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主要标准。最新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能可视化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本文对OCTA在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封亮旗 《吉林医学》2022,(2):497-500
目的:对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OCTA在ICNV的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经OCT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ICNV患者22例(22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25例(5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血流情况。以分光谱振幅去相关O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及视乳头大血管直径,分析与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平均缺损度的相关性。结果:伴有晚期青光眼视野损害的25眼视盘毛细血管平均密度为(7.56±1.44)μm,视盘大血管直径为(91.16±12.12)μm;伴有早期视野损害的对照组数据为(8.68±1.65)和(99.56±11.55)μm。视盘旁毛细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血管成像可以方便无创观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血流情况,可以作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的提高而上升,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OCT-A的技术原理及OCT-A的...  相似文献   

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新型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凭借其安全无创、快捷、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优点,在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高效、高分辨率的新型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视网膜结构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的致盲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本文将综述OCTA在临床诊断监测干、湿性AMD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R)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OCTA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CCSCR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i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OCT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FFA表现为中浆特征性的高荧光渗漏,但结合ICGA和频域OCT的影像学特征并未发现明显的CNV形态及荧光渗漏表现。其中,OCTA在21只患眼中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正常,未见明显CNV形成;剩余9只患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异常血管,B?scan扫描的定性分析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方血流信号丰富,证实了其血管化性质。结论:OCTA可以分层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了解CCSCR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提高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诊断率;在无法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能明确隐匿性CNV的存在时,OCTA可以发挥其快捷无创的优势,帮助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轻度NPDR组(63眼)、中度NPDR...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 选择29例(36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6.00 D~-17.25 D),观察术后第3天及1周黄斑部OCT改变.结果 12眼表现为黄斑水肿,视网...  相似文献   

11.
杨双  李鸿 《重庆医学》2023,(19):3004-3009
异常屈光状态如近视、远视、屈光参差等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并表现出不同的眼底循环系统改变。对不同屈光状态下眼底循环系统改变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异常屈光状态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制订干预措施、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项简单、快速、无创的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在眼底疾病的诊疗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其通过扫描血管内红细胞的运动,清晰显示出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密度与组织结构形态,为研究不同屈光状态的眼底循环系统改变提供了可能。该文对OCTA在不同屈光状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泽斌  陈子林 《医学综述》2012,18(10):1575-1577
黄斑病变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但由于其伴随的广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使临床观察较为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黄斑部结构改变。OCT的应用使临床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观察变得更加可能,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现对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查文丽  陈梅珠  余海跃 《安徽医学》2015,36(11):1428-143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眼部主要的并发症[1],可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2],已成为我国的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导致 DR 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3],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20年内 DME 发病率大约分别为28%和29%[4]。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 DME 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诊断 DME 的主要手段是眼底镜和眼底照相,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已成为研究 DME 患者视网膜、脉络膜特征性改变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 OCT 在 DME 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OCT 在 DME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 DME 的早期发现以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病理改变.方法采用Zeiss OCT 3 A黄斑区扫描程序,对观察组21例36只眼,以视物变形、变暗,复视,近期视力下降为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以及对照组11例21只眼为无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的眼轴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主诉症状组:主要表现为黄斑裂孔2例2只眼,玻璃体后脱离3例4只眼,视网膜前膜2例2只眼,视网膜劈裂2例3只眼,黄斑区视网膜浅脱(局限性色素上皮脱离和局限性神经上皮层脱离)5例7只眼,黄斑区CNV4例6只眼,视网膜玻璃体黏连2例2只眼,眼底后极部OCT扫描异常率为86.3%,未发现异常者2例4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以及矫正视力与黄斑区异常OCT表现直接相关.而FFA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者为14例22只眼,异常率仅为26.3%.无主诉症状组:仅有1例1只眼见黄斑颞侧视网膜前膜.结论建议对高度近视患者定期采用OCT检测将有助于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表层血管骨架、血流密度和无血管区,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表层血流变化.方法:研究组纳入3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8眼,取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6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裂隙灯、眼压、B超和眼轴测量,应用OCTA对黄斑区...  相似文献   

16.
弱视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几年来眼科学者的研究重点,研究弱视的发病机制对弱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网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研究中,利用OCT技术检测,表明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一定的改变,本文综述了OCT技术在弱视中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42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黄斑劈裂组和非黄斑劈裂组的年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比较。观察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OCT扫描发现黄斑劈裂17例25眼(32.1%),其中黄斑劈裂合并黄斑前膜2眼,合并玻璃体牵拉2眼。有视物变形、暗影、视力下降等症状26例51眼高度近视发现黄斑劈裂14例22眼,无症状16例27眼发现黄斑劈裂3例3眼。年龄、视力、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对黄斑劈裂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心凹,以外层劈裂多见,均累及2~4个象限不等。外层劈裂15眼,混合性劈裂10眼。外层劈裂可单独存在,中、外层劈裂及内、中、外层劈裂可共存于同一患眼。近视屈光度对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随访12~20个月,出现黄斑前膜2例2眼,2眼有玻璃体牵拉的黄斑劈裂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黄斑裂孔1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定期OCT检查有助于黄斑劈裂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能明确黄斑劈裂发生的层次和清晰显示黄斑劈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19.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盘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特征性缺损缩小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视网膜血流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发展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分层血流量化分析,对评估青光眼中视乳头、视网膜、脉络膜周围区域的微血管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