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大鼠脑切片的阿片受体结合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分析了与电惊厥发作有关的脑内结构及其阿片受体在电针抑制惊厥发作时的变化。图象处理和光密度测定的结果表明,反复电惊厥使尾核、海马、缰核和杏仁核内的阿片受体密度增加。而经电针处理后再给予电惊厥,与电惊厥组相比,海马、缰核和杏仁核内的受体密度降低,在尾核亦显示了受体密度降低的趋势。这一结果为这些结构内的阿片受体参与电惊厥发作和针刺制痫的过程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大鼠经高压氧暴露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脑室内预先注射6-羟基多巴胺,高压氧惊厥发作的潜伏期明显缩短。a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加强了高压氧惊厥的发作,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有保护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中枢肾上腺素递质抗高压氧惊厥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a_2受体实现的。虽然加压后脑内多巴胺含量下降,但脑室注射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氟哌丁醇不能改变高压氧惊厥发作的潜伏期,因此尚不能肯定脑内多巴胺系统与高压氧惊厥有直接的联系。脑室注射Υ-氨基丁酸对高压氧惊厥的影响不显著,然而脑室注射Υ-氨基丁酸15分钟后测定其脑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故还不能排除Υ-氨基丁酸与高压氧惊厥有关。  相似文献   

3.
听原性惊厥易感大鼠下丘GluR2的表达及QR位点编辑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原性惊厥易感大鼠是强直 -阵挛惊厥大发作的一种模型 .一般认为 ,下丘是听原性惊厥发作神经元网络的启动部位 .采用RT 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了听原性惊厥易感大鼠 (P77PMC)一次惊厥发作与惊厥点燃状态下AMPA受体亚基GluR2在下丘内表达的改变 ,并采用限制性酶切方法分析了GluR2Q R位点mRNA编辑水平的改变 .研究结果显示 ,一次惊厥发作后下丘内GluR2表达无明显改变 ,惊厥点燃后下丘内GluR2表达降低 ,一次惊厥发作及惊厥点燃状态下GluR2Q R位点处于编辑成熟状态 .提示 ,GluR2表达降低参与了点燃状态下的惊厥发作 ,在听原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发作机制中不涉及下丘内GluR2Q R位点编辑水平改变 .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NMDA受体与惊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对谷氨酸NMDA受体的研究进展,并就中枢神经系统中,NMDA受体发育,分布特点及其受体激动剂与拮挤在惊厥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受体与惊厥产生,发展和扩散的关系,同时也概述了惊厥发生机制中NMDA受体可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记录脑电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 侧脑室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和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IL -1β能明显缩短 PTZ致大鼠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的发放频率.IL -1ra能减少急性惊厥痫波发放频率,对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和惊厥发作强度无明显影响.但IL-1ra能显著延长大鼠点燃后PTZ诱导的惊厥发作和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减轻惊厥发作强度.结论:内源性IL-1β是促进癫痫发作的因素之一,可能在癫痫慢性发展中提高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枢甘氨酸受体分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一、GlyR在CNS中的分布二、GlyR的分子结构  (一 )亚单位结构  (二 )受体组装和表达  (三 )配体结合  (四 )通道孔区  (五 )通道激活  (六 )磷酸化三、GlyR分子病  (一 )家族性惊厥病  (二 )鼠惊厥综合病  (三 )肌阵挛  (四 )遗传性惊厥病的生理趋同现象四、结语甘氨酸受体 (GlyR)介导的抑制性神经传递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CNS)反射活动、随意运动调节和感觉信号的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1] 。GlyR五聚体由三个独立的多肽组成 :两个糖蛋白 (48kD和 5 8kD) ,分别称为α和 β亚单位 ,另一个为 9…  相似文献   

7.
惊厥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惊厥造成的脑损伤均为兴奋毒性损伤,在惊厥脑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激活起主要作用,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导致细胞功能受损起着关键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起重要的调质作用。IL-1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状态下与NMDA受体活化有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在脑惊厥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可能为治疗婴幼儿惊厥性疾病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托咪(Etomidate,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方法:测定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脑电活动及行为变化指标的影响,测定ET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6~9mg·kg-1)可抑制杏仁核点燃发作,缩短后放电时程,降低Racine's分级(P<0.01);ET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有抑制作用.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和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GABA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Ni H  Xu L  Tang M  wang SB 《生理学报》2000,52(2):152-154
铃声刺激诱发惊厥 ,原位杂交法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 (P77PMC)一次与多次惊厥发作对杏仁核内胆囊收缩素 (CCK)m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 1)惊厥未发作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的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 (No/ 0 0 1mm2 )较少 ,为 8± 1;( 2 )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 ,发作后 30min时达到峰值 ,为 5 8± 5 (P <0 0 1) ,但是 2h后迅速降为正常 ,为 9± 2 (P >0 0 5 ) ;( 3)惊厥多次发作组大鼠在惊厥发作后 30min时 ,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亦显著增加 ,为 2 2± 3 (P <0 0 1) ,但明显低于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 (P <0 0 1) ,1h即恢复正常 ,为 9± 3 (P >0 0 5 )。结果表明 ,惊厥发作后P77PMC大鼠杏仁核内CCKmR NA含量呈现迅速而短暂增加的特点 ,表明CCKmRNA参与惊厥的急性发作过程 ,提示CCKmRNA在惊厥发作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记录脑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测脑室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和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IL-1β能明显缩短PTZ致大鼠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的发放频率。IL-1ra能减少急性惊厥痫波放频率,对急性惊厥发主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和惊厥发作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脑内NMDAR1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癫痫及癫痫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 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研究对象, 通过RNA印迹杂交检测,NMDA受体一型亚单位(NMDAR1)mRNA在惊厥后不同脑区表达, 结果显示: P77PMC大鼠惊厥后, 大脑皮层、海马、皮层下、下丘NMDAR1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比较惊厥即刻与惊厥后24 h, 四个脑区NMDAR1 mRNA分别增加了111%、113%、165%和202%. 提示NMDA受体 亚单位受惊厥活动调控,并参与惊厥的发生、发展及惊厥后突触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Liu XQ  Yan 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77-180
神经系统内源性的硫化氢(H2S)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调质,其可以提高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调节的反应,易化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从而调节学习和记忆;诱发星形细胞产生钙波从而介导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增加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水平、抑制和清除神经系统内的多种氧化性物质等,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同时,H2S也参与了Alzheimer病、热性惊厥、脑卒中、Down's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稳定的红藻氨酸(KA)诱发小鼠惊厥模型的基础上,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孕烯醇酮(Pe)及其拮抗剂孕烯醇酮硫酸盐(Pes)对小鼠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四个脑区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Pe能增加某些脑区3H-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量,下丘脑、海马和小脑差异显著(P<0.05或P<0.001),而大脑皮层差异不显著(P>0.05).Pe对GABAA受体的调制作用能被印防己毒素(Pic)阻断,对KA的致惊效应具有抑制作用.Pes 能显著降低各脑区GABAA受体的结合量(P<0.01或P<0.001),对惊厥有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孕烯醇酮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惊厥效应,并且可能是通过GABA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组胺H3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凯  罗晓星  谢建军 《生命科学》2001,13(5):198-199,197
组胺H3受体作为突触前自身受体和异身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抑制组胺的释放和合成,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组胺H3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激活后由G蛋白介导,通过调控N型Ca^2 通道,产生生物学效应,组胺H3受体在中枢和外周器官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心功能,胃酸分泌,觉醒的睡眠,认知和记忆,惊厥抽搐等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微生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暨温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并采取培菲康治疗的患儿,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等做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2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6)个月,首次惊厥多发于轮状病毒肠炎后3d内,发作类型多为强直阵挛性发作,经微生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已痊愈。随访表明大部分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仅1例患儿惊厥再发作。结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γ-氨基丁酸与抗惊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递质,GABA 功能紊乱与惊厥的关系是60年代以来惊厥机制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侧面。在 GABA代谢、释放、重摄取以及 GABA 受体等方面加强 GABA 能传递的因素一般具有抗惊厥作用.一些已知的抗惊厥药物,其作用机理也多涉及到 GABA 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介导大鼠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H  Gao HM  Zhang WQ  Tang YY  Song HS 《生理学报》2004,56(1):101-106
为探讨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介导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作用,实验采用微渗透泵技术,观察大鼠腹侧海马注射mu型阿片肽受体激动剂PL017(2.09、2.59、3.29μg/μ1)、拮抗剂β-funaltrexamine hydrochloride(β-FNA、0.88、1.10、1.35μg/μl)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癫痫发作的干预作用.PL017能够明显缩短癫痫发作潜伏期、增加癫痫发作级别(P<0.05),β-FNA则可显著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降低发作级别(P<0.01);PL017和β-FNA的干预作用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具有促进KA诱导的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信息传递的起始环节,受体和离子通道在此环节上起重要作用,受体和通道蛋白易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蛋白南磷酸化是受体及离子通道调节的关键步骤,不仅使受体及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改变,而且地影响到其在细胞的分布状况。受体 子通道蛋白酸化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分析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及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既使不使用药物治疗,癫痫发作1分钟或几分钟后,也会自发地和突然地停止。推测自发停止的机制与腺苷有关:(1)腺苷类似物和腺苷摄取阻断剂罂粟碱有依赖于剂量地抗惊厥作用,可减弱癫痫发作时的惊厥强度,缩短持续时间,延长运动性癫痫发作的潜伏期。脑室内注射罂粟碱显著地强于体循环给药,说  相似文献   

20.
SMADs是新近发观的一族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包括8个成员,即SMAD1~8。SMAD1、2、3、5和8是一类,它们被TGF-β受体或BMP受体激活而磷酸化,称为受体调节SMAD,传导TGF-β或BMP的信号。SMAD6和7是另一类,它们抑制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SMAD4是第2类,它是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的伴侣。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必须先与SMAD4结合形成异源复合物,才能进到核中,调节转录活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成员的特性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