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熊康昊  孔昭君 《灾害学》2012,(2):133-139
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保障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实现的。针对以应对自然灾害为核心的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以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五大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部门、地方部门、社会力量)为研究枢纽,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现状;结合重大案例,以保障过程的三个环节(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保障能力形成、监督协调)为研究线索分析当前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其核心症结,即缺少专门的应急资金体系支持应急管理工作和没有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针对核心症结,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专用资金体系和建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庆洲 《灾害学》1998,13(2):89-94
论述从50年代至20世纪末,我国城市水灾呈上升趋势,分析城市水灾的剧化与国土规划和管理、流域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上的人为失误有直接关系,指出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甚大,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风险评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简明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中国九大都市群的水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都市群水灾风险呈现出以都市区中心市为核心的(近)圈层状分布;水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唐、吉黑、中原、成渝、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都市群.基于上述研究,强调应建立包含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水灾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与情景模拟以及水灾风险区划与规划的水灾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交通路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急服务设施与需求点之间的行程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在临界覆盖时间限制内应急服务是否能够及时到达,具有相应的风险。另外,需求点对于应急服务的时间风险由于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容忍度。结合这两个因素,构建了基于最小风险的应急服务设施选址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特点,设计了改进模拟退火算法。最后,数值试验显示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应急设施数量、临界覆盖时限、风险容忍度系数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创建中国的农业减灾科技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灾害严重和频繁的国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灾害的发生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创建中国的农业减灾科技体系势在必行。分析了农业灾害与一般灾害的不同特点,提出农业减灾科技体系应由农业灾害学与农业减灾系统工程两大部分组成;分别论述了农业灾害学的理论与内容框架,和农业减灾系统工程的基本内涵。最后,对如何创建中国的农业减灾科技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庙成  林虹宇 《灾害学》2023,(1):25-31
农业自然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是实现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2020年中国农业和农业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损失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分析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即ALARP原则)下,应用F-N曲线法,构建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全国及其7大地理分区的农业自然灾害可接受风险曲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中国农作物受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作物成灾率为先波动上升至2015年达最高值后又波动下降,农作物绝收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农作物年均受灾率和成灾率最大的地区,而华南地区是农作物年均成灾率和绝收率最小的地区;(2)风险厌恶程度分别为1、1.5和2时,农业自然灾害致1万hm2农作物年绝收的累计频率分别不超过0.12、0.07和0.02为可接受风险,超过0.50、0.15和0.07为不可接受风险。不区分风险厌恶程度,农业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年绝收面积超过300万hm...  相似文献   

7.
金磊 《防灾博览》2011,(4):70-73
大量研究与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的快速化演变过程充满了非理性的意味,不少地区一直以一种割裂的方式高速度地建设城市,大建设与大破坏并存,大中城市都已“疾病”缠身,频发事故与灾难,使城市终日忙于应急,至少难以找到中国哪座大中城市当灾变猝然发生时,可感受到综合减灾能力成熟且从容应对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金磊 《灾害学》1993,8(4):94-96
本文在突出综合减灾及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现行存在问题,探讨了减灾管理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尽快建立集“环保、减灾、安全”为一体的减灾机构。  相似文献   

9.
探索公众的自然灾害认知,有助于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依据在重庆、湖南等部分省市的洪灾易发区开展社会调查收回的635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公众对于区域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水灾认知,并探讨了信任对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持信任态度,信任高低依次为:监测预警预报>基础设施>防洪工程>政府应急管理,且信任的高低受年龄、灾害经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减灾能力信任会影响到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信任的增强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对风险大小的判断,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并存的防灾行为倾向.因此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有利于正确指引公众认识到减灾措施及能力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定量影响程度与风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子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区划,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探讨了一条新的定量分析及区划技术体系。分析发现,干热风与青枯雨是影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晚霜冻危害,第三是麦播时旱涝灾害,但总体上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并不算太高,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旱灾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出发,并考虑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了农业旱灾风险。应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了干旱出现机率,将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相结合,在确定干旱出现机率的基础上计算农业旱灾灰色风险率,前者考虑了系统的模糊不确定性,后者考虑了对系统认知缺乏所产生的主观不确定性,完善了农业旱灾风险分析,为防灾减灾和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能力评价与地域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备灾响应能力评价的指标选择、指标模型的建立和地域划分;厘定了救灾物资的分类体系;基于救灾物资救助等级的划分程序,提出了国家主要灾种和救灾物资的救助评价等级及其地域划分.救灾物资的救助地域划分,不仅可以为国家不同自然灾害救灾物资代储类型和数量的地域匹配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灾害救助区划服务,特别是为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提供物资保障,从而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在1989-1999年期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9亿元.对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的评判是首先按北京山区各区县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划分风险区,然后对各风险区进行灾害危险性和灾害易损性评判.在危险性评判中,按各风险区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赋予危险度评判指标值.在易损性评判中,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4个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评判.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第二层次是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判.最后用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出各风险区的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度,并由此绘制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第6届国际IIASA-DPRI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论坛的主要内容,并就中国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风险与商业和产经界面临的挑战。论坛除主题报告外,共设置了16个分会场,就综合灾害风险信息共享平台(DRH)的建设、产经界如何迎对灾害风险、地震与洪水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灾害风险教育与减灾意识的养成、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以及土耳其国家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等进行了深人的研讨。针对上述进展,从我国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从三个方面加强我国综合减灾与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即: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从综合的角度完善减灾战略、规划和能力建设;全面改进产经界迎对灾害风险的能力,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防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灾害自保或参保机制的完善;加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区划,是分区分类防灾和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泥石流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采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选取对泥石流灾害保险起主导作用的灾害损失、孕灾环境和风险区价值为评判因子,对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进行风险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将四川全省按地、市、州级行政区划分为19个风险评判区,对各区进行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区划图。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5):383-399
ABSTRAC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se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China a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disaster relief system.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how to restructure and optimise China’s disaster relief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four main channels through which relief funds are currently distributed in China while also examining the relative share of relief funds directed through each channel. Th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relief channels are compared.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how China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by restructuring and optimising its current disaster relief system are provided. The paper presents several main findings. Currently, government-channelled fun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disaster relief in China. However, the actual ratio of relief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total amount of losses and the ratio of relief funds from the four channels added together are both very low.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ole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disaster relief is far from sufficient. Importantly,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on how to restructure the system and on the relative role that each of these channels should play in China’s disaster relief system.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10 years, both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2008, Magnitude?=?8.0) and the Lushan earthquake (2013, Magnitude?=?7.0) struck in the Longmen Shan Fault area, causing extraordinary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egan promoting the Community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DPM) project nationwide to enhance community-level disaster-resistance capacities. Due to post-earthquake demand, CDPM construction in the Longmen Shan Fault area involved many diverse organisations, each of which had different organisational leadership models, which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DPM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From long-term field research in 23 CDPM organisations in Longmen Shan Fault area, four types of CDPM organisations were found, including eight Government-oriented CDPM, six Resident-oriented CDPM, seven NGO-oriented CDPM and two Enterprise-oriented CDPM, forming a multiple organisation-oriented CDPM (M-CDPM) model. As there was only 85?km betwee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Lushan earthquake epicentres, many of the hardest-hit regions were the same; therefore, most CDPM organisation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re establishe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was tested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M-CDPM giv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provides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for community-leve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根据作者提出的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思路。以自然地理素形成基本单元,结合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系统,运用自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了全国自然灾害区划小区;运用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划分为5个大区、23个区和110个小区,得到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灾害是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由于受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天气影响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结冰海域。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将研究区海岸带上17个地级市的71个县区作为评价单元,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冰期天数和最大冰厚2个指标,计算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选取涉海人口密度、海洋经济密度、海洋一产比重等3个指标,计算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综合危险度指数与脆弱性指数计算各县区的海冰灾害风险指数,并绘制风险等级图。该风险等级图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岸带上的分布状况,为中国制定海冰灾害风险防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