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起始密码子(Fok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SLE组χ2=7.883,P=0.019;健康对照组:χ2=7.288,P=0.026).VDR FokI多态性等位基因F和f的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8.8%和51.2%,在SLE组分别为60.9%(χ2=10.39,P=0.001)和39.1%(χ2=10.39,P=0.001);F等位基因个体发生SLE的比值比(OR)为1.630(95%CI=1.210~1.1%,χ2=10.39,P=0.001).基因型FF、Ff和ff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5.4%、46.9%和27.7%,在SLE组中分别为42.8%(χ2=11.417,P=0.001)、36.2(χ2=4.251,P=0.039)和21.0%(χ2=2.187,P=0.139);FF和Ff基因型个体发生SLE的OR分别为2.200(95%CI=1.385~3.493,χ2=11.417,P=0.001)和0.641(95%C1=0.419~0.979,χ2=4.251,P=0.039).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SLE患者之间疾病活动性积分(SLE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但与FF和ff基因型SLE患者对照,Ff基因型SLE患者中浆膜炎的发生率更高(P=0.001),而且具有更高阳性率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P=0.001)、抗Sm抗体(P=0.047)和抗组蛋白抗体(P=0.001),但皮疹发生率较低(P=0.005).结论 VDR FokI多态性位点F等位基因和F/F及F/f基因型与SLE发病易感性有关,而且F/f杂合子患者更容易发生浆膜炎和产生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多态性与病理分期、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江双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病理组织学分期分为两组,分别为Ⅰ~Ⅱ期组(73例)、Ⅲ~Ⅳ期组(77例)。两组受检者均于入院当日检测VDR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受检者的VDR基因型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DR基因型频率是否为酒精性肝硬化病理进展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VDR基因型频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分析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Ⅰ~Ⅱ期组bb基因型频率(56. 16%)低于Ⅲ~Ⅳ期组(80. 52%),Ⅰ~Ⅱ期组BB基因型频率(30. 14%)高于Ⅲ~Ⅳ期组(7.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Ⅰ~Ⅱ期组的Child-Pugh A级、谷丙转氨酶40 U/L占比分别为35. 62%、63. 01%,高于Ⅲ~Ⅳ期组的15. 58%、46. 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Child-PughC级、bb基因型频率、谷丙转氨酶≥40 U/L是酒精肝硬化病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bb型基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Bb、BB型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病理进展、肝功能变化与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密切相关,其中bb基因型频率是其病理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Bsm I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 Bsm 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62例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对SLE患者临床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 VDR Bsm I多态性等位基因B和b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但B等位基因阳性的SLE患者(BB基因型和Bb基因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较B等位基因阴性SLE患者明显升高(bb基因型患者,P=0.044)。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表达下调,其⊿Ct值(⊿Ct值越大,表达量越小)为9.26±2.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2±3.05(P=0.026)。而在SLE患者,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的VDR mRNA的⊿Ct值为9.53±0.53,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阴性患者的7.77±4.30(t=2.502,P=0.016)。结论 VDR Bsm I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无关,但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害,此可能与B等位基因下调SLE患者的VD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洲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位点(rs731236)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1年5月20日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l 1.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结果 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1 766例,其中病例组801例,对照组965例.Meta分析结果未见VDR TaqⅠ位点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等位基因T对t:OR=1.16,95% CI=0.93~1.46,P=0.19)(基因型TT/Tt对tt:OR =1.64,95% CI =0.67 ~4.04,P=0.28)(基因型TT对Tt/tt:0R=1.16,95% CI =0.90~ 1.49,P=0.25).结论 尚不能确定VDR基因位点TaqⅠ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汉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和5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和4.46%,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我国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吉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 Bsm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VDR Bsm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吉林地区T2DM患者150例纳入T2DM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T2DM患者VDR Bsm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VDR Bsm1位点基因是否携带B等位基因型分为BB+Bb组和bb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如下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T2DM组中BB+Bb基因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7.33%vs 12.0%,P0.05),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34%vs 7.0%,P0.05),基因型b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2.67%vs 88.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Bsm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吉林地区汉族人群T2DM密切相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T2DM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rs79752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260例和对照组221例,收集相关资料,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样本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25(OH)D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之间的相关性,25(OH)D及TRAb水平在不同基因型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Graves病组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C vs.A:57.1%vs.47.3%,χ2=9.260,P=0.002;CC vs.AA:χ2=7.912,P=0.005);相对于基因型AA者,CC基因型增加Graves病发病风险(OR=2.003,95%CI:1.235~3.246)。(2)Graves病初发组中,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4.74±3.10)vs(20.98±2.82)ng/ml,F=50.9,P0.001〕;25(OH)D与TRAb水平呈负相关(r=-0.264,P=0.035);AA基因型者25(OH)D水平较CC+AC基因型者高〔(16.12±3.28)vs(14.16±2.86)ng/ml,F=2.975,P=0.039〕,而TRAb值较低〔(11.65±3.90)vs(18.12±8.63)IU/L,F=3.244,P=0.028〕。结论 VDR基因Apa I(rs7975232)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Graves病及其25(OH)D、TRAb水平相关;Graves病初发组患者伴随低25(OH)D,且与TRAb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3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男性EH患者228例(EH组),另选择同期老年男性健康体检者184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检测VDR基因Fok I、Bsm I、Apa I及Taq I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EH组Fok I C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 4%vs 66. 0%,P=0. 049);在隐性模型下,EH组CC+CT基因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χ~2=4. 320,OR=2. 076,95%CI:1. 030~4. 182,P=0. 038)。EH组与对照组Bsm I、Apa I及Taq I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ok I基因CC+CT基因型是老年男性EH的危险因素(OR=2. 054,95%CI:1. 003~4. 204,P=0. 049)。结论 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老年男性EH的危险因素,而Bsm I、Apa I及Taq I多态性与老年男性EH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研究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型与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71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静脉血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BMD。提取基因组DNA行PCR扩增出约 185 0bp的VDR基因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BsmI进行酶切 ,根据酶切后片段长度不同判定基因型 ,并统计分析基因型与BMD及Z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检测出的基因型为Bb和bb两种 ,分布频率分别为 11 3%、88 7% ,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 (Hardy Weinberg定律 )。两种基因型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 (BMI)、病程、病种构成比、服用激素时间及激素累积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b及bb基因型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 37 5 %和 33 3% ,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5 ,P =0 8)。两种基因型患者间腰椎、髋部的BMD和Z值有一定的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我国汉族人群VDR基因型以bb为主 ,Bb其次 ,BB基因型分布频率最低。②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 ,Bb和bb两种基因型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VDR基因型不能预测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 ,但该结论有待于加大样本量后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70例对照者和32例OP患者的VDR基因Fok1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两组人群Fok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对照组人群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57%、50%、11.43%.OP组分别为21.88%、43.75%、34.37%.两组人群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211,P<0.05).结论 老年女性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OP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