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说明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并研究了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与现实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这一理论对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象化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的关系。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本质全面的对象性活动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的本质自身等性质问题,说明了对象化构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这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过程"三项互为影响的因素置于同一坐标体系进行分析,为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偏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说明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并研究了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与现实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这一理论对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隐藏着人的全部秘密。旧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主要是从传统抽象思维方式出发,用人的存在方式去推演人的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颠倒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从而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含义,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时也与教育密切相关。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到劳动能力的发展、德智体的发展,改变应试教育体系,同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一直时当代中国审美意识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应注重现实的社会文化研究,将对美和艺术的内在特征和形态的研究扩展为对艺术和社会,特别是人类存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探索,坚持审美意识形态批判,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意义和当代文化的特点联系起来,实现"马哲、中哲、西哲"的圆融会通、良性互动,强调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原创性,进而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构建人文和审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大学中同时开设,在高校学生中引起了一定的思想困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这种非对抗性的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纵观西方管理理论,关于人性的思考贯穿始终,“复杂人”假设是与现实最接近、与具体情况联系最密切的人性假设。这一假设对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也有严重的缺陷。从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对“复杂人”假设的抽象性缺陷给予尝试性的克服,重新了进行思考,以确立人本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但这一理论并非马克思凭空独自创造,其构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盛开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沃土之中的精神之花。重温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不仅能够深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科学性。阐述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精粹。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问题关涉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但它又与技术紧密相关,或者说,人们因对技术所持态度不同而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技术的维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力图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此融合的视角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生态危机,努力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在高兹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斗争就是扩大经济合理性与限制经济合理性的斗争"。他认为,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就是生态重建,而他的生态重建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入手的。  相似文献   

14.
"后革命"是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对当前社会政治状况提出的批评,是政治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它的产生和西方知识分子长久以来对社会组织模式的讨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冷战"前后的理论总结、政治实践紧密相关,整体上反映了西方知识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和近代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从本体论上来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观的基础之上;从方法论上来说表现为“内圣外王”的人的发展模式;同时,这些理论又具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色彩。这些传统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资源、理论构成模式和直接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标志性符号,然而,我们却没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上形成更多共识。这不是因为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困难,而是由于一种通过虚构的"恩格斯主义"迂回地反对马克思的西方"马克思学"思潮在全球兴起。无论作为距离马克思最近的解读优势,还是文本自身无可辩驳的证明,在辩证法和历史观等基本问题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理解是准确和生动的。因此,在这个思想挥洒的时代,如果存在恩格斯主义,那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17.
“人”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是哲学的最高原则,“人是什么”始终是人的自我认识史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试图以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对“人”的一种反思,来论述哲学从古希腊时起各个时期哲学对“人”的一种理论性阐述,通过考察这种哲学与“人”的存在关系,提出现代中国哲学不应局限于一种追根溯源的本体论研究,而更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从而为人的存在提供一种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意义和价值判断,确立人的存在之根本,为人的存在开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确立马克思理论微观基础时,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原典,承认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客观要素的价值,并有限地体现出其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客体动力观的回归;通过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主客体要素统一性的阐发,表达了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是主体与客体双重要素推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 ,系统地研究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非常迫切的。“人的需要”、“劳动”、“社会” ,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三大要素 ,而“人的需要”则是其核心要素 ,它是人的最高本质。共产主义是全面实现人的本质的最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的定义及与人的关系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制度分类和组成,辨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制度与人的具体关系。通过对制度与人关系的讨论来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制度有效性的重要之处,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