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高脂血症、脂肪肝3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8~2009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人群458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体检中体重指数、血脂、脂肪肝情况。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为45.42%,随年龄增长,BMI随之增长,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无高脂血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胆固醇血症组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体重指数及血脂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诊治脂肪性肝病奠定基础.方法:对我科1005例体检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肝脏进行B超检查及血脂检查.结果:10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301例,检出率为29.95%;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01);脂肪肝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01).结论:肥胖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和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对粤西两所高校 86 2名教师进行体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抽取年龄、性别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脂肪肝各 16 6例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回顾近 5年的体检资料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结果 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 2 2 74 % ,男、女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 (P <0 0 1)。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肥胖与高脂血症是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病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减少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自然体检人群中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分析,旨在了解肥胖并发症的患病率。方法通过调查2 0 0 2年5月至1 2月在湘雅医学院门诊部体检的自然人群(n=1 740人) ,按肥胖程度(非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 <2 5 ;肥胖人群:体重指数≥2 5 )分组,比较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过高、脑卒中、脂肪肝、胆结石的患病率及家族肥胖史、家族患病史情况,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转氨酶(AL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比较内脏型肥胖组与肥胖症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过高(IFG)、脑卒中、脂肪肝、胆结石的患病率及家族肥胖史、家族患病史情况。结果肥胖人群的FBG、TC、ALT、SBP、DBP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且该人群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卒中、脂肪肝、发患病率也高于非肥胖人群,肥胖者中有家族肥胖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组比单纯肥胖人群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患病率增高。结论肥胖者易出现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卒中、脂肪肝的风险增加;腰臀比(WHR)比BMI更能反映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肥胖的并发症的风险;肥胖具有一定家族倾向性。肥胖者直系亲属中患高脂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企公司职员健康状况,分析其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75名外企公司职员进行统一体检,按照体检标准,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内、外科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血液生化检查等.结果 (1)检出异常220例,患病率为46.32%;其中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0.42%、12.42%、11.79%和7.16%,与年龄呈正相关;(2)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肥胖症组伴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与非肥胖症组伴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3)脂肪肝患病率有两个发病高峰,即30~39岁和50岁以后.结论外企公司职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其慢性病患病特点,采取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等措施,以减少肥胖,对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向荣 《中外医疗》2011,30(10):56-56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疾病发生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分析对我社区466例体检人群进行检查、分析,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脂肪肝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组占总患者率的70.4%;非脂肪肝组占总患者率的27.1%;2组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脂肪肝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是这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寻找发病原因和防治脂肪肝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中年男教工高脂血症对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疾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方法按血脂的化验结果将被检查对象分成两组: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统计各组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组间差异性判断。结果高脂血症组中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脂血症组。结论高脂血症是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300例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地区来我院体检的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腹部彩色B超等,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00例成年人中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53例,设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是19.7%;按体重指数分层后,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68.1%,明显高于超重人群(27.6%)和正常体重人群(6.1%),与485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肥胖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非肥胖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非肥胖与肥胖脂肪肝组间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嗜酒(OR:37.583),2型糖尿病(OR:5.731),TG(OR:5.007),LDL-C(OR:1.724)和空腹血糖(OR:1.618)与非肥胖脂肪肝的发病成正相关.非肥胖脂肪肝患者的LDL-C(62.1%)和UA(17.8%)升高及AST/ALT<1(48.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肥胖脂肪肝患者.[结论]嗜酒、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空腹血糖升高是非肥胖患者发生脂肪肝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非肥胖脂肪肝较肥胖脂肪肝有较小比例的血脂、尿酸异常改变和较少的AST/ALT<1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脂肪肝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脂肪肝与高血脂、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脑力劳动者1 244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进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和血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的测定。结果:(1)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2.1%,男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86.3%、51.7%和17.3%;女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56.5%、44.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脂肪肝组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检出率>单纯性高TG组>单纯性高T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体重指数分组中腹型肥胖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腰臀比者。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英 《医学综述》2005,11(8):762-76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34例参加体检的机关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血脂测定,对不同体质量指数脂肪肝的检出情况以及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53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126例,检出率为23.6%。②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其中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约是非肥胖组的4倍;脂肪肝组的BMI水平及肥胖症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③脂肪肝组的血甘油三酯(TG)水平、高TG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肥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的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体检人员的体检资料,根据体质指数进行分组,分析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的检出情况.结果 1176例体检人员中,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的检出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肥胖与年龄、性别、民族、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5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的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重指数(BMI)与性别、民族、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BMI与脂肪肝、收缩压、甘油三酯及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与民族密切相关,非广西壮、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BMI最高,广西汉族次之,广西壮族最小;与性别密切相关,男性:BMI高于女性。结论:对容易出现肥胖的人群及男性应注意监控体重,肥胖的人群除了控制体重外,还应治疗伴随的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超声内镜对脂肪胰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危险因素,将185例纳入者据超声内镜表现分为脂肪胰组(病例组)和正常胰腺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血压、吸烟史、高血压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年龄、BMI、饮酒史、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BMI≥25kg/m2、伴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是脂肪胰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年龄>50岁、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或脂肪肝是发生脂肪胰的临床危险因素,脂肪胰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军飞行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海军飞行部队脂肪肝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在解放军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保健疗养的562名飞行人员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乙肝两对半等指标,并作肝脏B超检查.结果 发现脂肪肝117例(其中轻度和中度脂肪肝分别为74人和43人),患病率为20.1%;轻、中度脂肪肝组DBP、BMI、ALT、TC、TG、FPG超标、超重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中度脂肪肝组显著高于轻度脂肪肝组;相对于普通人群,海军飞行人员超重或肥胖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的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脂肪肝发生率与BMI、ALT、TC、TG、FPG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海军飞行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与国内总体水平相当;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须予以重视并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与血脂、血糖及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无其他相关疾病的体检人员988例,测量两组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随着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检出率最高,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其次,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组最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型肥胖脂肪肝的检出率大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血中甘油三酯含量是脂肪肝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腹型肥胖组比正常腰臀比组脂肪肝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高校教职工2012?2014年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肝脏彩超检查结果,将2012?2014年连续参加某高校体检的1 155例教职工分为脂肪肝组(2012年351例,2014年306例)和非脂肪肝组(2012年804例,2014年849例);再根据两次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分转阴组(2014年不再为脂肪肝,101例)和转阳组(2014年新检出脂肪肝,56例)?各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做腹部B超检查,统计分析各项结果?结果:2012?2014年脂肪肝总检出率分别为30.4%和26.5%;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45.2%?37.8%,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8.9%和17.7%,P均<0.001);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性检出率在达高峰前也与年龄呈正相关?脂肪肝组超重肥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γ-谷氨酰转肽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 < 0.001)?与2012年比较,2014年脂肪肝和高脂血症检出率有所下降?转阴组两年间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由67.3%?64.3%下降至53.5%?35.6%(P均<0.05),但转阴组与转阳组两年肝功能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与年龄相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与肝功能异常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来自西安高新医院消化科336例脂肪肝患者的体检资料,并与336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者肥胖、腹型肥胖、心电图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含量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与血糖、血压及肥胖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门诊和住院脂肪肝病例和非脂肪肝对照者为对象,研究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度、重度脂肪肝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以及探讨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在我院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6750名成人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内容包括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超等。结果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2.3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脂肪肝患者中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处于较高水下,超重、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应通过健康宣教、行为干预等措施给予人们正确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