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_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_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_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2.
利用以白芍秸秆废料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磷酸浓度、浸渍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白芍秸秆活性炭产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677.7 m2/g,对碘的吸附值为1098.6 mg/g,亚甲基蓝的吸附值为316.4 mg/g,收率为60.5%。  相似文献   

3.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微波活化的方法制备脐橙皮渣活性炭,采用正交法探讨活化剂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微波辐照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因素对活性炭不同孔隙形成的影响不同;脐橙皮渣活性炭微波活化的较优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30%、料液比1∶6、浸渍时间24 h、微波功率700 W、微波辐照时间10 min,在该条件下,脐橙皮渣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 523.5 mg/g和390.0 mg/g.  相似文献   

5.
以笋壳为原材料,经过NaOH活化、碳化后制得笋壳基活性炭,研究了其对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单独和共吸附性能。选取Cu(Ⅱ)和亚甲基蓝(MB)作为复合污染水体的特征污染物,探讨活性炭对两者的单独和共吸附性能,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笋壳基活性炭对Cu(Ⅱ)和MB的吸附量分别是6.55 mg/g和 18.26 mg/g;而当上述两种污染物共存时,吸附量均明显下降,这说明Cu(Ⅱ)和MB存在竞争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了笋壳基活性炭对Cu(Ⅱ)和MB的吸附行为。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是内扩散,吸附速率还受膜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酸法活化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可用于染料溶液吸附脱色.实验测定了亚甲基蓝和亮绿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染料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96mol/L和528mol/L,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328L/mol和0.103L/mol,吸附过程遵从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亚甲基蓝与亮绿的混合溶液中,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不足时,亚甲基蓝优先吸附.  相似文献   

7.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以福州市大学城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管式炉热解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结果表明,氯化锌化学活化-管式炉热解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亚甲基蓝吸附值和得率作为控制指标,综合考虑所得最佳水平组合为活化剂浓度为3 mol/L、热解温度为550℃、热解时间为2h、液固比为1.5∶1,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1.9 mg/g,得率为48.9%.并在此基础上,表征、分析了污泥、污泥活性炭和商品活性炭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浸出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氯化锌-软锰矿活化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软锰矿的投加量占原料的5%、氯化锌浓度为3 mol/L、剂料比为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0 min是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亚甲基蓝脱色力是123mL/g,碘吸附值945mg/g。在18℃、pH=2条件下,0.5g核桃壳活性炭对50mL的50mg/L苯酚溶液吸附240min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效果优于市煤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沸石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沸石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最佳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SDS改性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投入量为0.2 g;平衡时间为25 min;随着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溶液中其他阳离子存在竞争吸附。吸附过程可用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低温炭化法来制备柚子皮活性炭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温度、pH值、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柚子皮吸附剂吸附处理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10g/L,温度40℃,pH=4,吸附时间10h,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时,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柚子皮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废弃茶梗基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茶产业剩余物的开发应用途径,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废弃茶梗基活性炭,考察了各吸附条件对其吸附孔雀石绿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和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溶液pH等各因素对吸附效果都有一定影响;在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pH=7、吸附温度25℃、吸附剂投量为2g/L,吸附时间为150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孔雀石绿吸附量为57.8mg/g,对染料的去除率达到97.5%。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等温吸附规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复合物理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所得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初始浓度、温度与吸附时间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容量与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铬蓝K在浓度50g/m^3、pH为2.02、温度320K、吸附剂用量0.1g与吸附时间40min时去除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酸屑比、研磨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是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四个关键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目标,对四因素进行BBD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二阶模型,确定了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磷酸活性炭的较优操作条件为:酸屑比2.00,研磨时间22min,活化温度406℃,磷酸浓度20%,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1195.23mg/g。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98K时,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饱和附容量可达到115.48 mg/g.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属优惠型吸附.吸附过程的ΔG<0,ΔH<0,表明此反应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温度低于298 K时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稻壳制备生物质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稻壳生物质炭粒径、投加量、溶液pH值、铬(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L 0.20mg/L铬(Ⅵ)溶液中,稻壳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0g、温度为40℃、pH为2、反应时间60min时,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8.90mg/g.稻壳生物质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下制备高吸附性能木质活性炭,探讨了研磨时间、浸渍比(磷酸与绝干杉木屑的质量之比,下同)、磷酸浓度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同时,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显示:经过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处理后,机械力化学激活作用有利于木屑与磷酸之间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同时促进更多纤维素发生热解;此外,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可能降低了纤维素热解过程中聚合及芳构化阶段的温度;通过N2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机械力化学法所制备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