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8例进行分析,在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后采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的对冠心病室壁异常的诊断结果,比较室壁病变节段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有一致性,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III级的情况下,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搏幅减低对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一致性。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伤、可重复、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与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 (DTI)与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病变段诊断的异同。方法 本文对2 8例经冠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用频谱勒组织声像图(DT PW )测定其室壁运动频谱 ,以收缩波S≤ 5cm/s为病变节段 ,用解剖M型法测定收缩期室壁增厚率 ,以 <30 %为病变节段 ,两种方法均和CAG证实的病变节段对比。结果 DTI法诊断冠心病病变段敏感性为 74 6 0 % ,解剖M型法39 6 8% ,病变段收缩波 (S)低平 ,时相延迟 ,方向相反或频谱紊乱 ,后两种情况多见于梗死节段 ;室壁增厚率降低 ,甚至为负数。结论 DTI法对冠心病的诊断较解剖M型法敏感 ,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联合M型超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室壁运动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接受2DE超声检查,对于2DE左心室节段室壁运动异常(2DE-RWMA)阳性的患者联合M型超声检查。最后,所有NSTE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检查在超声心动图后48小时内完成。结果 2DE-RWMA能够检出约53.57%冠状动脉病变,漏诊率约46.43%。2DE-RWMA阳性对三支冠状动脉受累的NSTEMI检出率显著高于三支以下受累的NSTEMI患者(P0.05);2DE-RWMA对冠状动脉狭窄≥90%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狭窄程度90%的NSTEMI患者(P0.05);2DERWMA对NSTEMI的检出率与受累冠状动脉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比(P0.05);2DE-RWMA阳性患者经M型超声检查发现,WTF-RWMA阳性者左室室壁节段运动幅度和各节段室壁收缩期增厚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2DE联合M型超声能够敏感地发现NSTEMI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显著提高NSTEMI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津含  唐红 《心脏杂志》2004,16(2):175-176,178
本文简述了几种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 VDD)方面的应用和前景。包括 :组织多普勒成像、彩色 M型多普勒超声、声学定量、彩色室壁运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已诊断或疑似冠心病住院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组,以CAG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室壁的节段性运动异常、瓣膜钙化、室壁增厚及左室顺应性降低的发生率.及与CAG结果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指标心肌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和瓣膜钙化与CAG结果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分别<0.01,<0.05).而心室肥厚和左室顺应性下降与CAG结果没有相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的心肌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和瓣膜钙化可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急性心梗(AMI)78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13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212支,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130支,占61.32%;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75%85支,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45支,占52.94%;78例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75%,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73支,占93.59%。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A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观察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性运动情况,探讨冠脉病变与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的关系,从而判断UCG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提示血管病变。UCG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CAG显示狭窄≥90%的血管对应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为61.42%;血管狭窄介于50%~90%的患者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5.05%。UCG对冠脉病变的检测灵敏度受病变部位及范围影响。多支病变检出灵敏度较高,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检出灵敏度最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灵敏度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检出率最低。结论 UCG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狭窄程度较轻或范围小的冠脉病变假阴性率高,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价值。方法112例患者接受标准方案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相隔时间小于1个月。其中33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6~29个月接受以上检查。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阳性标准是原有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双盲原则,由两位独立的诊断者进行评价,比较以上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75%: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76%。结论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无创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并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明)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室壁运动速度进行研究。方法用脉冲DTI检测45例CA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的左室6个室壁,12个节段的运动频谱,分别测量其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同时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CAD患者上述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D组心室各节段VS、VE减小明显(P〈0.05,P〈0.01)。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45例CAD患者室壁运动正常、可疑异常及异常者分别为10例(22%)、4例(8%)及31例(70%)。结论DTI可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之前无创、定量诊断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应用一些卓越的著作已叙述两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日益增加的用途。本文试图叙述在某些成人心脏疾病,两维超声心动图超过M型超声心动图的一些优点。当然,并不是贬低M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冠状动脉疾病室壁活动异常:M型超声心动图可测出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临床研究揭示,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由多巴酚丁胺诱发心肌缺血所致的室壁运动异常。然而近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等剂量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高,室壁运动异常也很难用录像带进行分析。作者逐步增大多巴酚丁胺输注剂量并用计算机分析患有或者疑有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是一项应用多普勒原理分析心肌组织运动的一项超声新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表现有心功能下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运动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并且具有无创、可重复等优点,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室壁运动、心肌存活性、预后等方面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正> 运动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诊断技术,可广泛用于冠心病诊断、药物疗效评定及预后估计等。本文对运动超声心动图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一、运动超声心动图的原理,超声心动图是唯一能实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数分钟后,超声心动图即可检测到心肌节段性收缩异常和收缩期室壁增厚百分比减少。许多资料表明,超声心动图所显示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和室壁增厚百分比减少是比心电图上ST—T变化更为敏感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当冠状动脉(简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相比,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11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结果:超声心动图所测定的LVEF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定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相关性良好(r=0.699,P0.0001)。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8%与91.1%,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与93.5%,心尖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6%与94.9%,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7%与8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有不足,尤其是在心尖、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评估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ASE)对于老年患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4例,静脉注射腺苷每分钟140μg/kg,总计时6分钟,总剂量0.8mg/kg,并同时记录室壁运动、患者症状和不良反应等。左心室16节段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为阳性。于试验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其为金标准,计算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81.2%,准确性为75%。诊断冠心病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0.6%、70.0%和83.3%。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0%,但症状轻微。结论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于老年人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采取超声心动图(UCG)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存有血管病变现象,皆采取心电图检查,并予以超声心动图进一步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对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9例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梗死73例,包括前壁25例、侧壁5例、前间壁9例、后壁21例、下壁13例,而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肌梗死67例,包括前壁24例、侧壁5例、前间壁8例、后壁20例、下壁10例,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心肌梗死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超声心动图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明确心肌梗死,其有着无创、有效、费用低廉、简便及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 1 周、术后 4 周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断层显像检查.按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部分的范围和程度.结果 CABG术后 4 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LVEDV显著降低,LVEF等显著增加.术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有 63 例(73%)心肌灌注缺损而积和程度由术前 71.4%减少到54.6%,改善约16.8%(P<0.01).结论 CABG 术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缺损而积,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及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 ASMA -FAM)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48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ASMAFAM检查,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MSCT、ASMA -FAM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5例可疑冠心病而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相关研究,以比较运动超声心动图和~(99m)T MIBI检出冠心病的相对价值。运动超声心动图和SPECT在同一次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试验中进行。运动后,新出现的室壁运动异常和/或可逆性灌注缺损,分别被视为运动超声心动图和SPECT试验阳性。这二种诊断试验的结果均与冠脉造影比较。  相似文献   

20.
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可提高静息状态下无缺血症状患者冠心病(CAD)诊断的准确性,可床边操作,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推荐的主要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1]。出现新的室壁运动异常或原有运动异常加重是负荷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其主观性强,需要检查者临床经验的积累,不同研究者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药物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DI)相结合的分析技术,为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检查手段,显著降低了人为的影响,但易受心脏转位、相邻组织牵拉影响和超声束角度依赖影响,限制其在临床中应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