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铜矿和方铅矿作为铜铅金属最主要的冶炼矿物,浮选分离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半导体特性,从电化学角度分析了矿物表面的氧化规律、矿物学因素对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各种有机抑制剂在铜铅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黄铜矿和方铅矿在矿物加工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且氧化产物类型决定矿物的表面性质;矿物成矿过程中产生的流体包裹体及各种类型的晶格缺陷会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电化学调控和有机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实现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浮选分离。分析认为,应注重矿浆电位对半导体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将浮选电化学和浮选溶液化学等理论相结合是研究复杂矿浆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型有机小分子抑制剂DPS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玉仁  周立辉  薛玉兰 《有色金属》2000,52(4):33-36,40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研制的有机小分子抑制剂DPS进行了表征,对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等性质,以及它对辉钼矿、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的抑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DPS在溶液和矿浆中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并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在pH3~12宽广的范围内,DPS不影响辉钼矿的可浮性,而对方铅矿浮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浮选产生强烈抑制作用,并强烈抑制预先吸附有捕收剂的黄铜矿。与巯基乙酸钠和  相似文献   

3.
黄铜矿与磁黄铁矿选别性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铜矿在较宽pH范围内均保持良好可浮性,且受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但在Fe3+浓度较高且矿浆呈强碱性时黄铜矿可浮性变差。矿浆中常见金属离子Cu2+和Fe3+对磁黄铁矿有活化作用,Cu2+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显著增大。石灰对磁黄铁矿的抑制在pH>12后才有效果,浮选前的充气搅拌对磁黄铁矿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磷酸酯淀粉在黄铜矿及方铅矿表面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磷酸酯淀粉对黄铜矿及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磷酸酯淀粉对方铅矿的抑制能力强,对黄铜矿抑制能力弱。吸附量试验表明,磷酸酯淀粉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密度大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密度。XPS检测到黄铜矿表面的铁与硫原子以及方铅矿表面铅和硫原子价态发生了变化。方铅矿和黄铜矿不同的表面性质是造成磷酸酯淀粉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铜铅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铜铅硫化混合精矿,提出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通过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单矿物硫酸处理前后的接触角测定、人工混合矿和实际铜铅混合精矿预处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分析了硫酸对方铅矿和黄铜矿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预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预处理后方铅矿的表面接触角...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磨矿介质对方铅矿矿浆化学性质的影响,选取广东某铅锌铁硫化矿中的方铅矿,在瓷罐瓷球体系和瓷罐铁球体系下进行磨矿试验,分别检测不同磨矿时间下的矿浆pH、矿浆电位Eh、矿浆中溶解氧含量Do、矿浆温度以及矿浆中Pb2+和Fe3+浓度,并根据磨矿过程中发生的局部电池作用和伽伐尼电偶作用的原理,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瓷球和铁球两种磨矿介质条件下,方铅矿矿浆温度基本相同,且随磨矿时间的延长矿浆温度变化不大。但不同的磨矿介质会对方铅矿矿浆pH、矿浆电位Eh、矿浆中溶解氧含量Do、Pb2+和Fe3+浓度造成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方铅矿的浮选行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藻酸钠在丁铵黑药捕收剂体系下对方铅矿和黄铜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动电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考察了海藻酸钠对黄铜矿及方铅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能在不影响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同时对方铅矿产生强烈抑制作用,使方铅矿浮选回收率从87.68%降至8.7%。  相似文献   

8.
新型抑制剂浮选分离黄铜矿和辉钼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型抑制剂DPS 对铜钼人工混合矿和铜钼混合精矿的分选性能, 并探讨了它对黄铜矿的抑制与矿浆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DPS 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在矿浆pH 值为10 左右分选w(Mo)=15.14%、w(Cu)=2.03 %、w(Pb)=0.09%的铜钼混合精矿, 获得w(Mo)=28.26%、w(Cu)=0.96%、w(Pb)=0.035%的钼精矿, 钼回收率为94.75 %。DPS 对黄铜矿的抑制与其降低矿浆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对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通常会相互伴(共)生,为了探究Pb2+和Zn2+对黄铜矿浮选行为和表面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对黄铜矿进行了单矿物浮选实验,并利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和XPS检测等方法,对比研究了Pb2+和Zn2+对黄铜矿浮选行为和表面性质的影响。黄铜上的Zn2+。矿石可浮性影响的差异。测试结果表明,Pb2+和Zn2+都会吸附在黄铜矿表面,改变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抑制黄铜矿的可浮性,并且随着pH值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结合浮选实验结果可知,浮选所处的矿浆pH值范围内,锌主要以Zn(OH)2沉淀的形式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从而对黄铜矿的浮选产生抑制效果,所以Zn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效果要比Pb2+显著;且XPS分析结果表明,Pb2+和Zn2+都能在黄铜矿表面形成沉淀物,并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