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雾化组和干扰素肌注组,每组各40例。记录退热时间和腹泻停止时间等。结果 (1)干扰素雾化组和肌注组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雾化组和肌注组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雾化组和肌注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干扰素治疗后免疫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1)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经干扰素治疗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31-332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维生素D3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143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2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维生素D3水平进行检查,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小儿腹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维生素D水平为(25.14±6.37)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1±6.26)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维生素D均是影响小儿腹泻的危险因素,且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对于腹泻小儿需要适当增加维生素D水平,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就诊的合胞病毒性肺炎新生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7d,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静注用人免疫球蛋白持续治疗3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鸣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喘憋持续时间、血清IgE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鸣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喘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gE水平都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合胞病毒性肺炎没有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但是可以明显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喘憋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新生儿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推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3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5例为对照组,在明确诊断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观察组Th1和Th2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Th2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8+低于对照组(P<0.05),CD4+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与小儿哮喘的T细胞亚群及Th1/Th2功能变化存在相似性,两者发病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对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ε(IFN-ε)、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宫颈病变HPV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进行宫颈局部治疗,4 d治疗1次,连续3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给药治疗,隔天1次, 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分析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FN-ε、CRP、IL-17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551,P=0.018);研究组患者总转阴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_8+水平均升高,外周血Treg、Th17、CD_8+水平均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FN-ε水平高于对照组,CRP、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病变HPV感染可显著增强临床疗效,促进HPV其他型感染转阴,同时可显著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与IFN-ε、CRP、IL-17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低剂量组在此基础上每次2. 0μg/kg重组人干扰素α1b,高剂量组每次4. 0μg/kg重组人干扰素α1b,均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5~7 d。测评治疗效果、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危重度评分,CD3~+、CD4~+、CD8~+、CD4~+/CD8~+、IgG、IgA及IgM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3 d、5 d时临床危重度评分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次之,对照组最高;治疗7 d时CD3~+、CD4~+、CD4~+/CD8~+值高剂量组最高,低剂量组次之,对照组最低,CD8~+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次之,对照组最高;治疗7 d时IgG、IgM水平高剂量组最高,低剂量组次之,对照组最低,IgA水平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咳嗽、喘息、肺部啰音及住院时间高剂量组最短、低剂量组次之,对照组最长,三凹征消退时间高剂量组明显短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上述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够提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上述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RAU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斯奇康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5 mg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总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结论 RA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斯奇康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E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同期的3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2、TNF-α、IFN-γ及CD3+高于对照组,sFas、CD3+、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且急性患者的变化幅度较慢性患者更大.[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RAU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斯奇康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5mg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总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结论RA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斯奇康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配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咳嗽、细湿啰音、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配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获得确切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脾氨肽冻干粉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住院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为RMPP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RMPP组脾氨肽不同治疗时间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RMPP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RMPP组脾氨肽冻干粉治疗时间延长,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下降(F=12.09,P0.01);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升高(F=32.27,P0.01),CD4~+/CD8~+水平显著下降(F=39.15,P0.01);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水平与脾氨肽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55,P0.01)。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动态观察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水平对RMP诊断和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腺肽α1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P<0.01).两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CD+3、CD+4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6例为治疗组,另选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16CD56、CD16、CD56NK细胞和CD3、CD4T和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血清Th1/Th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56例盆腔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6名体检健康的同龄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h1/Th2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疾病分类盆腔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2及CD4~+、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Th1/Th2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盆腔炎患者差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重度患者差于轻度及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则差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盆腔炎患者血清Th1/Th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相对异常的状态,且盆腔炎的严重程度与分类对上述指标的表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3 8例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前、治疗后及 2 9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和 (或 )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①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3 + )、T辅助 /诱导淋巴细胞亚群 (CD4+ )、T辅助淋巴细胞 /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抗结核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1) ;②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水CD3 + 、CD4+ 、CD8+ 、CD4+ /CD8+ 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P <0 0 1) ,与外周血比较除CD8+ 降低 ,其余亦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 ,其免疫功能紊乱 ,表现为全身细胞免疫力低下而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腹膜炎一项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分为HPV感染组(57例)和普通感染组(81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比较3组阴道菌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PV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33.33%、87.72%、84.21%及80.70%;普通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55.56%、60.49%、53.09%及50.62%;对照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78.00%、38.00%、22.00%及24.00%。3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7,P=0.000;χ~2=16.445,P=0.000;χ~2=20.885,P=0.000;χ~2=21.673,P=0.000)。HPV感染组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48.45±4.45)%、(45.03±4.78)%、(32.45±4.05)%及(1.39±0.35);普通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3.89±5.19)%、(48.02±4.08)%、(29.98±3.18)%及(1.60±0.41);对照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7.70±5.09)%、(51.98±4.17)%、(27.56±3.34)%及(1.89±0.48)。3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30,P=0.000; F=20.301,P=0.000; F=6.756,P=0.000; F=6.331,P=0.000)。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乳酸杆菌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负相关(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与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存在阴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纠正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50例喉炎患儿为观察组,50例健康同龄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红细胞免疫(ATER、DTER、ETER、FEER、FEIR)及痰液炎症因子(IL-5、IL-8、IL-10、CRP、TNF-α)水平,并比较轻度、中度及重度喉炎患儿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CD3~+、CD4~+、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TER、DTER、ETER、FEER均低于对照组(P0.05),FEIR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水平均明显差于轻、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于轻度患儿(P0.05);重度患儿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结论喉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相对较差,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呈现较高的状态,其临床检测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lf缶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3^3+CD8^+),B淋巴细胞(CDl9^+),NK细胞(CD3-CDl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O.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轮状病毒性腹泻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研究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辅以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治疗,对治疗后患儿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细胞亚群水平(CD3+、CD_4~+、CD_8~+、CD_4~+/CD_8~+比值)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心肌酶(AST、CK、CK-M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葡萄糖酸锌佐治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浩 《中国卫生产业》2012,(24):104-104
目的研究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31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1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CD23+及CD4/CD8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D3+、CD4+、CD23+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D8+则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紊乱的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此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