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安  李明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475-4476,4480
生产调度管理是炼化企业指挥生产活动的核心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和控制生产成本的基础.将动态调度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推行生产活动标准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炼化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效益点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索企业信息系统设计的新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是确保炼化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控制理论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前些年,作为生产过程控制的最高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全面推进的今天,已经被大多技术人员和学者确定为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以ERP为核心的炼化企业信息化的最基础内容之一,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统筹规划,避免投资不到位而影响企业信息化效果.当今供应链技术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为此本文从企业信息化规划角度,谈谈如何发挥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的基础作用,实现与MES、APS、ERP等信息系统及DCS、PLC控制系统有机整合,做好在炼化企业的应用,从而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相似文献   

3.
企业效益点分析与石化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管理工作是炼化企业发现生产问题,保证安全生产和控制生产成本的基础.将计量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推行生产活动标准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炼化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计量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企业信息系统设计的新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管道储运(分)公司是集团公司唯一从事油气储运的专业化管理企业,目前在役长输管道18条,管线累计长度近4 000 km,设有63座输油站库,分布在9个省(直辖市)、38个地市、93个县(市),主要担负着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和进口原油的接卸、中转及输送任务,为中国石化所属的20多家炼化企业提供原油.2004年,累计实现安全输油3 900多万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经济时代,炼化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智能化工厂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大数据的特征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对大数据处理技术在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技术初探。  相似文献   

6.
在某大型炼化生产企业中,数据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石油,从原料进厂、调度排产、生产运行、储运销售各个环节、各个专业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我们被这些数据资源包围,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数据进行一站式整合、挖掘、分析、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这里数据可视化不仅仅是统计图表的堆砌,还是借助于图形的方式展示事物原理、规律、逻辑的一种方法。目前数据可视化主要通过编程和非编程两类工具实现,本文着重讲述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数据可视化,并在炼化生产企业中应用,通过ODS技术集成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对炼化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分析,提升企业生产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各大石油集团新建炼化项目的相继上线,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该文深入细致的分析了新建炼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储运监控管理系统是既异于生产过程控制,又异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领域.为实现储运监控管理系统软件的组态化,提高系统生产效率,便于用户对系统进行变更和扩展,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福建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共同研制了“储运监控管理系统组态软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化炼油企业生产过程中油品储运损失比较大,无法通过正算的方法科学得出其损失值、损失结构和比例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数学模型正算的原理说明油品储运损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与物料平衡反算法相比,基于数学模型的正算法实现了储运损失从定性分析到量化、半量化分析的跨越,改变了储运损失统计上传统平衡方法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储运损失正算的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油品储运损失的正算数学模型,首次定量地分析了炼油企业油品储运损失的组成和分布,分析出了炼油企业油品储运损失的主要油种和途径,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加工损失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是企业提升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怎样才能与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真正地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效益,这是所有企业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石化炼化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价值活动,引入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变革与CIMS系统相结合,探索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