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尝试探索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审稿的实践经验,为同行期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例,从前期准备工作、选送国际审稿人、及时催审和增审、完善审稿人数据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英文科技期刊开展国际审稿的具体实践,以实例阐述了国际审稿对期刊的影响。【结果】 国际审稿有助于在国际上宣传期刊、提高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组建一支庞大的国际审稿人队伍和编辑借助稿件采编系统送审稿件是期刊国际审稿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国际审回率偏低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结论】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应当重视国际审稿。提高送审稿件质量、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多渠道开展期刊国际宣传有利于提高国际审回率,推进期刊审稿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待审稿件的学科方向与内容,为其选择匹配度较高的审稿专家。【方法】 从文献数据库中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优选其中合适的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并依次通过采编系统的审稿专家库、国家和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数据库、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验证审稿专家的各项信息。【结果】 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审稿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审稿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 选择审稿专家不能仅仅依据其一级学科方向从审稿专家库中简单选择,还需要从文献数据库、基金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三个维度验证专家所在研究方向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的匹配度,满足条件才能作为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3.
审稿是编辑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科技期刊保证其学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编辑初审、审稿专家的选择、审稿专家库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审稿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专家审稿将直接影响到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编委在提升学术期刊编委会的活力与执行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航空学报》为例,介绍青年编委的遴选条件、遴选途径与遴选结果。根据青年编委的特点,让其担任稿件初审工作,为稿件质量把关。介绍青年编委初审的工作模式及其在期刊审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青年编委参与初审工作有利于提高期刊声誉,缩短审稿周期,拓展青年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结论】 办刊者应摒弃传统遴选编委的思维,组建青年编委会,助力期刊向国际一流期刊迈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大数据优化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方法】 结合《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的出版实践,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流程存在的不适应性,提出可以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专家选择和编辑校对4个环节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改进现有工作流程。【结果】 利用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服务商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学科热点,精准组稿,精确选择审稿专家,提高编校工作效率。【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在出版流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被ESCI数据库收录的策略。【方法】 以2016年ESCI收录的我国31种英文科技期刊为样本,从出版周期、国际出版社合作和其他数据库收录、国际编委比例与引文影响力4个方面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申请ESCI收录的策略包括创刊时采用季刊或双月刊出版;与国际出版社合作,采用国际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等。在申请ESCI收录的同时,多数期刊也在寻求被其他重要数据库如Scopus收录。国际编委会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注重文章被引频次的积累,从而提升竞争优势,争取被ESCI收录后能快速被SCIE收录也是多数期刊采取的重要策略。【结论】 建议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借鉴已收录期刊的经验,重视ESCI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科技期刊激励外审专家措施提供系统理论支撑。【方法】 依据扎根理论的思想,选择16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进行访谈,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找到影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的因素,进行归类和关系确定后,构建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结果】 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受到效价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效价越高审稿意愿越强,而成本越高审稿意愿越低;效价性因素包括学术地位、学术水平、掌控感、启发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贡献,而成本性因素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结论】 科技期刊应提高掌控感、启发思维等审稿效价并降低审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相似文献   

8.
介绍美国ISI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2010年收录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简称SIAM)的14种期刊的基本计量指标,调查分析SIAM期刊的审稿机制。同时结合国内现状及自身工作体会,对完善我国应用数学类科技期刊审稿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改进我国应用数学类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提出了以下建议:需强大并精化编委队伍,定期补充编委会新鲜血液,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借鉴SIAM措施,给与编委灵活的权利,通过主编和编委努力,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好且快地缩短审稿周期;建立内部的审稿专家评价体系,构建高质量的审稿专家库,重视审稿专家资源的开发,用各种方式调动优秀审稿专家的积极性;使用成熟的稿件在线处理系统,积累具有本刊特色的关键词库,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编委投稿和其他稿件一样需要同行评议,杜绝人情稿;审稿机制透明公开公布在网上,让读者、作者监督,保证刊审稿质量;借鉴SIAM处理办法,严格保护审稿专家的隐私性,维护作者和专家的良好关系;责任编辑对每篇稿件负责到底,省去中间环节,有效缩短处理时间;编辑助理需密切关注稿件处理进程,定时生成审稿进程报告发给责编,有效提醒责任编委能及时处理;积极处理积滞稿件,认真并及时回复作者对稿件的咨询,认真进行退稿处理;慎重处理有争议的稿件;主编、编委、编辑分工明确,在网上公示其信息,职权明确、透明;建议国内建设相关专业化期刊平台,散刊集中管理,节约成本,提高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