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切口经胸膜外结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89年3月~1996年10月采用小切口经胸膜外结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1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5岁。动脉导管长0.6~1.0cm;导管直径0.3~0.5cm6例,0.5~0.8cm4例,1.0cm1例;导管呈管型10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85年6月以来采用国内外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新手术方法的优点,开展了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导管结扎术1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左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腋窝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62例,对其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经胸腔结扎者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42例经胸膜外结扎者均于术后第2天即下床活动;62例患者均在术后8d左右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病例选择合适,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手术方法施术2例。系女性。年龄分别为4(1/2)岁和12岁。体征典型。动脉导管均呈管状形,粗0.7~1.2cm。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术后杂音消失。无并发症。术后9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半月随访,能爬杆,跳舞,左手提重物。腋下切口痕迹在手下垂时不易见。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施术,体位向右侧卧90度,抬高左上肢固定于头侧支撑架上,显露好左腋窝,从腋窝下4肋间隙作横切口,长约10cm。前  相似文献   

6.
经胸膜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惠铭  俞承忠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2):119-119,123
目的 探索经胸膜外微创小切口在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经第四肋间胸膜外行PDA结扎术.结果 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大出血、气胸和导管再通、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胸膜外微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此切口具有损伤小、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和术后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33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人行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对此手术方式的优点,适应证及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封堵术、开胸结扎术、胸腔镜手术、体外循环手术等.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08例患者采用腋窝小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未闭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胸膜外手术结扎方法的疗效和优点。方法: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对16例12岁以下的PDA患进行了胸膜外手术结扎。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肺部感染及导管再通,随访1-31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PDA胸膜外结扎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方法,创伤小,输血少,肺部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8年 7月以来 ,经胸膜外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5例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 4岁 ,体重 11~ 17kg,经彩超、X线胸片、心电图诊断明确 ,导管直径 0 .4~0 .8cm。1.2 手术方法 取右侧卧位 ,行后外侧切口 ,切开第 4肋间肌 ,钝性分离出胸膜 ,放置胸腔牵开器。继续钝性分离胸膜 ,上至颈胸膜 ,下至 6、7肋间 ,以胸廓后壁为主 ,分离至降主动脉左侧 ,胸膜反折处后方 ,纵行剪开主动脉外周的纤维结缔组织。沿主动脉外膜 ,将其外周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覆盖其上的胸膜向前壁分离…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5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健  杨侃  黄击修  林小彬 《北京医学》2004,26(3):189-189
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我们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径路行动脉导管钳闭术3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7岁,平均 6.33岁.均为管状导管未闭患者,伴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6例.全部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确诊,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3.
胸膜外结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方法全身麻醉后,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术后第1天摄X线胸片,检查胸膜外有无积液。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ml,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全部患者心脏杂音消失,原心功能Ⅱ级患者均恢复至Ⅰ级,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5—31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胸膜外微创动脉导管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左腋下小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动脉导管未闭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腋下小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6月对53例动脉导管未闭采用左腋下小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术中无出血,术后杂音消失,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无残余分流及血肿。结论左腋下小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arterial duct,PAD)胸膜外结扎的外科治疗。方法 1996年6月至1998年11月,对16例6岁以下的PAD患儿进行了胸膜外科手术结扎。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肺部感染及导管再通。随访1~29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PAD胸膜外结扎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创伤小、疼痛轻、特别适应于6岁以下的PAD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arterial duct,PAD)胸膜外结扎的外科治疗。方法1996年6月至1998年11月,对16例6岁以下的 PAD患儿进行了胸膜外手术结扎。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肺部感染及导管再通。随访 1~29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PAD胸膜外结扎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特别适应于6岁以下的PAD患儿。  相似文献   

17.
47例动脉导管未闭胸膜外手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63年8月至1983年12月47例动脉导管未闭胸膜外手术经验。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44例心脏杂音消失,另3例胸骨左缘尚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胸膜外手术适用于重症小儿,具有切口创伤小,失血少,保持胸膜腔完整,从而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恢复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黄朝庆 《医学文选》2005,24(2):223-224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作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参加动脉导管未闭手术35例,其中20例采用左腋下直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朝庆 《微创医学》2005,24(2):223-224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作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参加动脉导管未闭手术35例,其中20例采用左腋下直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熊伟  王继相  余恺  王波  许果  白上林  曾涛 《西部医学》2012,24(3):529-530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左腋下第4肋间背阔肌前缘向前平行肋间做长4~6cm的切口逐层切开达肋间肌,沿第5肋骨上缘进胸,用肋骨牵开器缓慢牵开,47例采用结扎术,9例采用切断缝合术。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手术切口结扎术者长4~6cm,切断缝合者长5~7cm。讨论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切口美观隐蔽,显露良好,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