助其他相关检测。本文以一例年轻女性KD为报道内容,复习相关文献来介绍KD的临床、病理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于1972年首次报道,因此又称菊池病或菊池-藤病。本病临床少见,病因尚不明确,确诊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近期我院通过多次淋巴结穿刺及活检确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