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小板第4因子抑制巨核细胞系膜结合型c-kit的表达(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表面受体c-kit与干细胞因子(SCF)对维持血细胞的生成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第4因子(PF4)能特异性地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在本实验中研究了PF4对两个巨核细胞系HEL和Dami的c-kit表达影响。结果显示,经PF4处理的两株细胞,其c-kit mRNA表达量均下降,细胞表面受体数量降低,SCF与c-kit的结合量亦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细胞膜CD34表达影响方面,PF4与TGFβ1的作用相反,PF4促进CD34的表达,而TGFβ1抑制CD34的表达。研究表明,PF4抑制巨核细胞生长的机理,部分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kit/SCF而产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和重组DNA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的人血小板第4因子(rhPF4)。rhPF4的分离纯化经肝素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二步法实现。纯化产物进行了免疫学鉴定、蛋白质银染测定、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和活性分析,结果得到纯度高且具有与天然PF4一样的抑制巨核细胞生成活性的rhPF4。此方法为开发新药和深入研究PF4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50多年前,Conley等发现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异常增加,从而推测血小板可能释放出一种有中和肝素抗凝血活性的因子。Deutsch等部分纯化了这种血小板蛋白,命名为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现将PF4在造血与血管新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PF4的理化特性 PF4在巨核细胞中合成,在α颗粒中包装,在血小板粘附、聚集等活化状态时以高分子量蛋白多糖PF4复合物的形式从血小板中释放,因此,PF4也可作为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小板活化的一种标记物[1]。PF4基因位于4号染色…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类造血系统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增高,同时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ET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来有学者发现体外诱导CD34^+细胞分化得到的巨核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特征,是巨核细胞成熟晚期的表现。有研究也显示了巨核细胞的凋亡特征,显示血小板的形成是巨核细胞成熟后的晚期表现。抗凋亡蛋白Bcl-xL属于Bcl-2蛋白家族,主要在造血细胞中表达,在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中具有重要功能。有人研究发现抗凋亡蛋白Bcl-xL,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碘化丙啶(PI)双标染色的人正常骨髓巨核细胞DNA倍体性进行了分折。经Percoll(≤1.050g/ml)分离后,骨髓中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明显升高,而在去除巨核细胞骨髓中(>1.050g/ml)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的含量极少。未分离骨髓中和经Percoll分离骨髓中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DNA倍体分布无明显差异,其DNA主次峰依次为16N(36%)和32N(24%),2N和4N巨核细胞占23%左右,有趣的是在经Percoll分离骨髓中2N和4N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却低于血小板GPⅡb/Ⅲa和血小板GPⅢa阳性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6.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272-278
目的利用小鼠原代巨核细胞骨髓腔移植构建血小板产生模型, 为研究巨核细胞功能及血小板产生调控机制提供工具。方法通过磁珠富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GFP)转基因供体小鼠骨髓原代巨核细胞, 将其移植入经半致死剂量辐照的受体小鼠骨髓腔, 建立原代巨核细胞骨髓腔内血小板生成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受体小鼠中供体来源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大小等指标。结果磁珠富集可将巨核细胞在骨髓细胞悬液中的比例提高40~50倍。供体来源巨核细胞能够在受体小鼠骨髓腔成功定植并正常产生血小板, 其产生的子代血小板具有与受体自身来源血小板相似的形态、大小及CD41、CD42d、CD61等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水平。结论通过磁珠富集与骨髓腔注射可成功构建小鼠原代巨核细胞移植模型, 该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巨核细胞在骨髓内产生血小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董幼镕  翟宇  陆勤 《检验医学》2003,18(2):94-9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脑梗死患者和5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Ⅷ活性(FⅧ∶C)、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β-TG、PF4的含量和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vWF、FⅧC、PC、PAI-1、β-TG、PF4、PAdT及PAgT较对照组增高,t-PA下降,患者组TM及FPS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脑梗死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减低,血小板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8.
<正> 血小板第4因子(简称PF4),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肝素因子,也是血小板激活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我所研制的“双工位血液凝固自动测定仪”测定PF4活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外尚无通过体外诱导干细胞生成具有功能的血细胞并形成产品的报道.目的: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并观察血小板产出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12006在湘雅医院及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来源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由湘雅医院提供.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按5×107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加入含L-谷氨酰胺、铁饱和的人转铁蛋白、CaCl2、胰岛素、去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及重组人血小板牛成素的StemPro-34无血清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F向巨核细胞诱导培养14~21d.吸取细胞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再次离心弃上清,余下物质即为细胞培养液中比重较小的血小板样颗粒.同法分离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主要观察指标:培养细胞与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及CD41的表达.结果:培养第10天,巨核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出现丝状物质,片有血小板样颗粒产生,第16天达高峰:培养细胞强阳性表达血小板特异件抗原GP Ⅱb Ⅲa:光镜观察培养细胞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但也可见幼稚巨核细胞样,巨核细胞旁可见血小板样颗粒:电镜观察培养细胞大多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少量呈凋亡状态,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大小、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有的血小板表面光滑,有的则呈现不规则表面.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均能对凝血酶产生聚集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具有同样的CD41高表达率.结论:脐血CD34+细胞能在体外诱导生成高纯度且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小板因子4(PF4)是体内和体外检测血小板激活和α-颗粒分泌的标记物。PF4同时也是保存期间释放的主要的CXC细胞因子。血小板保存期间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PF4的定量测定需要一种既可靠又灵敏的实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利用商业用的抗人类PF4抗体研制出一种灵敏、经济的三明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研究设计及方法研制的ELISA法用于检测人类血小板或激活的血小板分泌的PF4。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指无明显病因引起的以单纯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发病机制外,巨核细胞的生长、成熟障碍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就主要从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超微结构、凋亡异常;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其他巨核细胞相关作用因子对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三方面,阐述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旨在更深入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更新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减少伴巨核细胞减少性紫癜,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过去多归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一种形式,后来有人将其诊断为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本院从2000年2月~2002年3月,共收治8例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  相似文献   

13.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检测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5例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变化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初诊时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予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并用骨髓涂片染色法对巨核细胞进行计数分类.结果:2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9例(36%),其中5例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均升高,血小板相关抗体IgA升高2例.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5~8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5.
巨核细胞发育是一个涉及多极信号的复杂生物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巨核系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的发育和血小板的产生调控机制受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及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协同调控.从细胞的形态、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到RNA、DNA,巨核细胞的研究可谓发展迅速.现就目前所认识的调控巨核细胞成熟和促血小板生成的相关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巨核细胞生成中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核细胞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未成熟的巨核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主要由TPO、IL-1、IL-3和PDGF调控,在分化后期有TPO、IL-6和IL-11参与.多个转录因子也参与巨核细胞的分化过程,GATA-1、FOG-1和Fil-1调节早期及中期的巨核细胞生成,NF-E2参与晚期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的生成.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据报道,血小板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这种特性至少部分是通过产生杀菌分子介导的。有报道血小板的这种活性可延伸至控制疟疾。因此,体外实验证明,血小板可以通过分泌血小板因子4(PF4)与被感染的红细胞接触,在体外杀死恶性疟原虫。PF4是一种抗菌蛋白,通过与Duffy抗原结合进入细胞而起作用。Kho及其同事研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和马来西亚沙巴的346例疟疾患者(大多数为非严重患者)体内血小板的作用,研究的感染种类包括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诺氏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巨核细胞自噬水平上调对前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吉姆萨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前血小板的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自噬调节药物(自噬诱导剂Rap,自噬抑制剂3-MA)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的自噬。结果:ITP患儿巨核细胞内存在空泡状结构,自噬相关蛋白LC3-II/I和复合物Atg12-Atg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C3-II/I:ITP 1.32±0.18 vs Ctrl 0.49±0.16,P0.05; Atg12-Atg5:ITP 0.69±0.17 vs Ctrl 0.12±0.0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TP患儿巨核细胞细胞微丝排布异常,同时肌球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ITP 0.74±0.09; Ctrl 0.05±0.02,P0.05);自噬诱导剂和抑制剂能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生成前血小板并改变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Cyclin D1(Veh 1.08±0.12; Rap 0.46±0.04; Rap+3-MA 0.70±0.03),Cyclin D2(Veh 0.47±0.04; Rap 0.27±0.04; Rap+3-MA 0.41±0.03),P21(Veh 0.15±0.01; Rap 0.04±0.01; Rap+3-MA 0.05±0.01)。结论:ITP患儿巨核细胞自噬上调是前血小板形成障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小板因子4(PF4)是体内和体外检测血小板激活和α-颗粒分泌的标记物。PF4同时也是保存期间释放的主要的 CXC细胞因子。血小板保存期间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PF4的定量测定需要一种既可靠又灵敏的实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利用商业用的抗人类PF4抗体研制出一种灵敏、经济的三明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研究设计及方法研制的ELISA法用于检测人类血小板或激活的血小板分泌的PF4。扑捉抗体,检测抗体和酶结合物的最佳浓度由连续双倍稀释的重组PF4确定。本研究需要可靠的PF4定量或者整个血小板提取物用于确定理想的样品稀释度。结果连续稀释的重组PF4的最大灵敏度为10pg, 动态定量范围是100pg~2500pg的S形滴定曲线。该ELISA 法可用于检测游离钙刺激渗透血小板的分泌。在2.5×10|* bsup*|8|*esup*|血小板/ml的分泌物实验中,样品要求1 :10倍的稀释以便可靠的评估α-颗粒分泌物。结论以上参数说明,这种ELISA可检测的PF4浓度范围宽,成本低和灵敏度高。这种使用商业试剂的实验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适合于研究机构分析多个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