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食同源"植物酵素含有丰富的有益菌和活性成分,结合了药食两用植物的药效作用和酵素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成为近年来酵素产品开发的新热点。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药食同源"植物酵素的主要微生物和酶类、活性成分、保健作用、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药食同源"植物酵素的深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方发酵的酵素产品中活性物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蔬菜、水果、菌类和药食同源植物为原料,经多种益生菌天然发酵而产生的不同配方的酵素产品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并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酵素产品中的蛋白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脂肪酶活力、总酸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表现为22种蔬菜+22种水果+10种药食同源植物发酵22种蔬菜+22种水果发酵22种水果发酵11种蔬菜+11种水果发酵22种蔬菜发酵。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23,(11):246-247
<正>特邀主编:方海田、田金虎、龚桂萍食药同源的植物原料是指兼具食用价值和一定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以枸杞、红枣、沙棘等为主的食药同源原料在保健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传统上对食药同源原料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绿色高效制备、结构精准解析、靶向构效机制解析等技术的发展,需要从新的高度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创制食药同源食品,如食药同源原料中关键功能组分的绿色高效梯次制备、关键功能组分的精细结构解析及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机制等。为此,本专栏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对目前国内外食药同源原料及功能机制等进行研究,旨在为新时期我国食药同源原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参考,也为我国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明确报道的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葛根、葛花、丹参等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和鼠李糖乳杆菌217-8发酵制备成酵素,对其黄酮、葛根素、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酵素与原材料对照,其葛根素含量提高了7倍,黄酮含量提高了3倍,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倍,多酚含量提高了80 mg/L,抗氧化能力提高了92%,以上指标均是与加速酒精代谢及保护肝脏相关的指标。因此,优选并配伍的葛根、葛花、丹参、山楂、云茯苓等药食同源原料经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制备成酵素,可将其天然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并有效释放,同时产生有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解酒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药食同源植物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外对药食同源植物的研究从整体疗效的判定深入到了对特定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和构效关系研究。经炮制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含量和功效活性都会发生改变。目前,有关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功能成分的含量和功效等影响尚未有系统的总结,实际应用时常根据经验选择炮制方法,缺少理论支撑。因此,本文分析并总结了蒸制、炒制、炙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对常见药食同源植物中主要功能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有机酸等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抗氧化能力、免疫活性和改善肠胃功能等功效活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炮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公布以前,凡使用69种“药食同源”制成的保健品均属于食品。按照新的管理办法,不论是否使用“药食同源”之品,只要是功能性保健食品(如抗衰老、抗疲劳、减肥、免疫调节和改进学习记忆等)就不属于一般食品,必须按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报批。同时,鉴于“药食同源”之品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和现代科学实验依据,因此,“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可免作毒理学实验,即不必提交安全性实验报告,食品与药品区别在于后者有严格的使用剂量要求。以药食兼用之品为原料报批保健食品仍需严格规定使用剂量。关于“药食同源”品种的功效成分定性、定量检  相似文献   

7.
食疗果品众多,枣是其中之一。枣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药用成分,是其成为药食同源果品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出发,聚焦枣果的养生、可食疗、大众化等特点,对枣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为提高枣资源利用率、增加枣产品附加值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根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综述近年来葛根在面点、饮品、乳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葛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产品,可分为食用酵素、环保酵素、植物酵素、菌类酵素和动物酵素等10个类别。近年来食用酵素产品因其特异功能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此深入探讨食用酵素的主要功能,为消费者正确认识食用酵素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基于整理现有文献、政策法规及公开数据等,探讨“药食同源”的起源及内涵,梳理中药材产业和“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政策方向明确,国内外关注度持续提高,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增长主力,“药食同源”类中药材进出口强势;但存在研发投入不足、“药食同源”类食品品牌价值低、受国外“药食同源”类食品企业威胁、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结论:建议以创新为动力,引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效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外市场;加强融合发展,促进增值增效。  相似文献   

11.
药食同源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糖和降脂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的来源、提取工艺和分子结构均对多糖的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该文总结近年来药食同源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充分挖掘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富含活性多糖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食药同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药同源”以药膳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固防线,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市场上食药同源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食药同源产品掺假手段复杂多样,食药同源产品的溯源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产地溯源技术以保障食药同源产品的“道地性”和“特色性”为主要目的,同时,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食药同源产品的真实性和食药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以截至2021年6月的中文数据库知网、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和Pud Med收录的期刊、硕博论文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溯源技术在食药同源产品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衰老机制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通过阐述药食同源植物成分促进益生菌增殖,植物有效成分在益生菌分泌酶系转运下吸收,益生菌发酵药食同源植物可产生新的利于吸收成分、增强活性、降低副作用等三方面综述益生菌与药食同源植物的协同作用;足量的活菌数是益生菌产品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结合适当益生元(如药食同源植物成分)的合生元产品可保证菌株的存活,还可提高益生菌产品的功能性。展望开发以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为益生元的新一代合生元产品。  相似文献   

15.
山药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薯蓣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南部各省区域,在《山海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山药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淀粉酶等各类有益物质,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有非常好的药用功能,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本文通过对山药的发展历史、食用价值和药用功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来体现出山药药食同源的价值,希望能够为山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用酵素是一种以动物、植物、食用菌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可供人类食用的酵素产品。随着人们饮食要求的日益提高,食用酵素因其具有多功能特性而开始被食品界学者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人们对食用酵素的了解仍有所欠缺。因此本文简介了食用酵素发酵机理、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综述了食用酵素潜在的功能以及目前食用酵素产品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促进食用酵素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药食同源植物因其不良反应小、药用价值高、天然、安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十年来,液质联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药食同源植物功的功效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本文从LC-MS技术的发展和药食同源植物研究中LC-MS技术应用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LC-MS技术分析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药食同源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美峰 《食品安全导刊》2022,(8):173-175,182
在药食同源食品检测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程度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检测技术不完善、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以及缺乏先进设备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药食同源食品在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气相色谱法在药食同源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药同源理念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研究发现从食药同源植物里提取的多糖成分能够影响肠道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组成,从而发挥调控肠道稳态并改善机体病症的作用。随着植物多糖活性研究的深入,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理论研究利用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医药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基于机体中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可通过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炎症因子、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炎症、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作用;论述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类多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桑椹是药食同源类小浆果,富含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酚类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安神助眠等功效。为解决桑椹不易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同时保留其原有的营养价值,对桑椹进行酵母菌发酵、醋酸菌发酵、乳酸菌发酵等生物发酵后可得到桑椹酒、桑椹果醋、桑椹酵素等系列产品。该文综述桑椹浆果的研究现状及桑椹生物发酵制品的开发,为后续桑椹的精深加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