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22年9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并提取文献信息,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篇,共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组的主要疗效肾脏应答(PERR)发生率、完全肾反应(CRR)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7,95%CI:1.19,2.34,P=0.003;OR=1.72,95%CI:1.18,2.49,P=0.005),且使用贝利尤单抗联合霉酚酸酯基础治疗后的肾脏反应效果更佳。贝利尤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75,1.44,P=0.80;OR=0.82,95%CI:0.57,1.18,P=0.29)。结论 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治疗如霉酚酸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联合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对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resistant Kawasaki disease, KD)再次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遵循Cochrane方案,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有关联合治疗IVIG无应答型KD的相关文献,不限语种、地区、有无盲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联合治疗对IVIG无应答型KD再次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纳入文献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进行亚组分析。使用漏斗图评价纳入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KD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无效,36 h后体温仍超过38.5℃,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515例KD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IVIG敏感者476例,IVIG无反应者39例,发生率为7.57%(39/5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ALT、白蛋白及IVIG用药方案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7.57%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白细胞、血红蛋白、CRP、血沉、ALT、白蛋白及IVIG用药方案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首次静注人丙种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至2014年在我院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不敏感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或退热2-7d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首次治疗有效者为敏感组,首次治疗无效者为不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2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23例对首次IVIG无反应,发生率5.7%(23/402),与敏感组相比,不敏感组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明显增高;23例不敏感患儿,全部给予第二次IVIG治疗,有效11例,5例对二次IVIG治疗仍无反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另外7例直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均热退。结论:本研究显示5.7%KD患儿对首次IVIG治疗不敏感,其特点为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05)。恢复期有CAL(CAL组)178例(22.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630例(77.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43%)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12周为371例(88.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2.0 g/ kg治疗1次;治 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泼尼松2 mg/ (kg·d)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 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院时和初次治疗后36 h 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D-dimer水平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发生CAL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滴注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急性期炎性反应指标,快速控制血管炎症,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延迟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78例记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d内接受IVIG治疗且在性别、年龄、体重与之匹配的患儿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BC、NEUT、HGb、PLT、AI用、AST、TB和CRP等,并计算改变分数(Fractionalchanges,FC);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急性期及恢复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例数,CALs包括冠状动脉扩张(CAD)和冠状动脉瘤(CAA)。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典型川崎病(IKD)的例数、发病至IVIG的时间、NEUT、ALT及CRP明显增高,PIJr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T、ALT和CRP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急性期和恢复期,观察组CALs总例数(CAD与CAA之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延迟IVIG治疗与早期IVIG治疗对KD患者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相当,但延迟IVIG治疗与CALs的发生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血清CRP变化水平预测IVIG治疗不敏感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首剂IVIG(2g· kg-1·d-1)治疗后48 h退热为A组,未退热者再予相同剂量IVIG,次剂48 h退热为B组,继续/反复发热为C组.所有患儿均在首剂IVIG前、首剂48 h后(次剂IVIG前)抽取CRP.分析各组CRP变化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关系.结果 纳入病例146例,男性患儿84例,女性患儿62例,A组110例,B组26例,C组10例.发生CALs 20例,A、B、C组分别有8(7.3%)、5(19.2%)、7(70.0%)例.CALs阳性与阴性患儿首剂IVIG前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比较,首剂IVIG治疗前组间CRP水平、最终形成CALs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CRP水平的变化与CALs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对首剂IVIG不敏感的患儿更易患CALs,治疗48 h后CRP水平仍然较高者更易发生CALs;对首剂IVIG不敏感者在首剂IVIG治疗后48 h CRP仍然较高时,很可能对次剂IVIG仍然失败,应及早考虑对此类表现的患儿使用更强的抗炎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程10天后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能否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发生。方法:按是否使用IVIG治疗将本组25例KD患儿分为A、B两组,A组:IVIG 2 g/(Kg.d)一次静脉注射,B组:未使用IVIG治疗。统计两组患儿CAL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分别在病程3~4周和0.5年时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D病程10天后使用IVIG治疗可减少CAL的发生率,尤其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KD病程10天后尽管可能无发热症状,但仍需静脉注射IVIG。  相似文献   

10.
刘蕾  宋晓翔  鱼敏逸  封其华 《安徽医药》2023,27(5):1022-1026
目的 寻找本地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人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且在发热病程小于5 d时使用IVIG的川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IVIG敏感组、IVIG抵抗组病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122例符合条件的川崎病病人纳入研究,23例为IVIG抵抗,占18.85%。IVIG抵抗组与IVIG敏感组病人之间性别、年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抵抗组病人急性期及随访半年后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s)发生率与IVIG敏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抵抗组病人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红素(TB)[(24.44±23.07)μmol/L比(9.89±8.17)μmol/L]水平显著高于IVIG敏感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271.17±62.08)×109/L比(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细菌感染性疾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KD患儿共299例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入院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无感染组(150例)及感染组(1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热程、冠状动脉瘤、血液及生化指标等。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使用前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两组患儿不完全川崎病百分比、冠状动脉瘤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感染组患儿WBC计数明显较高(t=2.663,P<0.05)、CRP明显升高(t=2.059,P<0.05)、无菌性脓尿比例明显升高(χ2=33.173,P<0.05),两组间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中存在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灶,婴幼儿较多见,细菌感染可能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相关,但对KD患儿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于这部分患儿,在大剂量IVIG治疗同时,亦应早期给予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摘要]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 全身中 、小血管自限性炎症为特点的发热出疹性疾病。 该疾病可损伤冠状动脉 ,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 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 ,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和生命。目前,主要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静脉输注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作为 KD 的初 始治疗方案 ,能使 90% 的患儿迅速退热,冠状动脉损伤 (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降低至 3%-4% 。 然 而,有些 KD 患儿接受初始治疗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 热 ,并有更高的概率出现冠状动脉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治疗困难,可考虑为难治性川崎病( refractory Kawasaki disease)。 日本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KD患儿接受初始治疗 24 h 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1] 。 韩国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 KD 患儿接受两次 IVIG 和大剂量阿司匹 林治疗 ,联合或无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6 h 后 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 (体温≥38 ℃或 100.4 ℉)[2] 。 目 前国内外对难治性 KD 尚无统一定义,还有“ IVIG 无反应型KD冶、“IVIG 耐药型 KD冶及“IVIG 非敏感型 KD冶等多种 表述 。 国内外难治性川崎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笔者对难 治性川崎病的治疗进行综述 。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VIP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合计2 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MD=5.73,95%CI(2.88,8.58),P<0.000 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OR=0.32,95%CI(0.24,0.43),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0.91,1.64),P>0.05]。结论:对于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氯吡格雷,能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少MACE发生率;在安全性方面,两者的主要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伤及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及多脏器损害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伴CAL患儿31例、无CAL患儿144例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12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伴CAL患儿在年龄、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时间、热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方面,与无CAL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患儿左室扩大和心包积液的发生率高于无CAL患儿(P<0.05).结论 年龄<6个月、热程和IVIG治疗时间延迟、Hb和Hot降低是KD发生CAL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巴爽  张宏艳△ 《天津医药》2018,46(11):1181-1185
摘要: 目的 探讨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 (CRACM1/ORAI1) 基因rs37415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与川崎病 (KD) 易感性及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CALs) 是否相关。方法 将确诊的46例KD患儿 (病例组) 和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 纳入本研究, 并根据是否出现CALs将病例组分为CAL组 (20例) 和无CAL (NCAL) 组 (2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ORAI1基因rs3741596位点SNP,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到ORAI1基因rs3741596位点SNP, 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分别为0.712和0.499, 均P>0.05), 而在CAL组和NCA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分别为 6.524 和 6.891, 均 P<0.05); 携带 G 等位基因使 KD 患儿并发生 CALs 的危险性增加(OR=5.444, 95%CI: 1.386~ 21.380)。结论 ORAI1基因rs3741596位点SNP可能与KD易感性无相关性, 但与KD并发CALs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FK)与环孢素A(CSA)在治疗肺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Sci、Cochrane图书馆及CBM数据库,纳入FK对比CSA治疗肺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RCT(331例受试者),分析显示: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K组新发糖尿病患者多于CSA组,从CSA组转用其方式治疗的患者多于FK组;1年内总存活率及梗阻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两组相似.结论 基于当前证据,肺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治疗,FK与CSA比较能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会导致更多新发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虽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可以有效的治疗川崎病(KD),但仍有10%~20%的KD患儿对初始剂量IVIG治疗无反应,使他们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风险增加.对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方案仍有争议.其他疗法主要包括再次输注IVIG、糖皮质激素药物、TNF-α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MTX治疗、血浆置换等.本文综述初始剂量IVIG无反应性KD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米卡芬净治疗真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探讨米卡芬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数据库Web of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临床试验资料库、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从建库至2011年3月31日的所有相关文献及参考文献,应用Rev-Man5.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到181篇文献记录,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7篇文献。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米卡芬净的抗菌效果优于氟康唑(P=0.008),但与脂质两性霉素B的抗菌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8)。米卡芬净与对照组在治疗不同类型念珠菌感染上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米卡芬净组与氟康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0),与脂质两性霉素B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但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低于脂质两性霉素B(P=0.001)。结论:米卡芬净是氟康唑和脂质两性霉素B的良好的替代用药。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所得结果还需国内研究数据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普拉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比较普拉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28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5 8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拉格雷组在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78,95%CI(0.64,0.96),P=0.02]及心肌梗死(MI)发生率[RR=0.68,95%CI(0.51,0.92),P=0.01]方面优于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不良心血管结局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与替格瑞洛相比,在ACS患者中使用普拉格雷可以降低MACE及MI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不良心血管结局和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比较英夫利昔单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难治性川崎病(r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英夫利昔单抗与IVIG治疗rKD疗效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8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英夫利昔单抗可提高rKD治疗有效率(OR=2.45,95%CI1.47~4.09,P=0.000 6)、缩短患儿发热时间(SMD=-2.04,95%CI-3.96~-0.12,P=0.04)。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OR=1.10,95%CI0.62~1.95,P=0.74)、冠状动脉瘤发生率(OR=1.06,95%CI0.52~2.17,P=0.88)、冠状动脉Z值-最大值(SMD=-0.30,95%CI-0.35~0.95,P=0.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复给予IVIG治疗比较,英夫利昔单抗可提高rKD患儿治疗有效率,缩短发热时间,两者安全性相似,但对于心血管尚未发现明显保护作用。受样本量及文献质量限制,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