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本文用MDA -MB2 31乳腺癌细胞致瘤块和人肺腺癌 1Ax - 83细胞系 ,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BALB c裸鼠的乳房垫和腋背侧皮下移植。结果表明 ,SCID小鼠对两株人体肿瘤细胞系成瘤率为 10 0 % (2 1 2 1)高于BALB c裸鼠 57 1% (8 14)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SCID小鼠比BALB c裸鼠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肿瘤生长较快。MDA -MB - 2 31乳腺癌细胞致瘤块移植组 ,SCID小鼠乳房垫接种者肺转移 10 0 % (5 5)、淋巴结转移 2 0 % (1 5) ,腋背侧皮下移植肺转移 50 % (2 4 )、淋巴结未见转移 (0 4 ) ;而BALB c裸鼠乳房垫接种者未见转移 (0 4 ) ,腋背侧皮下接种者仅 2 0 %(1 5)有肺转移。人肺腺癌 1Ax - 83细胞系移植组SCID鼠无自然消退 ,而BALB c裸鼠消退率 50 %(1 2 )。结论 :SCID小鼠比BALB c裸鼠更适宜做某些肿瘤移植模型 ,尤其是乳腺癌原位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小鼠免疫力对接种人类肝癌细胞系9724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力小鼠的免疫细胞对人类肝癌细胞系9724生长的影响及异种特异性细胞毒杀伤能力。方法 将培养后的人类肝癌细胞系接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免疫正常的BALB/c,B缺陷的CBA/N,T缺陷的BALB/c nude及T,B缺陷的C.B-17 SICD小鼠)右后臀皮下,观察其生长;取实验和相应的正常鼠脾细胞进行细胞毒杀伤试验。结果 BALB/c和CAB/N小鼠不成瘤;BALB/c nude和C.B-17 SCID小鼠100%成瘤;SCID免疫重建组用BALB/c外周淋巴细胞重建SCID(BALB/c-PBL-SCID)的不成瘤,用CAB/N外周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BA/N-PBL-SCID)成瘤,接种过瘤的BALB/c和CBA/N小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杀作用,对照组和nude,SCID小鼠无杀伤作用;SCID免疫重建有较小的杀伤作用。结论 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的免疫杀伤作用,这种排斥是异种特异笥的;肿瘤免疫需要综合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性别对人肝癌细胞HepG2接种于BALB/C裸小鼠成瘤及移植瘤生长趋势的影响.方法 18只4~6周龄BALB/C裸小鼠雌雄各半,按照性别分成雌雄两组,每组9只,将全部裸小鼠肩胛部接种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浓度为1.0×107/mL的HepG2细胞0.2 mL,10 d后观察两组的成瘤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雌性组成瘤模型4只,成瘤率为44.44%;雄性组成瘤模型9只,成瘤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造模成功的移植瘤体积走势图显示移植瘤生长速度雄性组大于雌性组.结论 人肝癌细胞HepG2接种于BALB/C裸小鼠成瘤率及移植瘤生长速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3株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接种于4种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肝组织内,建立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将人Hep G2、HUH-7和QGY-7703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NOD SCID小鼠、NOG小鼠和NPG小鼠)肝组织内。最终统计模型小鼠死亡时间、死亡率、肝重量,应用B超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肝癌模型的特点。结果 B超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均可见肝组织内有肿瘤结节形成;肝接种Hep G2细胞悬液的各组动物于实验20 d左右全部死亡,NOG和NPG小鼠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01); HUH-7和QGY-7703接种肝的各实验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第92天和104天进行解剖,发现NOG和NPG模型小鼠肝体积显著增大并形成巨大肿瘤团块,而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仅可见肝组织出现较小的肿瘤结节; HUH-7及QGY-7703接种肝的NOG和NPG小鼠肝重量显著高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5);组织学检查可见各组动物肝组织内均出现肿瘤细胞生长伴大面积坏死,部分动物肺组织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结论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比较,肝癌细胞在NOG和NPG小鼠肝组织内生长更为迅速,最终表现为生存期短,肝体积大,重量增加。NOG和NPG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源性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缩短模型研究周期,因此NOG和NPG小鼠人源性肝细胞原位移植瘤是抗肝癌药物的研发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人类肝癌细胞9724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生长特点,将体外培养人类肝癌细胞9724接咱不同免疫力小鼠(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免疫正常的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皮下、肝内、腹腔,观察其生长特性。结果是BALB/c小鼠和用BALB/c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SCID(B-PBL-SCID)小鼠不成瘤;CBA/N小鼠随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裸小鼠、SCID小鼠和用CBA/N小鼠外周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PBL-SCID)小鼠100%成瘤。提示SCID小鼠是建立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也是进行肿瘤免疫研究的最佳模型动物;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2005年实验动物学会第52届年会将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 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通过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和成瘤时间,HE染色、免疫组化及基因组测序等实验,比较移植瘤组织与原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结果 22例标本的PDX模型移植结束,发现NSG小鼠ESCC肿瘤发生率(50%,11/22)高于BALB/c裸鼠(18.18%,4/22)(P=0.027)。NSG小鼠的平均肿瘤成瘤时间为75.95 d短于BALB/c小鼠的91.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NSG小鼠和BALB/c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肿瘤均能保持病人ESCC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BALB/c裸鼠相比,NSG小鼠肿瘤与亲代患者肿瘤样本间的基因相似度更高(P<0.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NSG小鼠和BALB/c裸鼠ESCC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发现NSG小鼠对于模型成功的建立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细胞9724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生长及模型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人类肝癌细胞9724;按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B缺陷的CBA/N,T缺陷的BALB/c裸鼠,T,B缺陷的C.B-17 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免疫正常的BALB/c作为对照组)皮下、肝内、腹腔,观察其生长特性。结果 BALB/c小鼠和用BALB/c外周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SCID(BALB/c-PBL-SCID)不成瘤;CBA/N小鼠随接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BALB/c裸鼠,SCID小鼠和CBA/N小鼠外周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BA/N-PBL-SCID)100%成瘤。结论 SCID小鼠是建立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也是进行肿瘤免疫研究最佳模型动物;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BA/N,nude,SCID小鼠建立人肝癌模型和重建SCID免疫的特点,初步探讨B淋巴细胞及其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排斥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CI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中,观察瘤细胞生长特点;取实验小鼠血清,测定荷瘤鼠抗体Ig含量的变化,取小鼠血清与肝癌细胞作抗原抗体凝集试验.结果: CBA/N和用BALB/c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小鼠不成瘤,nude,SCID和用CBA/N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 (C-PBL-SCID)小鼠100%成瘤;有B淋巴细胞的实验鼠(包括B-PBL-SCID)测到的Ig达到mg/mL水平,血清能与肝癌产生凝集反应.结论: SCID小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及其肿瘤免疫研究的理想的实验动物;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中的人肝癌细胞生长情况以及 T,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探讨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制作的意义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四种免疫缺陷小鼠 ,分别为 :B细胞缺陷的 CBA/N,T细胞缺陷的 BAL B/c- nu,T,B细胞缺陷的 SCID及免疫重建的 SCID小鼠 ,观察其生长特点 ;作鼠脾细胞毒试验 ,测定外周血 CD4 + ,CD8+ 数分数和荷瘤鼠血清 Ig含量的变化 ;作肝癌细胞凝集试验 .结果  CBA/N和用 BAL B/c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B- PBL- SCID)鼠不成瘤 ,nude,SCID和用 CBA/N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 (C- PBL - SCID)小鼠全部成瘤 ;SCID鼠的瘤体比裸鼠瘤体长的更快 ,肝内接种转移率更高、转移范围更大 .接种瘤细胞的 BAL B/c和 CBA/N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 ,免疫重建的 SCID鼠脾细胞毒杀伤较小 .接种瘤细胞的鼠 CD4 +数分数都下降 ,CD8+变化不大 ,CD4 + /CD8+比值下降 .具有 B细胞的实验鼠均测得 Ig在 mg· L- 1 水平 ,并能使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 .结论  SCID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研究的理想小鼠 ;小鼠成瘤率与 T细胞相关 ,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适用于影像研究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裸鼠模型,观察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类结肠癌SW480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5 ml注射至2只裸鼠胁部皮下制作种瘤鼠.将种瘤鼠麻醉,切除肿瘤制成大小约1 mm3组织块,将小肿瘤块种植于36只(雌雄各半)麻醉状态下的裸鼠肝脏制成结肠癌肝转移瘤荷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DWI扫描.结果 2~6周后,裸鼠肝脏肿瘤长至0.7~2cm,2只伴有全肝播撒,36只裸鼠移植性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100%(36/36).T1WI、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肝脏及肿瘤,肿瘤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常规T2WI图像比较,DWI图像明显变形4只,表面变形不影响肿瘤观察14只,表面无变形18只.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高,移植瘤生长良好,便于MR的常规成像与DWI观察,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裸鼠及SCID小鼠动物模型, 比较在位及异位来源的人子宫内膜组织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为内异症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有利的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取性成熟BALB/c-nu/nu裸鼠及SCID小鼠各30只, 通过皮下移植法, 将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移植到下腹部皮下, 定期观察异位病灶的大小, 术后6周取出病灶, 病理学检查.结果 裸鼠及SCID小鼠均可建立成功的内异症动物模型.其中SCID小鼠的建模成功率较裸鼠更高 (86.7%vs 66.7%) .在位子宫内膜组种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异位子宫内膜组 (100%vs84.2%) .结论 SCID小鼠在位内膜皮下种植方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王兆洪  陈晶晶  黄崇杰  童洪飞  金洲祥  周斌  王继生  陈辉 《浙江医学》2016,38(15):1238-1240,1249
目的探索理想的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和移植瘤生长检测方法。方法将小鼠人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制成瘤体,原位包埋于健康的BALB/c雌性小鼠胰腺尾部被膜下,20只小鼠均接种成功,建模4周后应用MicroPET检测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MicroPET检测显示所有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均建立成功,成功率为100%;检测到肿瘤对18FDG的平均标准摄取值为(4.30±0.35)。结论瘤体原位包埋法是建立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MicroPET是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可靠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胰腺癌动物模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晦床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以建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应用性。方法将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分别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长成后对其进行裸鼠间连续传代。当每例模型的移植瘤体积生长至500-1000mm3时,收集肿瘤组织作4种处理,一部分继续用于鼠间传代,一部分组织冻存于液氮中用于将来肿瘤组织复苏模型重建,一部分组织作速冻处理用于DNA/RNA提取,一部分组织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作石蜡包埋和HE染色用于病理学研究。选用其中4例模型ESX00l、Esx002、ESX003和ESX004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以评价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接种和传代,成功23例,成功率为63.89%。异种移植瘤生长稳定并能连续传代,各代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与患者肿瘤组织一致。23例液氮保存的人源食管癌移植瘤组织复苏后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21例成功生长肿瘤,复苏成功率为91.30%。体外药敏实验表明4例人食管癌模型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Doxorubicin)、特罗凯(Tarceva)、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敏感;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敏感性存在病例差异,其中ESX003和ESX004对多西紫杉醇无反应。体内药效实验表明Irinotecan在100mg/kg剂量下对4例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22.02%、39.63%、21.69%和39.70%。结论成功建立了人源性食管癌小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留了,临床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冻存的肿瘤组织,经复苏后仍可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提示本研究建立的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可持续应用性。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均表明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转化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琪  梁后杰  阎晓初  边志衡  周进明  彭秋平  吴峰  潘凤 《重庆医学》2007,36(19):1929-1931,2023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在8只裸鼠结肠浆膜至黏膜逐层注射,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同时皮下种植8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6、8、12周各组分别处死裸鼠2只,观察原位种植肿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转移率和腹水出现率.结果 16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 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8/8),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00%(8/8),肝转移率为100%(8/8),肺脏转移率为75.0%(6/8),腹膜转移率为75.0%(6/8),腹水出现率为27.5%(3/8).皮下种植组未见转移.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程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接种于裸鼠皮下,4周后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共4组.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着剂量的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2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2含量与瘤体质量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1=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 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表达,抑制PGE2合成,从而抑制对结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β-葡糖醛酸酶在恒河猴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周龄强制断奶和3周龄自然断奶的2组裸鼠用皮下塞入法将手术切除的人肿瘤组织(肿瘤表面组织和深部组织)作异体移植,并将已长成的人肿瘤的异体瘤切除以残瘤的形式继续在裸鼠皮下增殖,观察移植瘤在不同周龄的裸鼠以及肿瘤组织取材差异的成瘤影响和残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2周龄裸鼠移植瘤的成瘤性较2周龄裸鼠为优,在相同移植天数,2周龄的成瘤期比3周龄的裸鼠提前了约4d, 成瘤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P<0.01),移植时取肿瘤表面组织比肿瘤深部组织的成瘤提高3倍以上(P<0.005),残瘤的传代率100%,且成瘤期只有8d,结果提示,使用2周龄的裸小鼠可提高移植瘤的成瘤率,如接种时选择肿瘤表面组织更可提高移植瘤的成瘤率,在移植瘤成瘤后用残瘤的方式传代时,可使成瘤期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31Ⅰ标记抗KDR单抗对SCID小鼠人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复制SCID小鼠人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用131Ⅰ标记抗KDR单抗3G9,尾静脉注射荷瘤SCID小鼠作为实验组,以非标记抗KDR单抗3G9及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荷瘤SCID小鼠作为对照组及空白组,观察131Ⅰ标记抗KDR单抗对SCID小鼠人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31Ⅰ-3G9尾静脉注射荷瘤SCID小鼠后3周,移植瘤瘤体内癌组织可见大片坏死,对照组移植瘤瘤体内癌组织也可见部分坏死,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瘤体生长大小的抑制率分别为96.8%和87.7%.结论131Ⅰ-抗KDR单抗对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向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RNA-PEG10)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的荷瘤裸鼠模型,在接种后第14天分别将psiRNA空载体和psiR-NA-PEG10瘤内多点注射进行治疗,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病理改变。结果psiRNA-PEG10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生理盐水组和psiR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靶向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