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汪婕  冯涛  杨梦露  王晶 《声学技术》2019,38(3):334-339
将薄层材料看作三层复合材料的中间层,通过实测得到材料的总传递矩阵和前后两层材料的传递矩阵,中间层材料的传递矩阵可由前材料传递矩阵的逆矩阵、组合材料整体传递矩阵和后材料传递矩阵的逆矩阵相乘得到,由传递矩阵可计算得到中间层材料的声学特性。以基毡和海绵材料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并验证中间层材料声特性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为薄层材料法向吸收系数和隔声量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材料数据由于小样本、高维度、噪音大等特性, 用于机器学习建模时常常会产生与领域专家认知不一致的结果。面向机器学习全流程, 开发材料领域知识嵌入的机器学习模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材料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数据驱动的材料性能预测的可靠性。本研究针对机器学习应用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阶段, 提出了融合材料领域知识的数据准确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材料专家认知构建了材料领域知识库。然后, 将其与数据驱动的数据准确性检测方法结合, 从数据和领域知识两个角度对材料数据集进行基于描述符取值规则的单维度数据正确性检测、基于描述符相关性规则的多维度数据相关性检测以及基于多维相似样本识别策略的全维度数据可靠性检测。对于每一阶段识别出的异常数据, 结合材料领域知识进行修正, 并将领域知识融入到数据准确性检测方法的全过程以确保数据集从初始阶段就具有较高准确性。最后该方法在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激活能预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异常数据并进行合理修正。与原始数据集相比, 基于修正数据集的6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 在最优模型上R2提升了33%。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超声测厚法声波频率低、衰减大,难以检测薄层材料厚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超声的薄层材料厚度检测新方法。该方法所用激光超声波中心频率高、衰减小,可实现声波的非接触式激发与接收,厚度检测精度高;提出一种超声回波信号特征量提取方法,能精确获取声波在薄层材料内传播时间,进一步减小了厚度检测误差。搭建试验系统对不同厚度铝合金试样块进行检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可剝性塑料不仅是可贵的防锈材料,而且也是理想的包装材料。它能方便地涂于物件表面,形成一层无色透明的光亮薄层,不拈手,不发脆,强度高。当需要除去的时候,仅需用手将它剝下,而物件本身则仍光洁如初,即可供使用。因此,对于军械制品的防锈,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可剝性防锈塑料保护层可分为热浸类,冷浸类(熔剂类),茧式类三种。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材料薄层超声表征方法——纵波脉冲回波法和兰姆波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比较了它们的应用情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等。纵波脉冲回波法简单易行,能够获得薄层厚度、声速和衰减等信息。但实验结果受薄层介质的声衰减和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对探头的性能要求较高。兰姆波法主要用于表征薄板类材料,无需较高检测频率,可以测得板中纵波和横波的声速、板厚和板与板之间的结合特性等,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发射和接收探头之间的距离和倾斜角度需要严格控制,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6.
<正> 瑞典科尔沃(KELVA)卷材除尘系统瑞典KELVA(科尔沃)非接触式卷材除尘系统由带有静电消除装置的非接触式除尘头,进气过滤单元,集尘过滤器,及控制单元组成。由静电消除装置除去表面静电由特殊设计的除尘头将材料表面与空气的粘滞层破坏除尘头产生吸一吹一吸三股高压气流使材料产生高频振动材料表面灰尘产生松动后被除尘头两侧腔体产生的真空吸力吸走,达到除尘的作用除尘率高,可除去小至0.3微米的粉尘颗料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分离膜材料的表界面工程主要着眼点在于:运用表面改性和功能化方法提高传统聚合物分离膜材料的服役性能,赋予其表面不同于本体的结构特征,建立构筑聚合物分离膜材料表面选择性分离层的新途径,阐明膜表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实现聚合物分离膜材料的高品质化与多功能化.本文就聚丙烯微滤膜的仿生修饰与仿生矿化以及薄层复合纳滤膜选择性皮层的"可控"构造择要进行了总结和再思考.所介绍的仿生修饰与仿生矿化方法同样可被用于其它聚合物乃至无机分离膜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聚多巴胺及其系列共沉积涂层可用作薄层复合膜的选择性皮层,或用于界面聚合薄层复合膜的中间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界面聚合,获得一类超薄选择性皮层的高通量水处理纳滤膜.  相似文献   

8.
尖晶石锰酸锂电池容量衰减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抑制锰溶解是减少其容量衰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MnCO_3和Li_2CO_3为原料,采用球磨结合高温固化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LiMn_2O_4原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实现对尖晶石锰酸锂进行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将包覆后材料经过高温长时间煅烧,使得金属钛离子能扩散到锰酸锂颗粒材料表层中,形成LiTi_xMn_(2-x)O_4尖晶石结构薄层.通过对锰酸锂在高温电解液中的溶解对比性试验,给出掺杂薄层作用的直接证据,并对全电池高温环境下电化学循环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锰酸锂颗粒表面涂覆TiO_2后,经过750℃煅烧6 h,实现了在尖晶石LiMn_2O_4表面形成了LiMn_(2-x)Ti_xO_4掺杂薄层,其形态、结构均与LiMn_2O_4类似.表面掺杂TiO_2工艺能够显著抑制LiMn_2O_4高温环境下的锰离子溶解,提高锰酸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大规模制备形貌可控的中空纳米炭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以金属氧化物为模板,利用乙苯分子在金属氧化物表面高温快速产生的积炭为炭源,除去模板后可以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纳米炭材料。该方法简单、高效、低成本,具有普适性,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表面活性剂为炭源。利用该方法,以实验室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和商业的氧化锌纳米球为模板,分别成功的制备出中空纳米炭管和中空的纳米炭球。该合成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制备其它形貌的中空纳米炭材料并用于催化和能量储存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图像处理在物体表面洁净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物体表面的洁净度进行检测和实现的方案,阐述了用数学形态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高洁净度物体表面具有符合定义、准确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本实验通过电荷作用层层组装带正电的细胞外基质胶原和带负电的肝素,在钛表面形成多层仿生膜,以改善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钛通过氢氧化钠处理,表面形成多孔结构,并产生碱性羟基,之后将其浸泡于多聚赖氨酸溶液中,然后将材料交替浸泡于肝素和胶原中,最后一层为肝素,通过电荷吸引形成多层膜.通过傅立叶红外漫反射(FTTR)检测各步反应后表面基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面形貌的变化,初步说明肝素已经结合在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实验直观反应组装膜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通过本实验说明这种改性方法对于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电影洗印工业中,为减少污染和废液,采用了药液浓度较低的高温加工,吸水胀量较小的薄层胶片,以及能够除去胶片表面近90%附着液的高效吹拂器,同时还研究了各种废液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针对目前制剂中冰片与薄荷脑成分常用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出用薄层色谱法同板检测冰片与薄荷脑的方法,并对展开剂系统进行了筛选,摸索出具有设备、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方法专一性和准确性强;检测周期短;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宏、微观检测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压力容器端盖电镀表面条状凸起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具有方向性的条状凸起与端盖钢板中的夹层有关,经机加工后局部露出表面的夹杂在镀锌过程中与酸或镀液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使距表面很近的薄层向外膨胀并被镀层覆盖,形成镀层表面凸起。  相似文献   

15.
薄膜     
薄膜是不同于其它物态(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的一种凝聚态,有人称之谓物质的第五态。顾名思义,薄膜就是薄层材料。它可以理解为气体薄膜,如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气体薄层;也可理解为液体薄膜,如附着在液体或固体表面的油膜。这里所指的薄膜是固体薄膜,即使是固体薄膜,也可分为薄膜单体和附着在某种基体上的另一种材料的固体薄膜,这里所说的薄膜属后一种。它可以是在固体表面上镀上一层与基体材料不同的薄层材料;也可以是利用固体本身生成一层与基体不同的材料。至于薄膜的厚度应为多少,这无严格的定义,通常是指厚度为几微米以下的薄层。薄膜的基体材料有绝缘体,有玻璃、陶瓷等。也有半导体,如硅、锗等。也有各种金属  相似文献   

16.
4介孔材料的X射线分析介孔(meso-porous)材料是一种特殊材料,1992年,美国Mobil公司的Kresge首次在Natrure杂志报导一类硅铝酸盐为基的新颖介孔氧化硅材料。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基本合成过程为:将表面活化剂、酸或碱加入水中组成混合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硅源或其他物质源,反应所得产物经水-热处理或室温陈化后,进行洗涤和过滤等处理,最后经煅烧或化学处理过程除去有机表面活性剂,得到只有无机骨架结构的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末冶金/挤压的方法制作了一种新型的Cu-C滑动集电材料,对该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适中的表面硬度,较低的电阻率,是一种较为优良的电力机车滑板材料。将其性能测试民铁标要求对比,优于铁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聚醚醚酮(PEEK)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金属和陶瓷材料,成为骨科、整形以及牙科植入物的新选择,但目前PEEK材料的表面生物惰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于将活性材料与PEEK进行混合来提高材料的骨整合能力,表面改性不仅能够保持PEEK基体材料本身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材料表面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其生物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将综述PEEK材料表面改性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改性方法的原理以及过程的不同,分别从表面直接物理处理、表面物理沉积以及湿化学法三个方面对各自的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系统分析各类表面改性策略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透气性铝泡沫是一种有连通气孔的高空隙率的铝结构材料。以往,生产透气性金属泡沫的方法,是将软质聚氨脂泡沫进行导电处理后,在上面电镀镍等金属,然后烧成除去软质聚氨脂泡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无透气膜的安培型氨气微传感器,并构建了氨氮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将溶液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并应用所设计的微传感器检测气态氨氮.采用MEMS工艺制备组成该微传感器的微电极芯片,氨敏感材料选用铂黑,通过电化学方法修饰于微电极表面.在微电极芯片的SU-8微池中滴入微量LiCl溶液,形成可使氨气迅速扩散到电极表面的薄层电解液.使用自行设计的氨氮检测系统对不同浓度氨氮样品进行检测,对微传感器的时间响应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及重复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微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2mg/L~4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847,检测下限为0.2mg/L,达到90%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在3min以内.结果表明,使用安培型氨气微传感器检测氨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