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89例,术区缺损面积1.0 cm×1.2 cm~4.5 cm×5.3 cm,以面部美学亚单位分区为原则,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等,设计局部皮瓣一期美容修复。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4~24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肿物无复发,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损伤范围较小,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厚度、色泽与缺损处相似,瘢痕隐蔽,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美学与功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各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根据各部位的情况设计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术后随访22例患者3个月~5年,皮瓣完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修复的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实用有效的方法,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27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均进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比较修复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皮瓣修复效果(切口愈合效果、色泽评分、美观度评分以及功能评分),同时对比患者修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修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愈合率为96.30%(26/27),修复后,皮肤色泽、美观度以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物质各评分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满意度为96.30%(26/27),随访1年,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3.70%。结论: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切,皮瓣成功活率高,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头面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8年8月共收治20例因外伤导致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0cm×4.0cm~7.0cm×8.0cm,缺损深度为皮肤全层至骨质表面,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形状、深度、位置和邻近组织的特点,在特定解剖区域设计合适的局部皮瓣如菱形皮瓣、易位皮瓣、旋转皮瓣、推进皮瓣等多种方法对缺损部位进行一期手术修复。结果:患者愈合率为95.00%(19/20),修复后皮肤色泽、美观度以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满意度为95.00%(19/20),随访半年,仅1例患者由于创口感染致瘢痕增生需要二次修复。结论:对于急诊外伤所致的头面部软组织缺损,在特定解剖区域设计合适的局部皮瓣一期修复,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外形和美观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依据整形外科原则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面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32例面部皮肤软组织即时性创伤性缺损,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按整形外科原则分别设计皮下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蒂皮瓣、V-Y推进皮瓣、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鼻唇沟皮瓣等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 32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 遵照整形外科基本原则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8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根据其性质切除肿瘤后,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面积,分别设计斧头状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A-T皮瓣、风筝皮瓣等转移至缺损区修复.结果 128例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至缺损区,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7个月,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局部皮瓣是临床上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且美容效果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3例患者均为面部肿物切除后圆形或类圆形组织缺损,修复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68±1.81)cm~2,在缺损周围设计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转移并缝合固定。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个月~3年,创面无明显瘢痕,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效果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8.
面部皮肤缺损几何分解后局部皮瓣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雷岳崇  谭赵云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32-1734
目的:介绍面部皮肤缺损几何分解后联合多个或多种局部皮瓣修复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形状不规则或跨越面部不同美容分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松动情况,将创面进行几何分解成2个或2个以上的规则形状的缺损,分别以相应的局部皮瓣联合修复创面。结果:对64例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成活良好。47例获随访3~12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的色泽、质地相近,切口瘢痕平软且较隐蔽,面部轮廓无明显牵拉影响。结论:采用将面部创面几何分解后联合多个或多种局部皮瓣修复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5月,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1~72岁,中位年龄27岁。原发肿瘤:色素痣18例,基底细胞癌4例,鳞状细胞癌1例。缺损部位:鼻部8例,颊部4例,颧部6例,额部2例,上唇部3例;缺损范围0.8 cm×0.8 cm~3.9 cm×3.9 cm。根据面部肿瘤部位、大小设计正方形病灶切除范围,根据周边组织移动性及皮纹方向,设计角度为45~60°的菱形皮瓣供区,无张力旋转修复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无复发,皮瓣颜色、质地与周边组织相似,无明显瘢痕增生,邻近正常组织无牵拉,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圆形肿瘤切除后缺损创面,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张海华  刘民  李辉  陈织  王慧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07-1708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形状、面积及周围皮肤情况,设计合适的皮瓣进行创面修复,修复最大面积为3.0cm×5.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局部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匹配,视觉效果好,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合适的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I期手术根据32例面部组织病损修复需要的不同特点设计并制作扩张皮瓣,II期手术切除皮损区域并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32例中,30例面部病损切除后利用扩张皮肤形成局部皮瓣一次完成修复,修复后的皮肤质地和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满意。一次修复缺损创面最大者约7cm×10cm。患者修复后皮损区愈合良好,瘢痕较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辅助植皮或应用连续扩张法完成修复。面部皮肤扩张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域的修复达到更接近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715-716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诊治的46例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选择局部旋转皮瓣进行创面美容性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选择同期进行推进皮瓣修复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n=4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恢复效果、瘢痕外观[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scale,VS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效果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面部修复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进皮瓣修复相比,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介绍应用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将2个或2个以上的局部皮瓣联合分区修复创面.修复皮瓣的面积为1.5 cm×2.0 cm~4.0 cm×5.0 cm,并将切口线沿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如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设计,使切口隐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87例患者获随访1~48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肿瘤患者无复发.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是在遵循面部分区原则及保持面部固有形态结构特征的美学基础上,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观察.方法:自2008年08月至2010年08月采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缺损创面32例,缺损面积最小0.5 cm×0.6 cm,最大2.8 cm×3.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台,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对于面部缺损直接缝合张力大或可能引起面部器官移位的创面修复,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各种外伤及烧伤导致面部出现大面积瘢痕,或者先天性面部血管瘤及黑色素痣需要整形手术治疗时,由于面部皮肤缺损较大,经手术直接切除缝合或应用局部扩张皮瓣不能完全矫治时,应用颞浅血管束颈部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修复面积较大,而且皮瓣的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相似,外观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面积最大者10cm×5cm,最小者5cm×3cm.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面部形态满意.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拟修复区域旁顺皮纹方向设计近似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近缺损侧。于三角形皮瓣两腰切开皮肤,向下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组织蒂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切口Ⅰ期愈合,形态、质地好,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定,操作简单,是修复面部小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Burow's推进皮瓣在面部创面功能与美容性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介绍应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遵循肿瘤切除的原则和面部分区修复的基础上,应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肿瘤和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使辅助切口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尽可能隐藏切口线.结果 本组共84例患者,面部缺损面积最小为1.0 cm×2.0 cm,最大为3.5 cm×6.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61例获随访1~50个月,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相似、匹配良好,且未见肿瘤复发病例,切口线相对隐蔽、切口瘢痕平软,面部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均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结论 利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创面,辅助切口少且切口相对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较自然,过渡平滑,创面修复后外形结构特征更为自然,可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结构和美容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36例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68±2.23)cm~2。按鼻部亚单位和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大小、深度及部位,分别在鼻唇沟设计"风筝"皮瓣(9例)、改良菱形皮瓣(19例)、旋转皮瓣(6例)、局部皮瓣(2例)修复,全部创面与皮瓣匹配良好。结果:36例患者中有29例评价为优;5例为良;2例为一般;0例为差,总有效率为94.4%。本组病例皮瓣100%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良好,患者对面部形态及美学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