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直喷式柴油机燃油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昶明  卓斌 《小型内燃机》1999,28(6):6-10,22
本文提出一个适合在准维模型中使用的直喷式柴渍机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的数学模型。采用紊流射以理论推出新的壁面射流计算公式,并在正确描述喷注贯穿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涡流作用的空气卷吸模型。该研究结果用于准维模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阳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为基础,略去壁面区域复杂的传热、传质及蒸发等物理过程,在汽态喷雾的假设下,建立了以模拟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燃烧过程的燃烧率、NO形成过程为目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证明,在汽态假设下,合适的构造子模型可以对该燃烧过程做出模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利用气体流动和燃油喷雾混合的大型微机化软件包GFFSM进行的多种形态喷雾碰壁混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为了验证理论工作的精度 ,进行了必要的实验研究。为此 ,作者自行研制了一台可加压、加温、可变涡流比 ,能做静、动态喷雾试验 ,流场试验 ,真空状态试验的定容压力室试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影研究了喷雾碰壁的燃油分布状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4.
贺萍 《小型内燃机》2000,29(3):12-15,24
本文介绍了利用气体流动燃油喷雾混合的大型微机化软件包CFFSM进行的多种形态喷雾碰壁混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为了验证理论工作的精度,进行了必要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瞬态燃油喷雾的前端存在一个强烈的紊流混合前锋区,其后是浓度分布处于平衡状态的雾锥。雾锥轴线上的浓度随贯穿距离的增加而线性衰减;雾锥的径向浓度分布与剖面至喷孔的距离有关,对于充分发展的雾锥,径向浓度不同于稳定自由射流的浓度分布,而服从指数型分布规律。当喷雾与壁面撞击时,可观察到紊流混合过程出现一个从强化到减弱的有利于混合的过渡过程,但过量壁喷会在壁面上出现浓混合气层的堆积,恶化混合。  相似文献   

6.
贺萍  刘永长 《柴油机》1995,(2):6-11
本文主要论述直喷式柴油机喷雾混合特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前景,提出了今后应以改进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中喷雾的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维准稳态喷雾模型。该模型是根据Dent~[1]二维平面准稳态喷雾模型,同时考虑缸内涡流和挤流的综合作用而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在涡流和挤流作用下喷雾的分布。涡流和挤流强度可根据进气道稳流试验结果预测得到~[2]。本研究以高速直喷式6135柴油机为例,预测了喷雾的分布规律,将预测的喷束冲心线轨迹和可见廓线轨迹与实机的喷雾摄影作了比较,两者较为吻合,从而为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模型和性能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个有一定使用价值而又相对比较简单的准维柴油机燃烧模型。模型将喷入的燃油喷雾分成若干计算小区,并假定各小区之间不发生传质,各小区吸喷雾外区域卷吸入的空气和接收喷入的燃油;除利用一系列经验公式计算喷雾的轨迹、空气的卷吸、燃油在喷雾中的径向分布和缸内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外,还应用了独立的反应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3维燃油喷雾碰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萍  刘永长 《内燃机学报》1996,14(3):332-339
根据实际燃油喷雾碰壁的物理过程,基于单液滴碰壁后的性态特征,本文提出了在3维喷雾模拟框架下的一种新的喷雾碰壁数学模型,描述了碰壁液滴反弹、形成附壁射流、裂化以及油膜蒸发的现象。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对燃油垂直碰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高速阴影和纹影摄影图像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高压喷雾碰壁前后粒子速度的LDA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光束二维氩离子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柴油机高压喷雾碰壁前和碰壁后的粒子速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中液体粒子速度分布范围很宽,在距离喷嘴70mm处,粒子速度仍可达100m/s左右,且沿径向分布平坦,与气体射流速度的分布不同。在喷雾可见边界之外测量到有高速粒子存在。喷雾碰壁后,反弹粒子速度的统计值大大衰减,且主要为沿壁面爬行。滴群的运动形态类似于碰壁后的气体射流而不同于碰壁反弹的固体颗粒。  相似文献   

11.
单缸柴油机双喷油器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双喷油器燃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小缸径柴油机上使用双喷油器燃烧系统可以增加喷注的自由贯穿长度,使喷注得以充分扩散,从而促进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改善燃烧过程,同时,可以降低对进气涡流的要求,增加气门流通面积,减少流动损失。采用该燃烧系统,还可以减少气缸盖的热负荷,可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降低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性和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柴油喷雾与壁面碰撞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垂直碰壁和倾斜碰壁时壁面射流的性能,适合于在准维燃烧模型中使用。建立了新的壁面射流贯穿距离计算公式,直观地反映了影响壁面射流传播的主要因素。与试验数据对比证实了这个模型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在参数研究中,预测了喷孔直径、从喷孔至壁面的距离和喷射压力对壁面射流贯穿距离和区域空燃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热态喷雾二维两相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柴油机热态喷雾二维两相流理论模型.模型强调了液滴的湍流扩散、高压蒸发特征以及与气相场的强烈耦合作用.给出了根据该理论模型所编制的TDSP软件的部分计算结果,并就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个直喷式柴油机的准维燃烧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平  韩树 《内燃机学报》1995,13(3):231-236
本提出了一个用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计算的准维模型。这个模型按燃油喷入气缸的时间进行分区,每个区域的燃烧过程是由着火阶段即燃烧准备阶段和燃烧阶段所组成,用着火延迟期概括着火阶段的复杂物理化学现象,既反映了控制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又使应用相对简化。  相似文献   

15.
燃油撞击对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及其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春德 《内燃机学报》2001,19(2):123-127
介绍了具有油束撞击效应的轴针式喷油器在不同柴油机燃烧系统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这种喷油器运用于涡流室式柴油机时,可以起到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与排气烟度的作用;运用到直喷式燃烧系统时,发动机的运转正常,起动方便,但目前还存在燃油消耗率和排气烟度高的不足。此外,还详细介绍了这种轴针式喷油嘴产生的不同形式的碰撞效果对直喷式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涛  张克龙  胡宗成 《柴油机》2003,(6):13-16,18
共轨燃油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该技术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带来了船用柴油机技术的革命,代表了未来先进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目前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直喷式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准维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空混合与燃烧过程的多区准维模型,考虑了滴径分布、液滴蒸发、着火延迟、对流与辐射换热、缸内温度均匀化和空气涡流的瞬时角速度等影响性能和排放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紊流射流理论推出了一个壁面射流模型,在正确描述喷注贯穿的基础上细致地建立了空气卷吸模型。建立了NOx模型和反映碳烟成核、增长和表面凝聚的微观机理模型,初步分析了燃烧室形状对涡流衰减和排放的影响。通过对10个工况的计算表明,模型预测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孙民  陈石 《内燃机学报》1991,9(1):35-40
本文利用模拟在过热状态下的燃油中气泡生成理论与传统的燃油喷雾贯穿距离计算相结合,对闪急沸腾喷雾的贯穿距离和锥角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闪急沸腾喷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位置控制式、时间控制式和共轨 时间控制式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特点 ,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征、技术关键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越性 ,并提出了柴油机电喷系统发展应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燃油喷射雾化的PIV测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先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应用于燃油喷雾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燃油通过多种孔径的单孔和多孔喷油嘴喷入一个定容压力室内,采用高分辨率的CCD摄像机记录整个喷射过程,可以观察到喷雾场内部结构.结果分析显示,高速射流表面存在不稳定扰动波,在气动力作用下,液滴发生分裂破碎,呈现枝状分离表面.瞬态速度矢量图显示,气液界面处存在大尺度的卷吸涡流运动,有助于油气扩散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