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e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已经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探讨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感染宿主后的发病机制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变化,本文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并与正常组作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高低不一 .SARS组进展期患者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高低不一。SARS组进展期患者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 患者血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和TNF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并按病灶大小分为大、中、小脑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天后开始上升,7天时达高峰;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以大梗死组最明显,中、小梗死组次之;14天时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后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含量观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61031)殷少军,刘仕英,李公宝,蔡娟,许福亮我们对98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焦栓林,申德林,张成道近年,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作为免疫监视系统或肿瘤标记物之-已开始用于临床。我们采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3例临床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旨在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P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并与对照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SAPS组进展期患者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 患者血清TNF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TNF含量变化反映了细胞因子效应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评价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含量变化。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48例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T3、T4、FT3和T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甲状旁腺素水平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病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探针制备、克隆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7冠心病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利用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从植物血凝素活化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成功构建了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重组体,经测序确认为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同时利用随机引物标记基因探1针,经核酸杂效显示冠心病患者人白细胞介素17mRNA表达明显增加,其相应血清标本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亦增高。示冠心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IgE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  王丹琪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822-823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IgE含量变化及意义赵斌王丹琪夏国光张冰本试验通过对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测定血清IgE、白细胞介素(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L-4和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检测其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DUS)检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量,旨在探讨NO及IL6、IL8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含量变化。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 48例SAR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T3、T4 、FT3和T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甲状旁腺素水平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病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含量严玉兰,吴广利,张树林,陈太平,赵英仁,李义方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血清sIL-2R水平与肝损害程度明显相关。但对不同临床类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入选的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根据测定的baPWV值的四分位数,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即baPWV<1444 cm/s组、1444 cm/s≤baPWV<1767 cm/s组、1767 cm/s≤baPWV<2169 cm/s组和baPWV≥2169 cm/s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高baPWV值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低baPWV值组患者升高,四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5、0.556及0.447,P均<0.001),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的血清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血清和局部脑缺血组织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缺血不同时间,应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受损脑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结果发现,缺血组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0含量在大脑中动脉闭塞3h处于较低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6 h达最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1),随后逐渐升高(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含量在3h最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随后逐渐升高(P<0.05).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10对脑缺血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部分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给予清热祛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无论从发病条件、病变脏腑,还是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IL-6含量升高,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及检测指标均有改善。结论:血清IL-1、IL-2、IL-6含量升高可能为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以进一步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4例SARS患者,观察了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其中46例患者系统检测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 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和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部分病例进行了肝脏B型超声和病理学检查。另有15例健康者及22例同期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37.7%的SARS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其中43.1%轻度升高(<80 U/L),56.9%中度升高。肝功能异常以ATL单项增高为主(70.7%),其次为ALT与AST同时异常(22.4%),少数单纯AST增高。75.9%患者转氨酶在2周内恢复正常,有4例入院时转氨酶正常而在住院过程中升高。重型SARS患者转氨酶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型,x~2=19.28,P<0.05。住院期间24.0%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28.6%前白蛋白降低,8.4%总胆红素升高,72.7%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或(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异常。IL-1等6种白细胞介素与TNF—α在急性期均显著高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t=1.67~6.48,P<0.05~0.01。ALT异常组IL-1 β、IL-6和IL-10显著高于ALT正常组,t-2.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26)、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6)、稳定型心绞痛组(n=14)和对照组(n=14)。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随访并观察各组30天、90天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降低(P(0.01)。具有高水平血清胎盘生长因子的患者在随访30天及90天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具有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0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可能是早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力指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斑块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方法 38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对照组;30例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8例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增高,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升高,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AS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通过测定AS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探讨IL-6在AS发病中的意义及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