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都喜欢下馆子吃饭,总觉得家里的菜色香味不那么过瘾,只有馆子里才能做出特别好吃的大菜来。可是,为什么这些菜这么亮、这么香、口感这么好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馆子里的菜要过油,有些干脆就是油炸处理。比如说,做地三鲜的时候,土豆、茄子都要在油里过一下,捞起来,然后再二次  相似文献   

2.
节假日,大家都喜欢下馆子吃饭,总觉得家里的菜色香味不那么过瘾,只有馆子里才能做出特别好吃的"大菜"来.为什么这些菜这么亮、这么香、口感这么好呢? 其实,是馆子里的菜要"过油",有些干脆就是油炸处理.比如说,做"地三鲜"的时候,土豆、茄子都要在油里过一下,捞起来,然后再二次炒制,所以菜品既不会变黑,又特别明亮、香浓.又比如说,所谓的"干煸豆角",其实都是在油锅里炸出来的,又快又香又好看.无论是肉丝还是虾仁,统统都要先扔进油锅洗个滚油澡,再下锅和其他材料一起炒.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下馆子吃饭,总觉得家里的菜色香味不够,只有馆子里才能做出特别好吃的“大菜”来。为什么馆子里的菜色泽明亮、口感好呢?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上学的几年,简直是舌头的黄金时代。 到小馆子里喝酒,有三样菜是必点的,一是回锅肉,二是泡鸡脚,三是夫妻肺片。川菜里的回锅肉号称“天下第一香”,不吃不知道,其中最有名的是连山回锅,一片肉足有巴掌大小,一筷子下去,嚼遍肉里乾坤;泡鸡脚的花样繁多,一菜百味,我临毕业那一年,“山椒泡凤脚”正风靡,成为饭桌上的新宠;夫妻  相似文献   

5.
居家小贴士     
《食品与健康》2007,(12):44-44
如何保护菜里的维生素菜要先洗后切,因为菜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都能溶解于水中。如果先切后洗,菜里的维生素就会有一部分被洗掉。另外,切后的菜要及时下锅,不要搁置时间太久。能带皮吃的菜就不要把皮去掉,因为皮里所含维生素C最多。不要把菜叶子全部扔掉,因为有些菜叶子所含的营养成分反比茎里要多一些,比如芹菜等等。  相似文献   

6.
李刚 《食品与健康》2006,(10):34-34
吴大妈每天早晨晨练后顺道在菜场买回全家的早点和一天要吃的各种菜肴。黑色的塑料袋里装着活蹦乱跳的鲜鱼,红塑料袋里装的是青菜,白塑料袋里装的是萝卜,绿塑料袋里装着热气腾腾的油条。在楼梯口碰上了隔壁的王老师下楼,王老师看到吴大妈手里拎满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各种装满食品的塑料袋,就说:“吴婶,这么早就把菜买回来了?哎,我前两天从报纸上看到,这有色塑料袋有毒性,不能用它来装食品。”吴大妈说:“不会吧,你看这满街上买菜买食品的,哪个不是这么用的?大家都这么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相似文献   

7.
<正>寒冷的冬天来了,对我们的夫妻生活来说,"性爱冬眠期"也来了。并不是我们要打冷战,而是"天灾"使然。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实在提不起"性趣",因为即使是在被窝里,稍有动作就会有凉风透进来,两人都受不了。结婚两  相似文献   

8.
餐饮业里有句行话"糖调百味"。据业内人士说,餐馆里的菜中,一份葱烧海参约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红烧肉加40~50克,其他的加工肉制品,比如肉干、肉脯里也含不少糖。专家指出,大部分隐形糖都藏在加工食品和餐馆做的菜里。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隐形糖"藏匿  相似文献   

9.
家常饭     
正顾名思义,家常饭就是家里常吃的饭菜,通常都是很朴素的,晚餐也不过两三个炒菜,外加米饭,甚至很多人家的餐桌上简单得没有一碗汤。相比家常饭,馆子里的各色菜品简直可以用华丽来形容。美食街上的小吃争奇斗艳,热闹的人群和空气里混杂的香气刺激着我们的味蕾神经。小区附近的小馆子,透出俗世烟火气,亲切和熟悉的味道总让我们欲罢不能。高  相似文献   

10.
健康驿站     
<正>笑话小气晚饭时,老婆端上一盘炒青椒。我刚想用筷子夹菜吃,忽然发现菜汤里面有一只飞蛾——可能是老婆做饭时,飞蛾飞到菜板上了。我对老婆:"这菜里怎么有一只飞蛾啊?"老婆走了过来,用筷子扒拉一下:"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这么小气呢!一只小小的飞蛾,它能吃你多少菜?"减碗跟老婆去吃早餐。老婆以前喝稀粥都是用小碗盛,这次老婆却让服务员换成了大碗:一个大碗至少  相似文献   

11.
“芥末墩儿”:老舍最爱的年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家有一样菜远近闻名,年年必做,备受欢迎。有客人来,往往点名索要。母亲,还有父亲,毫不含糊:管够,管够!这个菜,叫"芥末墩儿"。一听名字,就带着京味儿。它是北方菜。第一要有大白菜,第二要天凉,热了不行,搁不住。东北、京津一带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时吃。满族人尤其喜欢吃这道菜。芥末墩儿是北方年菜里必须有的。它属于素菜,而且是素菜里的首席。  相似文献   

12.
笑话     
正正在减肥某日课上,班主任说:"平时考是点心,百吃不厌;段考是正餐,定时定量;联考是满汉全席,一次就够,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用功呢?"一位学生站起身说:"报告老师,我们正在减肥!"结婚以后儿子婚后独自返家探望父母。他对母亲说:"我老婆做的菜哪能算菜?还是妈妈做的菜最好吃。"母亲听了甚是欣慰,但父亲却在一旁说道:"结了婚的男人都这么说。"于是,儿子走后,父亲刷了一个月的碗。  相似文献   

13.
正料理里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在绿叶上做小小的变动,就可以转变一碗汤的本色。就像传统上,大家煲西洋菜都习惯用蜜枣,可是,蜜枣太甜,和西洋菜都是属味偏"特色"重的。因此,一锅汤煮来,其"性格"就比较偏单一、枯燥。反而,用个性看起很"温顺"的马蹄做调和,清与重的对比下,马蹄的味道沉在汤里,西洋菜浮在表面,就会引人一直想深钻那股味儿。  相似文献   

14.
从街上那五花八门的"重振雄风"广告里,从奶油豆芽菜般男歌星嗲里嗲气的"谢谢"声中,从越来越多的秃头男士招摇过市的身影上,人们一时产生错觉,这不是到了<笑傲江湖>拍摄基地,可哪来这么多不男不女的"东方不败"呢?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文明富裕的今天,男人们反而一时都阳痿了,秃头了,女里女气弱不禁风了么?  相似文献   

15.
在餐桌上经常听到许多人这样说: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更有一些过分关注自己身材的女性,把这一条奉为减肥的"至理名言"。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  相似文献   

16.
凉瓜烤麸     
王云 《健康》2009,(4):41-41
彩玲姑娘一回家就嘟囔开了:"妈,改明儿您还是给我带饭得了,单位的饭前一阵油太大,大伙都给提意见,好不容易油放少了,现在盐又多了。我下午喝了六杯茶了,还渴呢!""我看看冰箱里剩什么菜,这就给你做去。"母亲一边从冰箱里拿菜,一边说:"呦,家里的菜剩的不多了。这还有几根苦瓜,妈今天给你做一个凉瓜烤麸吧。"  相似文献   

17.
正芫荽也称"香菜",属于两极分化的食物。喜欢它的人会当它是"香"菜,恨不得每样食物都添加,但讨厌它的人却认为是"臭"菜,令人恶心,甚至有人形容香菜如肥皂。芫荽一字在英文称"Coriander",在古希腊文里的原意为"臭虫"。美国《纽约时报》曾刊载了一篇报道,说芫  相似文献   

18.
其实,只要爱情跑得过CPI(消费物价指数),日子总会是幸福的。罗明凯开窍了罗明凯最近喜欢做的事就是上网看菜价。论坛里每天都有这样的发泄帖:白菜涨了五毛,大蒜一块一头,早点吃了五块,包顿饺子花了……苏晓琪说:"烦不烦啊,大男人的每天关心这个,你又不是菜场大妈。"罗明凯说:"你不急啊?照这么涨下去,我拿什么娶你?连康师傅都一袋涨了两毛,你猜婚宴一桌涨多少?"  相似文献   

19.
别说父母老     
正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六十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就一百个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您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人老了,就得好好歇着……"我话还  相似文献   

20.
美女 慢三步     
编辑部里每天都有许多来信,在信件"最困扰你的事情"一栏中,90%以上的读者都写着"工作学习压力太大"、"要上班要照顾家庭无法分身"、"生活节奏太快每天觉得好忙好累时间不够用"……等等字样。这么多人说忙说累,不由得深深的触动了我们。是的,现代人好像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完成,需要个更高一点的文凭、需要更多一点的收入、需要份更体面的职业、工作上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